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英(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木頭凳總校066500)
動手操作,點亮小學數學教學
劉素英(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木頭凳總校066500)
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邏輯性與系統,而小學生善于記憶具體事物,不善于記憶抽象內容,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與數學的學科特征之間的矛盾一直制約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如何化解二者之間的矛盾,這是數學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而動手操作,實現了學生手腦的并用,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獲取直接而形象的認知,為上升為理性認知打下堅實的基礎,正是解決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之間矛盾的有效手段,可以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確立學習主體地位,展開主動探究,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數學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學因學生的動手操作而變得更加精彩,更加富有成效。現筆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的運用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有了對數學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產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體性與主動性,這樣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快樂的,學生會處于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與積極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這樣自然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正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與基礎。而在以往的教學中采用教師枯燥而機械的講解,教學枯燥無味,難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采用動手操作順應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更能營造輕松而活躍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參與的激情,讓學生展開快樂而積極的學習活動。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我首先從學生所熟悉的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圓形事物入手,讓學生對圓形有一個直觀的初步認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如何來畫出標準的圓形。這樣自然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參與操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全班形成一股人人動手、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學生都可以提出可以運用圓規(guī)或是借助現實生活中的圓形物體來畫出圓形。此時再讓學生思考,要建一個圓形游泳池,還能用前面的方法來畫圓嗎?這樣又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引導學生再次展開主動探究,學生說可以利用繩子,將一端固定,拉緊繩子就可以劃出比較大的圓。在這樣的教學中沒有了教師的機械灌輸,而是以學生主體的積極探究,教學更加生動活潑、輕松愉悅,從而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數學具有相對的抽象性,這對于以形象認知為主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而采用學生的動手操作,可以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寓于直觀事物之中,引導學生從中獲取直觀而形象的認知,從而達到對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如在學習分數時,如果教師只是機械地講解,學生并不能深刻理解。為此我讓學生親自動手,通過折紙來認識分數。如讓學生將一張紙對折,分成平等的兩塊,那么其中的一塊就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同樣再讓學生用折紙的方式來表示四分之一、四分之三、五分之一等等。這樣將抽象的分數寓于直體事物之中,讓學生通過動手來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去發(fā)現、去構建,從而達到對分數這一知識點的深刻理解。
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學以致用這是數學的重要教學目標。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重視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系,要為學生設計更多的實踐性問題,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在動手操作中來運用所學解決現實生活問題。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學完長度單位后,我們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來量一量課本、書桌、黑板以及家中彩電、冰箱、桌子、柜子等的長度。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來解決現實問題,在操作運用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創(chuàng)新是進步的源泉,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各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睂τ谛W生來說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實現學生手與腦的結合,讓學生在操作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從而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時,利用量角器來逐一量出各個內角的度數,再加到一起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此時讓學生動手操作,來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辦法來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得出還可以將各個角剪下來拼在一起得到一個平角,從而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樣的操作突破了以往的教學常規(guī),能夠引導學生從全新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樣更加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加以相機誘導與啟發(fā),自然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究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基本規(guī)律。
幾何是小學數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想學好幾何學生就必須要具備較強的空間觀念與思維,而小學生的空間觀念薄弱,空間思維能力不強,這使得學生在幾何的學習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難。而采用動手操作,可以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操作來切身感受各種幾何體的特征,從而在頭腦中建立豐富的表象,這正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與空間思維的重要手段。我讓學生親自動手來制作各種立體幾何模型,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體會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過程。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將長方體、正方體等展開,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如關于圓柱體的側面積,我讓學生親自動手來將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再將展開后的圖形重新圍成一個圓柱體,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圓柱體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具備較強的空間觀念。
總之,動手操作可以在學生與數學之間架起橋梁,讓學生在操作中激趣、啟思,展開獨立思考、積極思維、主動探究,在探究中確立學習主體地位,構建知識,實現學生數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整體提高,從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為此我們要精心準備,以學生為中心,來為學生設計與創(chuàng)造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讓整個數學課堂教學因動手操作而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加輕松活躍,用動手操作來點亮小學數學教學。
(責編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