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制糖產業(yè)競爭力對比與政策建議
        ——基于對巴西、印度、泰國考察的比較

        2015-12-12 02:51:12卓,黃
        甘蔗糖業(yè) 2015年4期
        關鍵詞:糖料糖業(yè)制糖

        翁 卓,黃 寒

        (廣東中輕糖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180)

        中國制糖產業(yè)競爭力對比與政策建議
        ——基于對巴西、印度、泰國考察的比較

        翁 卓,黃 寒

        (廣東中輕糖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180)

        通過對中國與巴西、印度、泰國等主要產糖大國產業(yè)經濟技術進行比較分析,找出我國制糖產業(yè)存在的差距與主要原因,提出提高中國制糖產業(yè)競爭力和保障我國食糖安全建議。

        制糖產業(yè);經濟技術;競爭力

        0 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及城鎮(zhèn)化水平提高,近幾年來我國糖料主產區(qū)土地租金及勞動力價格逐年增加,導致我國食糖生產成本大幅增加。但自2011年開始國際糖價持續(xù)走低,2012年以來不但配額內進口糖有盈利,并且配額外以50%關稅進口的食糖盈利操作空間越來越大,結果導致大量食糖進口,國內糖廠嚴重虧損,糖料收購價格持續(xù)下跌,嚴重影響糖料生產者積極性,糖料種植面積及食糖產量持續(xù)下降,食糖產量從2007/08年榨季最高峰的1482萬t降至2014/2015年榨季的1055.6萬t,預計2015/16年榨季食糖產量為950萬t,而國內消費在1580萬t左右,國產食糖自給率僅達60.12%,嚴重背離“十二五”我國制糖工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的堅持“以國產食糖為主,適當進口食糖補充不足”的平衡原則,國產糖的自給率須穩(wěn)定在85%左右的總體要求。若不采取必要政策措施,這種情況將越演越烈,嚴重威脅我國食糖安全。廣東省制糖學會、廣東省糖業(yè)協(xié)會自2012開始連續(xù)三年組織考察團對世界食糖主產國及主要出口國巴西、印度、泰國等3國進行考察,本文采用考察收集的資料來比較我國與其它3國制糖行業(yè)現(xiàn)狀及產業(yè)政策,尋找我國制糖行業(yè)競爭力弱的主要原因,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國制糖行業(yè)競爭力與保障食糖安全提出建議。

        1 四大產糖國產量與消費量概述

        四大產糖國2013/14年制糖期產糖9279.8萬t,占世界產糖量18396.2萬t[1]的50.4%。

        在全球主要產糖國中,巴西的產量與出口居世界第1位,2013/14年榨季產糖4053萬t,國內消費1379.9萬t,出口2673.1萬t,出口量占產量

        65.95%[1],占世界食糖貿易量45.54%,出口以原糖為主,巴西制糖產業(yè)以出口和滿足國內能源需求為導向組織生產及制定相關政策。

        印度是世界第2大產糖國,第1大消費國,2013/14年榨季產糖2687萬t,年消費2635.9萬t左右,產量過剩51.1萬t[1]。印度制糖產業(yè)定位以滿足國內需求為原則。近幾年來連續(xù)產量大于消費,庫存較大,但因食糖生產成本相對泰國、巴西高,且近幾年國際市場食糖價格低迷,印度過剩食糖雖有政府補貼也無法出口至國際市場,造成國內糖價低迷,糖廠虧損嚴重。另外,印度甘蔗收購價格由聯(lián)邦政府與各邦政府制定,為政治需要定價偏高,與其他農作物相比,種植甘蔗收益最高,在此政策不變情況下預計未來甘蔗種植面積還會增長,產過于求局面將持續(xù),印度糖業(yè)將面臨著更大挑戰(zhàn)。

        泰國政府近幾年來對制糖業(yè)發(fā)展實施鼓勵與支持政策,制糖業(yè)發(fā)展迅速,2013/14年榨季產糖量達1208.2萬t,消費量達342.5萬t,食糖出口達865.7萬t[1],僅次于巴西,位列世界第2位。從考察情況看,未來泰國食糖產量在政府鼓勵下還會持續(xù)增長。

