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見萌,葛 祥,徐炳高,繆祥禧,樊靖宇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測井分公司,四川成都610100)
巨型整裝碳酸鹽巖油藏飽和度模型優(yōu)化研究
吳見萌*,葛 祥,徐炳高,繆祥禧,樊靖宇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測井分公司,四川成都610100)
DZ油田X地層儲層類型為孔隙—孔洞型儲層,X2地層發(fā)育高含有機質層,前期研究成果認為該類層不具有含油性特征,X地層其間可能被諸如此類的致密層或者干層所封隔。但針對已測試層,依據(jù)飽和度模型參數(shù)所計算的含水飽和度,與巖芯實驗分析得到的束縛水飽和度存在較大偏差。針對此,飽和度模型參數(shù)研究顯得尤為重要,這些參數(shù)的確定將為精確計算儲層含油飽和度提供技術依據(jù)。通過飽和度模型優(yōu)化研究,發(fā)現(xiàn)了低泥質含量的高含有機質油層,這為X地層碳酸鹽巖巨型油藏的認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DZ油田;X地層;孔隙—孔洞型;高含有機質;飽和度模型;碳酸鹽巖;巨型油藏
DZ油田X儲層非均質性強,據(jù)703個巖芯薄片樣本點分析表明,孔隙組成成分:基質孔隙、次生溶蝕孔、溶洞、裂縫等組成,主要以基質孔隙和次生溶蝕孔洞,占孔隙體積的96%,屬孔隙-孔洞型儲層[1-3]。
據(jù)DZ油田X地層1702個巖芯樣本點統(tǒng)計表明,X儲層平均孔隙度8.859%,平均滲透率3.291mD,平均泥質含量為2.25%,屬特低孔低滲儲層[4-5]。
X地層存在高含有機質疑難儲層,針對這類儲層,重點加強了儲層飽和度模型參數(shù)基礎性研究,進一步證明了該油藏縱向上油層連續(xù)分布的可靠性。
1.1 m值確定
(1)固定m值:
①F-Φ確定m值。該地區(qū)X地層共4口井21個樣本點進行了巖電實驗分析,依據(jù)Archie公式F=R0/Rw=a/φm,擬合關于地層因素F與孔隙度φ的關系圖版,可求得巖石膠結指數(shù)m,即當a=1時,m=1.97。
②Pickett交會圖法確定m值。依據(jù)含水純巖石和含油氣純巖石的電阻率測井解釋的一般關系式是:
(1)式和(2)式聯(lián)立求解得:
兩邊取對數(shù)得:
令y=lgRt,x=lgΦ,a=b=1則有:
上式其斜率為m,純水層Φ=100%的縱坐標軸上的截距為Rw。
X組油水關系明顯,X2、X3、X4為油層,X6為典型水層特征,以12口井X6典型水層為樣本,制作深探測電阻率與孔隙度雙對數(shù)交會圖版(圖1),其相關性較好,關系式為:
lgY=-1.9721·lgX+4.8481 R2=0.6842
依據(jù)此,確定m=1.97,當Φ=100%時,Rw=0.0145Ω·m。
(2)可變m值:以X1、X2、X18、X12井X地層巖電實驗分析資料為依據(jù),選擇可信度較高的巖電實驗分析數(shù)據(jù),X地層剔除2個異常樣本點,剔除異常點后,孔隙度膠結指數(shù)m與Φ相關關系較好(圖2),具有正相關關系,即m隨Φ的增大而增大。
X地層m隨Φ變化的相關關系式為:
m=2.8193Φ+1.6245
R2=0.8022
1.2 n值確定
該地區(qū)X地層共4口井18個樣本點進行了巖電實驗分析,依據(jù)電阻率增大倍數(shù)I和含水飽和度Sw的關系式:
圖1 X6典型水層Pickett交會圖
圖2 X地層m-Φ交會圖
由實驗分析結果計算出電阻率增大倍數(shù)I,將各樣品的電阻率增大倍數(shù)(I)與含水飽和度(Sw)進行指數(shù)回歸。如圖3所示。
