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萌
延安大學,陜西延安 716000
手機端自媒體微視頻傳播研究
師 萌
延安大學,陜西延安 716000
網絡社交經歷了文字、圖片、語音時代,如今社交語言再添新成員“微視頻”。它對于中國網民來講是一個時新話題,傳播機制并不成體系,因此我們處于“微視頻”社交的起步階段。既然“微視頻”與社交融合在一起,那我們不得不關注自媒體傳播中關于“微視頻”的相關話題,畢竟我們已然處于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傳播時代。新興事物必然經歷一個逐步規(guī)范的過程,“微視頻”在傳播過程中同樣出現了在微博時代的道德倫理困境困境,本文通過對手機端自媒體傳播下的“微視頻”進行倫理道德困境的剖析,試圖為“微視頻”尋找一片綠色的網絡環(huán)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視頻;自媒體傳播;動態(tài)社交語言
“自媒體”的概念是美國硅谷IT專欄作家丹·吉爾默最早提來的,簡單說,自媒體就是普通大眾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以及周身信息的途徑。例如QQ、微博、微信、社區(qū)、論壇等都是新時期自由化、平民化、自主化的自媒體形式。在這個追求速度和關注量的自媒體時代,“微視頻”逐步成為了自媒體發(fā)揮輿論作用的主要形式。也正是因為其對于“關注量”的追求,“微視頻”所構建的新型輿論場所必將觸及道德底線。如何評價和控制自媒體微視頻傳播的道德底線,最大化地實現自媒體微視頻傳播的公共性價值是發(fā)展中國移動互聯網文化的全民共識。
社交與視頻融合是所有社交媒體都在追求和探索的未來發(fā)展之路。微視頻天生就是與社交高度粘合在一起,因此微視頻傳播體現出諸多與社交密切相關的特點。
1.1 三快一慢的傳播特點
1)制作快:操作門檻低,熟悉智能手機應用的用戶都可以很快上手操作,視頻效果添加也極為簡單,因此8秒鐘的微視頻很快就在指尖滑動中完成。
2)上傳快:無限網絡的覆蓋和移動4G的推廣,使得智能手機用戶隨時隨地能夠捕捉精彩瞬間并快速上傳微視頻到專屬平臺或朋友圈。
3)傳播速度快:由于自媒體微視頻與社交平臺高度的粘合性,使得精彩“微視頻”內容具有超高的分享特點。精彩的微視頻內容就在如此強大的分享網絡中傳播開來,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
4)發(fā)現并處理問題慢:自媒體傳播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自由,絕對的自由也滋生了諸多污染網絡環(huán)境的現象。也正是由于自媒體傳播缺少專業(yè)把關人的環(huán)節(jié),導致一些有違倫理道德為視頻內容進入了大眾視野。
1.2 分類明顯,迎合多數受眾口味
最容易火的微視頻類型主要有以下四類。
1)明星炒作類。例如鐘麗緹在美拍中天天更新個人生活瞬間,尤其是她對賽車的愛好吸引了眾多男屌絲的關注,再如金秀賢春節(jié)期間亮相微視,引得眾多女粉絲尖叫不已。
2)萌娃寶貝類??蓯勖葘殞毜囊粋€嘟嘴,一聲奇怪的笑聲就能引得無數網友媽媽們感動的落淚。
3)美女模特類。許多想要成名的模特也沒有放棄微視頻這么直觀,這么360度無死角的展示,同樣獲得不少點擊量。
4)草根明星創(chuàng)意微視頻。筆者在大量觀看了諸多平臺上的草根原創(chuàng)微視頻后發(fā)現,關注量破10萬的都是以搞笑段子戲說為主。例如美拍人氣較旺盛的“陳翔7點半”、黑龍江大學學生創(chuàng)辦的“楊公子要上進”都是主要以段子戲說和演繹為主要內容。
由此可見,專業(yè)型的微視頻平臺上的內容分類明顯,能夠迎合大多數受眾的口味。而這種迎合帶來的道德困境也就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倫理課題