        中國2014/15年制糖期食糖產量為1055.6萬t(白糖值,下同)[1],是世界第4大產糖國,年消費達1500萬t,是世界第2大消費囯。近幾年來因土地成本、種收勞動力成本大幅增加導致食糖生產成本大幅增加。由于國際糖價低迷,大量進口糖涌入我國市場,導致國內食糖市場從產不足銷變?yōu)楣┐笥谇?,我國制糖行業(yè)出現(xiàn)連續(xù)3年虧損,糖廠為了生存不得不下調甘蔗收購價,農民種植甘蔗積極性不高,造成我國糖料種植面積、食糖產量持續(xù)下降,從2007/08年制糖期最高產量1484.02萬t[1]下降至2014/15年制糖期1055.6萬t,預計2015/16年制糖期將會繼續(xù)減產。從長期來看,依靠進口糖平衡國內供求平衡是常態(tài),且進口糖將會逐年増加。表1為2009/10~2013/14年制糖期四大產糖國產量統(tǒng)計,表2為中國近幾年糖產量、消費量、進口糖量統(tǒng)計表。

        表1 2009/10~2013/14年制糖期四大產糖國產量統(tǒng)計[1]單位:萬t(原糖值,中國為白糖值)

        表2 中國近幾年糖產量、消費量、進口糖量統(tǒng)計表[1-2]

        2 四大產糖國甘蔗生產比較

        2.1 甘蔗種植情況[3-5]

        巴西可耕種土地面積為3.03億hm2,2013/14年榨季甘蔗種植面積是845萬hm2左右(占可耕種面積2.8%),平均單產80~90 t/ hm2,甘蔗產量5.9億t左右。甘蔗種植分布于東北部和中南部,其中中南部甘蔗種植面積為740萬hm2,主要集中于圣保羅地區(qū),北部甘蔗種植面積約為100萬hm2。巴西甘蔗種植用于生產食糖與燃料酒精,比例根據(jù)食糖與酒精效益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食糖用甘蔗比例在40%~60%之間。

        印度可耕面積1.3億hm2,2014/15年榨季甘蔗種植面積530萬hm2左右,占可耕面積4.07%,甘蔗產量2.8億t,產糖量2790.8萬t。蔗農500~600萬人,人均種植1 hm2左右,人均生產甘蔗63 t左右。印度食糖生產有12個邦,產糖區(qū)幾乎覆蓋整個印度,主要集中在馬邦(Maharashtra)、北方邦(Uttar Pradesh)、卡納塔克邦(Karnataka)、泰米爾納德邦

        (Tamil Nadu),這4個邦的產糖量占印度產糖量的80%。

        泰國可耕種土地面積2100萬hm2,2012/13榨季泰國甘蔗種植面積144萬hm2,占可耕面積6.8%,農戶共有20萬戶,按戶均4人計算,人均種植面積1.8 hm2左右。種植甘蔗地區(qū)有49個省,分4個產區(qū):中部、北部、東部和東北部。因泰國政府近幾年支持發(fā)展制糖業(yè),甘蔗種植面積增長非???。

        我國耕地面軹13516.34萬hm2,近3年糖料種植面積為180萬hm2左右,2014/15年制糖期產糖量為1055.6萬t。糖料種植主要集中在廣西、云南、廣東、海南、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省和自治區(qū),南方生產甘蔗,北方生產甜菜,其中全國產糖量的95.5%集中于廣西、云南、廣東、海南、新疆5個優(yōu)勢省區(qū)。因我國近3年甘蔗生產成本高而食糖價格低迷,甘蔗收購價格偏低嚴重影響蔗農積極性,種植面積、產糖量持續(xù)下降。

        表3 種植周期比較[3-5]

        2.2 種植周期比較(表3)

        2.3 種植與收割機械化[3-5]

        巴西甘蔗種植以機械種植為主(85%~100%)??疾靾F參觀的Sao Martinho糖廠甘蔗種植機(價格10萬美元/臺)每天種蔗能力是12~14 hm2。糖廠甘蔗灌溉采用噴灌形式,糖廠廢水通過管道輸送到蔗田,再通過移動式噴灌機噴灌。甘蔗收割基本釆用甘蔗收割機,Sao Martinho糖廠目前是87%甘蔗是機械收割,收割機價格是35萬美元/臺。

