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根林
在“三嚴三實”的思想體系中,嚴以修身是起始,是前提,是基礎,離開嚴以修身,其余五個方面的要求就難以做到。而要做到嚴以修身,須力戒浮躁。
浮躁是當今社會的通病,也是干部從政的病毒。面對社會上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和沖擊,面對生活中各種名利欲望的傳播和誘惑,少數(shù)干部沾上了浮躁之病,其表現(xiàn)特征為:一是心神不寧。在心理上面對急劇變化的社會,不知所措,心中無底,恐慌郁悶,對前途缺乏堅定信心。二是急功近利。在工作中好大喜功,對事業(yè)缺乏持久動力,為了早出政績,心煩意亂,魂不守舍,著急上火。在執(zhí)行一些急難險重任務時,驚慌失措,沉不住氣。在涉及個人名利得失的選擇時,雜念叢生,互相攀比,一旦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滿足便牢騷滿腹,心態(tài)失衡。三是盲動冒險。在行為上以情緒代替理智、熱情代替行動、行動代替思考。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談到,領導干部做事浮躁,禍國殃民,貽害無窮。
心浮氣躁的結癥,在于對崗位職業(yè)的怠惰、趨利,在于對人民群眾的疏離、冷漠,在于對創(chuàng)新變革的逃避、退讓,在于對工作熱情的松懈、降低,在于對責任使命的淡化、弱化。說到底是沒有把崗位作為崇高的職業(yè)來擔當、高尚的事業(yè)來創(chuàng)造,而只是把它作為營生的工具而已。
只有戒除了浮躁之氣,才能在當前紛繁復雜的形勢下,鑒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guī)律,正確決策,把握改革發(fā)展的主動權。只有戒除了浮躁之氣,才能頭腦清醒,正氣在身,心態(tài)平靜。只有戒除了浮躁之氣,才能胸懷廣闊,志存高遠,心憂天下,為黨為人民建功立業(yè)。
戒除浮躁之氣的良藥就是靜心。靜是一種境界,是精神與靈魂的平靜、執(zhí)著與追求的融合。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心靈寧靜的干部,對待事業(yè),成功時不會欣喜若狂,失敗時不會心灰意冷;對待名利,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對待環(huán)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待自我,不昏眩、不焦慮、不盲動,能夠始終保持一種灑脫坦然的心態(tài)。
在喧囂的社會、誘惑的世界,“靜下心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要靜下心來讀書,靜下心來思考,這樣才能保持神閑氣定的心態(tài),有所思、有所獲、有所成,才能以清靜之態(tài)明鑒萬物,更好地把握時代脈搏。我們還要靜下心來謀事,靜下心來干事,把名利地位看得淡些再淡些,在腳踏實地的實干中“清熱泄火”、“明目開竅”,在為民服務的實踐中靜心去躁,集聚“靜能量”,這樣才能無怨無悔地聚精會神搞建設,心無旁騖謀發(fā)展。我們還要靜心養(yǎng)廉,“無念則靜,靜則通神?!币忠活w平常心,以平和之心對“名”,以淡泊之心對“位”,以知足之心對“利”,以敬畏之心對“權”。領導干部如果腦子里裝滿了私心雜念,沒有了對黨紀國法的敬畏意識,就會心神不寧,妄念叢生?!?/p>
(作者系中共洪澤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