■戴 偉
認識Remix OS聊聊類桌面框架和UI設計
■戴 偉
手機的主要功能不是被用來打電話,手表的作用也不是被用來看時間,想要讓活在上個世紀的消費者能夠有這樣想象力,估計得考慮為他們移植一個愛因斯坦的大腦才行。不得不承認,當一條產品線開始進入功能成熟期的時候,人們便不會再像它剛誕生時那樣因為新的特性而趨之若鶩。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殘酷的現實告訴筆者“顏值”這個屬性具有延續(xù)用戶關注度、集中用戶注意力的功效。所以工業(yè)設計和UI設計(用戶界面)兩個環(huán)節(jié)在整個產品研發(fā)的過程中被提升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高度,畢竟這是用戶與一款無生命的產品之間最主要的兩個溝通途徑。
筆者最近一直在體驗Remix超級平板,作為一款算是已經過了概念爆發(fā)期的產品代表,其所搭載的Remix OS系統是讓我每天都有去把玩它兩下的動力來源。從見過它的朋友口中得知,他們也都覺得這款有著類似微軟Surface外觀的產品,更容易抓住眼球的是內個很有新意的Remix OS系統。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于吸引用戶關注到Remix OS的這個過程來說,解鎖屏幕之后從視覺神經傳入大腦的圖形界面決定了這個開始的好壞。然而對于規(guī)劃Remix OS系統DNA的產品經理來說,找到了適合這套系統的平臺,以及如何用一套合理的圖形交互界面去駕馭它,才能算是個好的開始。
扁平化設計、沉浸式設計,通識符號轉義,毛玻璃特效,一聊到UI設計我們很容易將自己的思維收窄,從而忽略了一些宏觀的框架設計。其實前者至于后者的關系,就好比房屋的后期裝修與初始的戶型設計,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結構裝修工作也會很困難。對于Remix OS來說就是如何匹配2in1的形態(tài)。統來說并不容易,因為從3.0版本(代號:IceCream Sandwich)之后,Android在手機與平板兩種產品形態(tài)上的呈現越來越相似,不過眼前的Remix OS則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不同。
屏幕底部任務欄(Taskbar)的出現是一個明顯的標志,這套與智能手機不同的任務管理方式,也出現于我們常見的圖形化桌面操作系統Windows和Mac OS之中。常用應用可以常駐在任務欄之中,點擊任務欄中的圖標可以激活應用窗口,并且還實現了手機APP的多窗口運行,一切都很熟悉不是么?
因為近似傳統桌面系統的視覺引導和交互引導很容易讓老用戶產生一種親切感,所以本人在第一次玩兒到Remix超級平板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摸清了它的使用法則。而具體到視覺設計方面,任務欄中應用圖標的尺寸很明顯為觸控操作做了專門優(yōu)化,對于一臺平板設備來說,這是一種不忘本的體現。
分欄式布局是擁有大尺寸屏幕的平板區(qū)分于手機的最明顯特征,從最開始的iPad版iOS,隨后的Android 3.0系統,以及前一陣的Windows 8都在使用。這種方式被認為有利于在單一屏幕上顯示更多的內容,同時還可以減少不同界面切換過程中的停頓感,用戶只要點擊左側欄中的項目,右側隨即變換。
將桌面系統的體驗融入到平板中去,這是Remix OS給自己定的使命,但對于一個以Android 4.4為基底而開發(fā)的定制系
在Remix OS中,這種分欄式布局被應用到文件管理器、圖片管理器、圖片、電量管理以及電子郵件等預裝應用中,并且有著統一的風格樣式,包括應用標題欄、子項目的字號、位置以及按鈕的形狀位置等等。不得不說對這些內容做適配,有助于用戶快速建立起一種使用習慣,同時看上去也更為舒適。
除了上面提到的大框架之外,Remix OS還在一些個別使用場景的布置上花了一些小心思。比如通知欄中的消息是按應用進行分組的,這種方式也是只有在大屏幕上才是適合的。這些分組通知框被設計成三個一排,在一個屏幕上可以顯示三排,除了應用圖標本身外右側還有數字標記作為通知數量的提示。
此外,Remix OS上面還有一些窗口設計(非手機應用窗口運行莫是)。比如點擊任務欄右側多功能鍵后彈出的窗口,系統預裝應用提示(Tips)和下載管理器同樣也使用了窗口設計,不過這些后面這兩個窗口目前還不能在屏幕上進行任意位置的拖動,只是以一個窗口的方式固定顯示在屏幕的中間。
在前面我們用房屋的裝修為操作系統的搭建做了一個比喻,那么上面我們說了框架架構的問題,下面我們就再來說說具體裝修的問題。筆者本人用了一陣Remix超級平板,它在視覺方面留給我的印象有兩個方面比較深,一個是色彩很豐富,另一個是這個系統中很多的交互元素都是用文字來代替的。
當然上面只是提到了兩個特別容易留下印象的,而如果想展開詳談的話我們還能找到下列幾點:
1.扁平化設計
目前在移動終端設備上還在堅守擬物化設計和多層次設計的應該只有錘子手機的Smartisan OS了。iOS、WP(Win 10)、Android等原生系統已經先后公布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扁平化設計,這里面也包括了很多基于Android二次開發(fā)的第三方ROM。Remix OS在整體視覺設計上也采用了扁平化處理。
2.沉浸式設計
互聯網帶來了內容的徹底爆發(fā),而隨著智能終端成為了內容的主要載體,開發(fā)者們就不得不對用戶的“讀者”身份負責。為了減少UI界面層次過多對用戶產生的影響,沉浸式設計開始成為主流。在Remix OS的預裝應用中,狀態(tài)欄與應用頂部的標簽欄融為一體,這更有助于用戶注意力集中在內容本身。
3.透明效果
Remix OS使用了一些透明效果處理,確切的說應該是毛玻璃特效,這曾是微軟Win 7系統和蘋果的iOS 7系統中標志性的UI設計。在這套系統中,它被用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桌面下方的多功能任務欄,一個是快速設置面板和通知面板。個人感覺,這樣的設計還是為了這套系統看上去更酷,更炫而已。
4.文字按鈕
雖然是基于Android定制的,但Remix OS的改動方向是偏桌面化的,與傳統手機廠商做系統的思維有些差異,即便是放在平板電腦中也可以算是一個異類?;蛟S是出于這個原因,Remix OS在很多交互按鈕的設計上都直接用文字替代符號或圖形,對于初學者來說,這種設計的學習成本應該是最低的。
5.溫和色彩
蘋果iOS 7系統剛剛發(fā)布的時候,很多老用戶都表示出了一種說不出來的不適應,經過視覺設計師分析這種不適應并不是扁平化設計造成的,而是因為它采用了一些飽和度、明度較高的色彩。Remix OS則采用了與Android L類似的做法,使用色彩的方式比較溫和,減少了對用戶眼球的不必要刺激。
作為一個面向大眾消費者的操作系統產品,Remix OS在交互層面上的設計能夠滿足多數人對于大平板的使用需求。其次UI方面的設計很精妙但還不夠精致,畢竟這是一個人數還不足70個人的公司,還記得老羅曾經曝光過的MIUI團隊么(150人)?
其實歸結起來,Remix OS的獨特之處就是將應用任務欄,任務欄右側的菜單鍵,以及手機應用的窗口運行模式很好地結合到了一起,在這些東西上你或多或少的會找到一些前人的身影,但卻從來沒有人想到它們可以以這樣一種方式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