        印度甘蔗種植與收割主要靠人工,占95%,機械化種植與收割占5%;蔗農只負責甘蔗種植與管理,甘蔗的收割和運輸由糖廠負責。印度沒有灌溉系統(tǒng)和措施,甘蔗種植完全依靠季候風帶來的雨水(6~8月是強季候風,10月~1月是弱季候風),因此天氣對甘蔗產量影響大。

        泰國甘蔗種植以人工種植為主(90%),灌溉系統(tǒng)也較為薄弱,甘蔗灌溉90%靠天然雨水,10%靠地下水。地下水灌溉采用塑料管滴灌方式,滴灌時有時會將肥料加入水中滴灌入蔗田中。泰國甘蔗收割大部分是人工收割,少部分是收割機收割。人工收割,每人每天可收割3 t甘蔗;機械收割,每臺機每天可收割300 t甘蔗。

        中國目前以人工種植為主(95%)、人工收割為主,機械化程度較低。

        2.4 糖料蔗供應渠道

        巴西方面,以我們考察的糖廠為例,該廠30%的甘蔗來源自有土地種植,40%的甘蔗來源租地種植,30%的甘蔗向第三方購買。巴西糖廠基本上都有自已種植基地。

        印度、泰國、中國糖廠甘蔗均向第三方購買。

        2.5 甘蔗成本比較[3-5]

        巴西甘蔗成本近10年來不斷上升,從2000/01年榨季的26雷亞爾/t上升到2013/14年榨季67雷亞爾/t。詳見表4,巴西歷年榨季甘蔗成本走勢見圖1(2013年12月,1雷亞爾(BL)=2元人民幣)。

        表4 2013/14年制糖期巴西甘蔗制糖成本測算表

        泰國新種植甘蔗種植成本為45000~49500泰銖/hm2(8265~9090元/hm2),甘蔗成本合計189~201元/t,包括蔗種、肥料等成本,宿根蔗種植成本比新植甘蔗低。泰國甘蔗成本每年均有上升但變化不大,表5為泰國甘蔗成本測算表。

        表5 泰國甘蔗成本測算表

        印度土地租金方面,馬邦為400美元/hm2,甘蔗單產85 t/hm2;烏邦為200美元/hm2,單產60 t/hm2。甘蔗生產成本20美元/t(不含運輸與收割成本,由工廠負責),收割150~200盧比/t,運費150~200盧比/t(15~20元/t)。甘蔗收購價格40~50美元/t左右,農民收益20~30美元/t。甘蔗成本合計

        折算人民幣140~168元/t。表6為印度甘蔗成本測算表。

        表6 印度甘蔗成本測算表

        我國甘蔗種植成本較高,2014/15年榨季廣西區(qū)的甘蔗成本構成大概如表7所示。

        按照表7測算,每噸甘蔗的成本在365~400元,而2014/15年榨季廣西甘蔗收購價每噸為400元,農民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基本可以說利潤甚微。廣西10年來甘蔗成本曲線圖見圖2。

        圖1 巴西歷年榨季甘蔗成本走勢圖

        表7 廣西甘蔗成本測算表

        圖2 廣西10年來甘蔗成本曲線圖

        2.6 甘蔗定價機制和收購價格

        四大產糖國甘蔗成本、定價機制和收購價格比較見表8,從表8比較可知,巴西甘蔗生產成本最低,我國最高,是巴西的3倍,印度的2.5倍,泰國的2倍。從成本構成分析可知,我國土地租金與勞動力成本高是我國甘蔗生產成本遠高于其它三國的主要因素。

        我國與三大產糖國甘蔗生產技術指標對比歸納見表9。

        表8 甘蔗成本、定價機制和收購價格比較

        表9 中國與三大產糖國甘蔗生產技術指標對比表

        3 四大產糖國制糖工業(yè)生產情況對比

        3.1 各產糖國制糖環(huán)節(jié)對比(表10)

        3.2 產品品種對比(表11)

        3.3 工藝與設備

        在工藝方面,巴西與泰國首先采用石灰法生產原糖,然后再根據(jù)市場需要再用原糖生產150、100、45 IU白砂糖;印度與我國采用亞硫酸法生產工藝主要生產一級白砂糖(150 IU)。

