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東
(陜西水環(huán)境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陜西 西安710065)
大溝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水產(chǎn)養(yǎng)殖等綜合利用功能的小(2)型水庫;水庫壩頂高程586.59 m,壩高20.0 m,水庫正常蓄水位 584.00 m,設計總庫容 59.29 萬m3,興利庫容25.61萬 m3。水庫樞紐由大壩、溢洪道、放水建筑物等組成。工程防洪標準按20 a一遇洪水設計,200 a一遇洪水校核。
大溝水庫位于漢江一級支流大溝上,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 3.22 km2,主河道長 5.11 km,平均比降 45.5‰。大溝水庫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的,較大洪水一般發(fā)生在7-9月,其特點是峰高、量小,歷時短,峰形尖瘦。
表1 大溝水庫設計洪峰流量計算成果對比表m3/s
從表中可以看出,安鑒成果比推薦成果偏小。安鑒成果采用的水庫流域面積為2.00 km2,推薦成果采用陜西省測繪局2000年航測1萬地形圖量得壩址以上流域面積為3.22 km2,安鑒和推薦成果均采用推理公式法計算成果,采用暴雨量參數(shù)基本一致,但由于控制流域面積的差異洪水成果相差較大。
溢洪道位于大壩右岸,為開敞式溢流堰,堰寬15.0 m,堰頂高程584 m,溢洪道總長度約90 m,堰后泄槽(寬約3 m)、陡坡、消力池段為漿砌石砌筑,消力池接出水渠。因洪水計算結果相差較大。原溢洪道需加大泄洪能力(增加堰頂寬度和泄槽寬度)。
圖1 大溝水庫設計洪水過程線圖
表2 大溝水庫設計洪水過程線計算成果表 m3/s
大溝水庫工程區(qū)位于漢中盆地西北邊緣地帶,為漢江的三級階地,屬低山丘陵區(qū),階地地處秦嶺南麓下緣,沖溝較發(fā)育,沖溝多以南北向發(fā)育,將階地切蝕成“梁峁”狀。大溝水庫溢洪道位于大壩右岸,為開挖天然埡口形成,右岸為山崖,邊坡偏陡偏高,表層巖體風化和上覆粘土,裂隙構造及片理較發(fā)育;左岸為巖質邊坡,高出溢洪道邊墻頂0.5 m以上,溢洪道陡坡下有一橫向沖溝,原消力池設于沖溝底。
基巖為下元古界(Pt1)變質巖,溢洪道側墻上部基巖為強~全風化,具體為,
(1)含礫粘土地基的承載力為fk=150 KPa,粘聚力C=16.2 KPa,內摩擦角 φ =10.1°。開挖邊坡建議為:1:1.0 ~1:1.25 。
(2)基巖地基承載力為700 Kpa,基巖與砌體力學參數(shù)分別為 f'=0.8,c'=0.7,沖刷系數(shù)為 K=1.2,開挖坡比建議為1:0.5~1:0.75,巖石開挖級別為Ⅸ ~Ⅹ級。
根據(jù)現(xiàn)狀溢洪道布置和溢洪道周邊地形地質條件,有兩種消能方式可供選擇,分別簡述如下:
方案一,底流消能,溢洪道在樁號Y0+054.8處右轉30度角后,在樁號Y0+074.6處進入陡坡段,坡比i=0.5,在樁號 Y0+096.1處進入水力池,池寬6 m、池深0.5 m,池長9.5 m,池底板采用30 cm厚C25鋼筋砼結構。通過底流消能方案進行消能。
方案二,挑流消能,溢洪道在樁號 Y0+054.8處右轉8度角后,在樁號Y0+058處進入過渡段,在樁號Y0+063處設挑流坎,挑流坎的挑射角為20度,下游水墊塘水深1.5 m。
溢洪道的平面布置比選圖,見附圖。
現(xiàn)分別說明兩個方案:
1)平面布置。方案一采用原溢洪道軸線,可充分利用原工程設施,但原溢洪道軸線彎曲轉折,水流條件差,不利于洪水下泄。
30多年來,馮新云夫妻倆一直精心照料著母親,她從未覺得自己苦自己累,也從未想過放棄和逃避,為了照顧好母親,多年來她沒從出過一次遠門。馮新云說:“母親生我養(yǎng)我不容易,我心甘情愿照顧老人家,吃苦受累算不上什么,只盼望著老人能開心地生活?!彼闷狡椒卜驳氖隆Ⅻc點滴滴的情,贏得了周圍群眾的贊美?!?/p>
方案二可充分利用地形跌坎,挑流消能,可省去陡坡段工程和消力池工程,但挑流消能受安全挑距、下游河床抗沖性等影響。
2)水力條件。
方案一消力池水力計算。
溢洪道消能防沖洪水標準采用20 a一遇洪水設計,30 a一遇洪水校核。水躍計算依據(jù)《溢洪道設計規(guī)范》中計算公式進行。
式中:Fr1為收縮斷面弗勞德數(shù),x;h1為收縮斷面水深,xm;V1為收縮斷面流速,xm/s;h2為躍后水深,xm;d為消力池池深,m;σ為水躍淹沒度,取x;ht為消力池出口下游水深,xm;ΔZ為消力池尾部出口水面跌落,xm;Q為設計流量,xm3/s;
由以上計算得消力池池長 Lk=9.74 m,d=0.23 m,設計
由以上計算得,設計和校核兩種洪水下的挑距分別為14.65 m和16.57 m。當泄洪流量≤12 m3/m時挑距為10.28 m
(2)沖刷坑最大水墊深度依據(jù)《溢洪道設計規(guī)范》中附錄A.4.1-2計算公式進行。
式中:T為自下游水面至坑底最大水墊深度,m;q為鼻坎未端斷面意單寬流量,m3/(s·m);z為上、下游水位差,20 m;k為綜合沖刷系數(shù),取1.1(已砌護)。
由以上計算得,最大沖坑深6.0 m。
(3)地質條件
方案一由于選用原溢洪道軸線,工程坐落在基巖上,利于工程安全。
方案二由于設計和校核兩種洪水下的挑距均可進入已砌護水塘內,耐沖刷。
(4)工程造價,方案二可省去陡坡段工程和消力池工程,比方案一節(jié)約工程造價23%以上。消力池池長取9.5 m,池深取0.5 m。
下游沖溝雖有空間布置消力池,但消力池為橫向水流,削弱了消能效果,入池水流會對消力池造成不均衡沖刷。
方案二挑流消能水力計算。
(1)挑流水舌挑距依據(jù)《溢洪道設計規(guī)范》中附錄A.4.1-1計算公式進行。
雖然方案二在軸線順直、水力條件好,能將設計和校核兩種洪水安全送出,且具有良好的經(jīng)濟性(節(jié)約工程造價23%以上),但其在泄洪流量≤12 m3/s時挑距僅為10.28 m,不能將洪水挑進沖溝水塘內,如果遇到小流量洪水,水流能量小挑距更小,還有產(chǎn)生貼壁流的現(xiàn)象,對溢洪道安全和大壩安全產(chǎn)生威脅;而方案一雖然軸線多彎曲,水力條件差,消能不充分,但工程沿原溢洪道軸線布設,使洪水遠離大壩,地基條件也安全可靠。綜合分析,大溝水庫溢洪道消能方案選擇底流消能方案。
大溝水庫除險加固完成后,經(jīng)過3年4個汛期的運用,2013年曾安全下泄過約11 m3/s的洪水,運行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