圖3 X地層I-Sw交會圖
當b=1時,回歸關系指數(shù)項的負值即為n值,最終確定n為2.29。
巖電實驗分析資料表明,上述4口井均在油層段進行的取芯,一般情況下,n的確定是在純水層段做飽和度實驗進行分析的,針對油層做飽和度參數(shù)分析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X地層稠油,殘余油較多,因此只要有殘余油則分析的n值不準確。
因此,對F18井水層段2個樣本點進行巖電實驗分析,當b=1時,回歸關系指數(shù)項的負值即為n值。研究結果表明:X地層2個樣品的電阻率增大倍數(shù)(I)與含水飽和度(Sw)計算的n值為2.05和1.95,最終確定n為2。
(1)飽和度模型參數(shù)處理效果對比。依據(jù)5口井19個壓汞毛管壓力實驗分析樣本點,根據(jù)油相和水相相對滲透率與含水飽和度的關系曲線確定束縛水飽和度,可以得到X儲層束縛水飽和度最大27.5%,最小9.9%,平均20.0%。
研究中試驗了3種飽和度模型參數(shù)(固定m、固定n;可變m、固定n;可變m、固定n=2)對飽和度計算模型的影響做了大量對比分析,重點針對已經(jīng)測試證實的油層和差油層。圖4為4305~4390m飽和度模型參數(shù)處理結果對比分析圖,該段儲層測井解釋了5個油層和6個差油層,測試獲得4399bbl/d高產(chǎn)工業(yè)油流,圖中第5、6、7道為3種飽和度模型參數(shù)計算的含水飽和度與相滲分析的束縛水飽和度處理效果對比圖,可以發(fā)現(xiàn),采用可變m和固定n=2計算的含水飽和度更為合理,與相滲分析的束縛水飽和度結果一致[6-7]。
通過研究,X地層飽和度模型參數(shù)見表1。
表1 X地層飽和度模型參數(shù)表
(2)阿爾奇模型與其它泥質飽和度模型計算結果對比。當前測井解釋與數(shù)據(jù)處理中還有幾個比較常用的飽和度計算模型,比如:西門杜、印度尼西亞等飽和度計算模型。
Simandoux公式:
Indonesia公式:
圖4 三種飽和度模型參數(shù)處理結果對比分析圖
通過對比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
①對于油層,利用阿爾奇、西門杜、印度尼西亞和費特公式計算的儲層含水飽和度基本一致。
②對于差油層,利用阿爾奇、西門杜、印度尼西亞公式計算的儲層含水飽和度基本一致,而費特公式計算的儲層含水飽和度整體偏低。
③對于水層,利用阿爾奇、印度尼西亞、費特公式計算的儲層含水飽和度基本一致,而西門杜公式計算的儲層含水飽和度整體偏低。
④對于干層,利用阿爾奇、西門杜、印度尼西亞公式計算的儲層含水飽和度基本一致,而費特公式計算的儲層含水飽和度整體偏低。
綜合分析認為,阿爾奇模型和印度尼西亞模型計算儲層含水飽和度較為合理(圖5)。由于X地層碳酸鹽巖泥質含量較低,因此,本文研究最終選擇阿爾奇模型計算儲層的含水飽和度,該模型能滿足飽和度計算精度要求,其計算結果可靠。
通過飽和度模型優(yōu)化研究,發(fā)現(xiàn)了低泥質含量的高含有機質油層,這為X地層碳酸鹽巖巨型油藏的認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XS1井2965~3048m高含有機質油層為例(圖6)。
XS1井2965~3048m,巖性為云質灰?guī)r,測井曲線特征反映該儲層為孔隙型儲層,儲層物性較差,總伽馬較高,約20~40API,無鈾伽馬較低,約5API,深電阻率絕對值相對較高,約10Ω·m,巖芯薄片分析資料反映該儲層泥質含量較低,有機質含量較高,因此,區(qū)域上具有類似曲線特征,可近似判斷為高含有機質,但此類層滲透性相對較差[8-10]。