        表10 中國與三大產糖國制糖生產經濟技術指標對比表

        表11 產品品種對比

        在工廠自動控制方面,巴西基本實行全網絡自控系統(tǒng)。如我們參觀的年榨甘蔗900萬t的糖廠由一間空調自控室安裝40多臺電腦顯示屏,監(jiān)控全廠每一臺設備的運作,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無線呼叫機呼叫巡視人員到現(xiàn)場處理,車間基本沒有人,看到的都是流動巡視員,工廠工人約300人(含酒精車間),這樣大大減少了工廠生產成本。泰國大部分糖廠也實行全網絡自控系統(tǒng)。印度在自控方面與我國差不多,設備基本為人工操作。

        在設備大型化與高效方面,巴西與泰國明顯優(yōu)于我國與印度,如連續(xù)結晶煮糖設備、全自動式離心機、滾筒干燥機、自動缷蔗機、高效離子交換塔等設備得到普遍使用,有效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操作工人、保證產品質量。

        4 四大主產國管理體制與產業(yè)政策

        4.1 巴西

        ①各州政府對本州甘蔗不收稅;②對國內銷售食糖征收12%營業(yè)稅,但對出口糖免稅;③政府控制酒精與汽油混合比例,有強制性發(fā)令;④糖廠不可將甘蔗全部生產糖,要保證生產一定比例的酒精,要求甘蔗量的15%必須生產酒精,85%的甘蔗可生產糖和酒精,糖和酒精比例由糖廠自行根據(jù)效益最大化原則進行調配;⑤汽油價格由國家定價,燃料酒精價格相當汽油價70%,

        4.2 印度

        ①出口補貼政策,印度政府為保證糖廠有現(xiàn)金流支付蔗款,平衡國內食糖過剩,提高國內糖價,當產能過剩時根據(jù)國際糖價高低實施出口補貼政策,非常態(tài);②低息貸款,糖廠經營不好時,政府提供低息貸款;③蔗款利率,當糖廠延遲支付蔗款時,需支付所欠蔗款的利息,對所欠的蔗款,每4年支付一次,年利率是12.5%;④由聯(lián)邦政府制定指導蔗價, 各邦根據(jù)指導價并依政治考量制定各邦價格;⑤鼓勵糖廠與石油公司合作在燃料中加入5%乙醇, 用來平衡國內食糖供需, 但效果一般;⑥糖廠鼓勵農民以土地參股,這種模式有競爭力;⑦政府按固定稅征收糖廠食糖銷售稅1000盧布/t(相當30元人民帀)。

        4.3 泰國

        甘蔗糖業(yè)作為泰國經濟中僅次于大米生產的支柱產業(yè),政府對其非常重視。政府實施統(tǒng)一管理及大力支持對泰國糖業(yè)近10年來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泰國糖業(yè)管理體制有不少方面值得我國借鑒。

        (1)泰國政府為規(guī)范對甘蔗和制糖的管理,1984年制定甘蔗與蔗糖法案,使政府工作有法可依。

        (2)依照法案組建糖業(yè)管理機構——甘蔗和糖委員會(Cane and Sugar Board),它被授權對全國甘蔗和蔗糖工業(yè)進行組織、協(xié)調和監(jiān)督整個甘蔗糖業(yè)的各種行為,下轄4個委員會,分別是行政委員會(Administrative Committee)、甘蔗委員會(Cane Committee)、蔗糖委員會(Sugar Committee)、甘蔗和蔗糖基金委員會(Cane and Sugar Fund Committee),這5個委員會構成了泰國糖業(yè)管理體制的基本框架,每個委員會由蔗農代表、糖廠代表和政府代表組成,保證甘蔗糖業(yè)生產全過程實行有效管理。

        (3)依法設立甘蔗和蔗糖基金?;饋碓窗ㄕ慰?、國內銷售配額費(5000泰銖/t)、糖廠與蔗農上繳稅收、罰款、捐款、銀行貸款等,主要用于甘蔗糖業(yè)科研與維持甘蔗糖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平衡蔗農、糖廠、消費者與國家利益。如當蔗農甘蔗種植成本高于甘蔗價格時,從基金中支付差價給蔗農,彌補農民虧損;當基金用完時,由政府擔保,甘蔗和蔗糖委員會向銀行借錢作為基金,待來年糖價高、蔗價高時,則從蔗價中扣回還給銀行。如果持續(xù)幾年糖價低,政府會提高當?shù)劁N售的A糖價格,以確保蔗農收入和糖廠利益。