自媒體的公共性是在自媒體傳播過程中形成的輿論場對于受眾價值觀的影響過程中實現的。這樣一來,那些只管參與,不管真假,不辯是非,追求個人利益故意制作有違倫理內容的自媒體就充當了反自媒體傳播公共性的角色,形成了一群“淡化輿論責任”、“去道德化”的自媒體人。“微視頻”作為自媒體一種新型的表達方式,因為“去道德化”而在內容上呈現出低俗化、追求商業(yè)利益顯著化的倫理道德困境。功能型微視頻平臺內容低俗化更加嚴重,尤以微信公共平臺最為嚴重。例如微信訂閱號xvip555打出了“請把節(jié)操留在門外,未成年禁入”和“處女少女包你爽”這樣露骨的口號。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網絡的快速消費性,讓自媒體不假思索的將一些并不恰當的內容上傳網絡。例如曝光他人私生活的影像,嚴重侵犯他人隱私權;再如地震時,有網友將血粼粼的影像信息直接上傳網絡,這個時候人們或許不再考慮新聞的時新性,而更多地是被暴力的鏡頭所震懾,造成網絡暴力影響。
以上的有違倫理的微視頻內容嚴重污染了網絡環(huán)境,尤其對青少年在價值觀上起到嚴重的誤導作用。
在自媒體傳播時代,自媒體微視頻在張揚個性和話語自由時,卻在做著有違自媒體傳播公共價值的行為。技術的進步,體制的寬松不一定意味著自媒體倫理道德的進步,當自媒體“微視頻”這樣一個相較于文字、圖片更直觀、更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媒介形式發(fā)揮著強有力的輿論功能時,更應該考慮自媒體微視頻應當堅守的倫理道德底線。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
3.1 增加把關人
自媒體始終是依附于自媒體平臺生存的,因此把關人最先應當在這些社交平臺建立。提高對龐大數據的管理能力,實時監(jiān)測自媒體上傳的微視頻內容,對那些充滿色誘暴力的鏡頭堅決抵制,那些未經處理和證實過的新聞信息暫行管理,加以證實和處理再行發(fā)布。這需要強大的數據管理系統方面的技術支持,對于已經發(fā)布或者成規(guī)模的為視頻內容進行篩選,讓其中好的部分留下,有違倫理道德內容刪除掉。
3.2 提升自媒體人的媒介素養(yǎng)
加大《網絡文明公約》宣傳力度,讓自媒體人更多的了解自媒體傳播的公共性價值,提高自媒體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對公共輿論的責任感。自媒體“微視頻”更多的展現了馬斯洛需求當中生理需求的特點,例如“美女”、“惡搞”等追求刺激的內容,通過網絡宣傳和現實教育提升自媒體向更高的人類需求發(fā)展,可以通過對階段性微視頻的評選活動或者體現人文關懷的微視頻內容的征集等方式,逐步提高自媒體向更高標準去制作和發(fā)布內容。
3.3 建立法制上的把關人制度
自媒體微視頻想要在發(fā)揮公共輿論功能時既能保持充分的自由又避免少犯錯,必須有這樣的一個專門機制來制約。筆者始終對于國內影視分級制度的到來搖首期盼,因為任何作品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總是那樣的合理。因此不妨站在法制的高度,將分級制度在“微視頻”領域實行,將某些特定內容劃歸到特殊區(qū)域,不能讓其隨意擴大和傳播,但同時可以滿足特定人群的需要。
總之,微視頻遇上自媒體,與社交聯姻令微視頻從一開始就是那么強大。視頻社交語言在未來無疑是社交語言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一開始便應該種下健康的種子。無論是專業(yè)型的微視頻平臺還是功能型的微視頻都應當把握好內容生產的尺度,做對價值導向有意的運營商,做堅守道德底線的自媒體人。
[1]劉景東,孫岳.淺議自媒體[J].中國新信息界,2011(3).
[2]陳進華,張壽濤.論自媒體傳播的公共性及其道德底線[D].2012(6).
[3]李丹.新媒體語境下的微視頻發(fā)展探析[J].東南傳播,2014(9).
G2
A
1674-6708(2015)144-0072-02
師萌,延安大學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