依據(jù)XS1井2965~3048m287個巖芯薄片分析樣本點,可確定巖石的組分:Dolomite:3.03%;Limestone: 87.56%;Vsh:1.117%;Pyrite:1.65%;POR:6.643%,測井計算的平均孔隙度為6.78%。經(jīng)飽和度模型優(yōu)化研究,重新對XS1井2965~3048m(原解釋為干層)進行了重新認識與評價。通過分析將2972~2989m解釋了2個差油層,3029~3049m解釋了1個油層和2個差油層。完井后,對XS1井進行酸壓系統(tǒng)測試,XS1井2976~2988m酸壓獲得產(chǎn)量148bbl/d,3035~3047m酸壓獲得產(chǎn)量304.14bbl/d。
實現(xiàn)了XS1井2965~3048m低泥質含量的高含有機質油層的重大發(fā)現(xiàn),為DZ地區(qū)X地層具備巨型整裝油藏的認識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jù)。
圖5 阿爾奇模型與其它泥質飽和度模型計算結果對比圖
(1)本文試驗了3種飽和度模型參數(shù)(固定m、固定n;可變m、固定n;可變m、固定n=2)對飽和度計算模型的影響做了大量對比分析,通過研究,采用可變m和固定n=2計算的含水飽和度更為合理,與相滲分析的束縛水飽和度結果一致。
圖6 XS1井2950~3060m測井精細處理成果圖
(2)針對孔隙—孔洞型儲層,將阿爾奇公式與多種泥質飽和度模型(西門杜、印度尼西亞、費特公式)進行對比,分析認為,利用阿爾奇公式計算儲層的含水飽和度較為合理。該模型能滿足飽和度計算精度要求,其計算結果可靠。
(3)通過飽和度模型優(yōu)化研究,發(fā)現(xiàn)了低泥質含量的高含有機質油層,這為X地層碳酸鹽巖巨型油藏的認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管宏林,王恕一,蔣小瓊.普光氣田埋藏溶孔特征及識別標志[J].天然氣工業(yè),2010,30(3):31-34.
[2]郭旭升,胡東風.川東北礁灘天然氣勘探新進展及關鍵技術[J].天然氣工業(yè),2011,31(10):6-11.
[3]郭彤樓.元壩深層礁灘氣田基本特征與成藏主控因素[J].天然氣工業(yè),2011,31(10):12-16.
[4]胡東風.普光氣田與元壩氣田礁灘儲層特征的差異性及其成因[J].天然氣工業(yè),2011,31(10):17-21.
[5]胡東風.川東北四川盆地地區(qū)隱蔽氣藏的勘探突破及其意義[J].天然氣工業(yè),2010,30(8):9-12.
[6]張樹東,齊寶權,賀洪舉,等.X井礁灘儲層測井精細評價[J].天然氣工業(yè),2009,29(10):42-44.
[7]肖立志.我國核磁共振測井應用中的若干重要問題[J].測井技術,2007,31(5):401-407.
[8]韓定坤,傅恒,劉雁婷.白云石化作用對元壩地區(qū)長興組儲層發(fā)育的影響[J].天然氣工業(yè),2011,31(10):22-26.
[9]孫魯平,首皓,趙曉龍,等.基于微電阻率掃描成像測井的沉積微相識別[J].測井技術,2009,33(4):379-383.
[10]顏其彬,趙輝,司馬立強,等.碳酸鹽巖核磁共振實驗與認識[J].天然氣工業(yè),2010,30(1):36-38.
TE319
A
1004-5716(2015)06-0030-05
2014-06-06
2014-06-09
吳見萌(1982-),男(漢族),重慶人,高級工程師,現(xiàn)從事測井資料解釋與綜合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