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廣,李保華
(遼寧省水利廳,遼寧 沈陽 110003)
某重點工程中一條無壓引水隧洞的施工,主洞全長13219m,斷面為馬蹄形,成洞洞徑為6.9m。圍巖類別以Ⅲ類為主,洞室?guī)r性主要為混合花崗巖,多為微風化~新鮮巖,其單軸飽和抗壓強度在45~60MPa,為中硬巖~堅硬巖,巖體較完整~完整性差。節(jié)理面微張~閉合,無充填或石英巖脈充填,節(jié)理面平直粗糙,多陡傾角。
隧洞開挖采用光面爆破施工,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爆破對圍巖的擾動,減小圍巖松動圈范圍,增強圍巖的自承能力,由于光面爆破使開挖面平整,圍巖無破碎,減少裂隙,減少洞室的超欠挖量,減少后期混凝土支護工程量,從而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施工進度。
該工程主要以Ⅲ類圍巖為主,全斷面開挖方法,采用2號巖石硝銨炸藥和2號巖石乳化炸藥,周邊孔采用空氣間隔裝藥,導爆管和毫秒雷管復式起爆,其他炮孔采用連續(xù)柱狀裝藥,采用孔內延時微差非電毫秒雷管起爆。嚴格控制周邊孔的裝藥量,采用合理的裝藥結構,盡可能使炸藥沿炮孔長均勻的分布。
開挖用YT28型氣腿式鑿巖鉆造孔,人工配合1.0 m3挖掘機清渣、排險,3.0m3側卸裝載機裝渣,15t自卸汽車進行運輸至指定渣場。
在光面爆破中,主要爆破參數包括:最小抵抗線W,炮孔密集系數K,不耦合系數,周邊孔間距a,線裝藥密度qL。
(1)周邊孔間距。
a=(10~15)D
式中:a—周邊孔間距,完整巖石宜取大值;
D—鉆孔直徑。
(2)最小抵抗線與炮孔密集系數。
K=a/W
式中:K—密集系數,實踐中多取0.5~0.8;
a—周邊孔間距,單位m;
W—最小抵抗線,單位m。
最小抵抗線與開挖的隧洞斷面大小有關。在斷面跨度較大,光爆孔所受到的夾制作用較小,巖石比較容易崩落,最小抵抗線可以大些;斷面較小,光爆孔所受到的夾制作用較大,最小抵抗線可以小些。
最小抵抗線也與巖石的性質和地質構造有關,堅硬巖石最小抵抗線可小些,松軟破碎的巖石最小抵抗線可大些。
(3)線裝藥密度。
qL=QaW
式中:qL—線裝藥密度,從同類工程中選取,一般將線裝藥密度取0.08~0.35,單位kg/m,軟巖取小值,硬巖取大值;
Q—單位體積耗藥量,單位kg/m3。
(4)光爆參數。光面爆破參數選擇見表1。
表1 光面爆破參數表
(5)光面爆破炮眼數目計算。
炮孔數目與掘進斷面、巖石性質、炮孔直徑、藥卷直徑、炮孔深度和炸藥性能有關。確定炮孔數目的基本原則是在保證爆破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炮孔數目。按下列公式估算。
N=3.3(fs2)(1/3)
式中:N——炮孔數量;
f——巖石堅固系數,本工程中取值16;
s——隧洞斷面面積,本工程取值48m2,則炮孔數量估算值為111個。
該工程Ⅲ類圍巖采用下部單層楔形掏槽方式,爆破參數見表2,炮孔布置見圖1。
表2 Ⅲ類圍巖爆破參數表
圖1 炮孔布置及起爆順序圖
光面爆破采用不耦合裝藥,鉆孔孔徑42mm,采用藥卷規(guī)格為φ32mm×200mm×150g(直徑×長度×重),不耦合系數為1.3,炮眼裝藥按裝藥集中度計算出的藥量裝入炮眼內,為克服底部炮眼的阻力,在炮眼底部多放半個標準藥卷,使光爆層易于脫離巖體,裝藥結構見圖3。
圖2 掏槽形式圖
圖3
起爆順序為:掏槽孔→輔助孔→底板孔→周邊孔,采用多段微差由內向外起爆,其中主爆區(qū)使用非電毫秒雷管,光爆孔用導爆索起爆。
完成爆破設計后,經現(xiàn)場第一次爆破試驗表明未達到理想爆破效果,故進行爆破方案優(yōu)化,采取了調整爆破參數、規(guī)范施工和工藝等方法,最終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1)由單級楔形掏槽調整為二級楔形掏槽,加大掏槽孔與掌子面的角度,由原爆破設計的63°加大至65°,以提高炮孔利用率,減小被爆渣體塊度大、爆渣分散不易裝運等狀況。
(2)減小造孔深度。掏槽型式優(yōu)化后,孔深3.5m與孔深3.3m爆破進尺都是3.2m,鉆孔深度由原來的3.5m,減少至3.3m,可以起到提高鉆孔利用率,減少炸藥單耗,并減少爆破循環(huán)時間的作用。
(3)優(yōu)化炮孔密集系數,分散裝藥,使炮孔布置更加均勻合理。由爆破設計的111個孔,增加至114個孔,能夠均勻分布爆炸沖擊波的影響范圍,最大限度減小對周圍圍巖影響和對松動圈的影響范圍,充分發(fā)揮圍巖自穩(wěn)能力,并能夠使爆破巖體塊度均勻。
(4)加大周邊孔不耦合系數。由直徑32mm藥卷優(yōu)化為直徑25mm藥卷,不耦合系數1.3增加至1.7,能夠降低作用在孔壁巖石上的初始徑向應力峰值,延長爆生氣體在巖石內部的作用時間,加強周邊孔爆破效果,提高光爆質量。
(5)優(yōu)化裝藥結構。光爆孔由相對集中裝藥,改為孔底加強裝藥,其它部位分散裝藥。調整后的裝藥結構見圖4。
表3 優(yōu)化后Ⅲ類圍巖爆破參數表
圖4
炮孔布置及起爆順序、掏槽形式見圖5。
(1)放樣布眼。鉆孔前,測量人員用全站儀和水準儀,準確定出隧洞中心線和拱頂面高程,用紅油漆畫出開挖輪廓線,并標出炮眼位置,其誤差不超過5cm,每次測量放樣的同時,要對上次爆破斷面進行檢查,及時調整爆破參數,以達到最佳爆破效果。
圖5 炮孔布置及起爆順序圖
圖6 掏槽形式圖
(2)鉆孔要求。
掏槽孔:深度、角度按設計施工,孔口間距誤差和孔底間距誤差不得大于5cm。
輔助孔:深度、角度按設計施工,孔口排距、行距誤差均不大于5cm。
周邊孔:開孔位置在設計斷面輪廓線上的間距誤差不得大于5cm,周邊孔外斜率不得大于5cm/m,孔底不得超出開挖斷面輪廓線10cm,最大不得超過15cm。
底板孔:采取先用短釬,后用長釬的方法控制底孔外插角過大。
(3)布置要求。
先布置掏槽孔,其方向在巖層層理明顯時應垂直于層理,掏槽孔應比其他孔加深20cm以上。嚴禁掏槽孔相交或交叉。
周邊孔嚴格按設計開挖輪廓線布置,周邊孔的孔口在斷面設計輪廓線上,孔底超出輪廓線小于10 cm。
(4)孔口堵塞長度。已裝藥的炮孔應及時用炮泥堵塞、密封,堵塞長度大于30cm,且堵塞嚴實、嚴禁用紙箱等易燃物進行塞堵。
(5)清孔裝藥。裝藥前用小直徑高壓風管將炮孔內石屑吹凈,裝藥需分片、分組按炮孔設計圖確定的裝藥量自上而下進行,非電毫秒雷管要“對號入座”不得混裝,周邊孔宜采用小直徑藥卷配導爆索,以增加不耦合系數和爆破時的緩沖作用,炮孔裝藥均采用反向裝藥結構。底孔采用乳化炸藥,以防止拒爆。
(6)連接起爆網絡。起爆網絡采用復式網絡,以保證起爆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由dv管和塑料導爆管孔內微差非電毫秒雷管起爆,網絡連接好后設專人負責檢查后起爆。
通過對工程實際爆破后隧洞進行測量,統(tǒng)計平均超欠挖情況為:對27個斷面進行實測,最大平均線性超挖6.29cm,最小2.64cm,小于規(guī)范20cm規(guī)定值。
表4 實際爆破超挖統(tǒng)計表
圖7 測量點布置圖
圖8 測定松動圈鉆孔布置及實測松動圈
由實際測量數據可看出,優(yōu)化爆破參數后,光爆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無欠挖現(xiàn)象,并且超挖均控制在SL 378-2007《水工建筑物地下開挖工程施工規(guī)范》規(guī)定的200mm范圍內。
炮孔利用率由優(yōu)化前的91%提升至96%,炸藥單耗量由優(yōu)化前的1.19kg/m3減少至1.06kg/m3,提高炮孔及炸藥的利用率,并減少爆破循環(huán)時間,提高施工效率。
根據對松動圈厚度范圍進行實際測試。統(tǒng)計檢測孔的平均范圍為2410~2650m/s,松動圈平均波速范圍2030~2290m/s,平均Kv值范圍為0.22~0.27松動圈厚度范圍為0.60~0.75m,測試數據見表5。
表5 松動圈測試數據成果表
(1)對比該工程中爆破參數調整前后,由單向掏槽優(yōu)化為二級復合式掏槽孔,加強掏槽爆破,并更加均勻布置輔助孔及周邊孔,提高炮孔利用率和光爆效果。
(2)優(yōu)化爆破參數后,通過優(yōu)化炮孔深度、布置,使總裝藥量減少,單耗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整體光爆質量,并且被爆渣體塊度小、爆渣集中,便于裝運出渣,有利于施工。
(3)決定爆破效果的好壞主要與巖石性質、爆破工藝、炸藥性能有關,工程的地質情況是變化的,所以爆破設計參數也是動態(tài)的,在施工過程中,它隨著巖石性質的變化而變化,根據現(xiàn)場實際情況不斷優(yōu)化爆破參數,以達到爆破提高質量、施工方便快捷、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1]吳量.長距離中小圓形斷面片巖隧洞鉆爆洞挖施工[J].水利規(guī)劃與設計,2012(4).
[2]陶海濱.淺析小斷面大灣隧洞施工方式[J].水利規(guī)劃與設計,2011(6).
[3]趙玉權,趙玉華,等.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工程地質條件及施工方法[J].水利技術監(jiān)督.2009(2).
[4]楊照明,張金承,等.小灣水電站雙曲高拱壩進水口留置巖柱開挖爆破施工技術[J].水利技術監(jiān)督,2010(5).
[5]劉遠書.瑞士圣哥達深埋長隧洞工程的設計思路、地質條件與施工方法[J].水利規(guī)劃與設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