        (4)泰國對食糖實施配額管理。泰國食糖配額分為A、B、C三類配額:A類為國內銷售的配額,每年根據(jù)國內消費按各企業(yè)產糖比例進行分配,年消費量約250~300萬t;B類為泰國蔗糖公司(TSC)通過招標出售的原糖,數(shù)量為80萬t;C類為各生產廠自已出口的原白糖,A、B類銷售剩余的食糖。這種管理方法既有效保障國內市場供應與調控市場價格,又有利于食糖銷售價格公平與透明,有利于保障蔗農利益。

        (5)實行蔗價與糖價聯(lián)動,蔗糖銷售純收益的70%給農戶,30%給糖廠。

        (6)按質論價。

        4.4 中國

        ①臨時儲備糖政策;②原糖加工企業(yè)進口自律政策;③各地方政府制定指導價,蔗價和糖價聯(lián)動,二次結算;④食糖進口實行配額管理與許可證管理制度;⑤食糖出口按15%退稅制度;⑥支持優(yōu)勢地

        區(qū)發(fā)展。

        5 我國制糖產業(yè)競爭力低的原因

        通過上述與巴西、泰國、印度等主要食糖生產國的甘蔗種植、制糖生產與管理制度等方面對比可以看出,我國制糖產業(yè)競爭力低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為:

        (1)從甘蔗生產環(huán)節(jié)技術經濟指標對比來看:①我國自然條件差,人均耕地少、蔗農種植規(guī)模??;②土地資源稀缺,土地租金高;③種收機械化程度低,種植收割成本高;④單產明顯比巴西、泰國低,糖分比巴西低1%,宿根性差。

        (2)從制糖生產技術經濟指標對比來看:①規(guī)模明顯小于巴西、泰國;②自控水平低,大量使用人工操作,使制造成本高;③稅負高;④技術進步慢,裝備水平比巴西和泰國低;⑤白糖產品質量低于巴西與泰國;⑥糖廠沒有擁有自已甘蔗種植基地,甘蔗供應保障差。

        (3)從產業(yè)政策與管理體制來看:①沒有制定糖業(yè)法規(guī),無法做到依法管理;②多頭管理,管理效率不高;③政府對甘蔗品種研究、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糖廠技術進步支持與投入不足;④政策落實不夠位;⑤沒有建立補償和穩(wěn)定發(fā)展的機制。

        以上這些因素從不同方面使我國食糖生產成本遠高于巴西、泰國、印度等國。在這些影響因素中,有的是通過努力與改革可以改善與提高的,如產業(yè)政策與管理體制、品種培育與改良、糖廠規(guī)模與技術進步等,而有的是因我國自然資源稟賦不足產生的,是無法改變的,如人均耕地資源少、種植甘蔗地形復雜等。在甘蔗成本占食糖生產成本70%的我國制糖行業(yè),正是這些無法改變的因素令我國食糖生產成本遠高于巴西、泰國、印度。

        6 提高我國制糖產業(yè)競爭力保障食糖安全的建議

        根據(jù)上述分析,與巴西、泰國、印度等食糖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相比較,因我國人均土地資源、農村勞動力資源和農村土地制度等因素制約,決定了我國制糖行業(yè)競爭力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差距。然而,我國現(xiàn)行的食糖進口管理制度與產業(yè)政策又無法有效控制食糖進口,低價進口糖大量涌進我國市場,嚴重沖擊我國制糖行業(yè)。近3年我國制榶行業(yè)連續(xù)發(fā)生虧損,2013/14年榨季虧損97.6億元[1],糖廠不得不大幅度下調糖料價格,蔗農收益下降,農民種蔗積極性低,甘蔗種植面積、食糖產量持續(xù)下降。國產糖自給率從2012/13年榨季的90.05%下降2014/15年榨季的67.67%,并有繼續(xù)下降趨勢。這與“十二五”我國制糖工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的堅持“以國產食糖為主,適當進口食糖補充不足”的平衡原則,國產糖的自給率穩(wěn)定在85%左右的總體要求相比,我國糖業(yè)發(fā)展前景不容樂觀,食糖安全受到威脅。因此,在我國食糖產不足消長期存在情況下,怎樣利用好進口糖,做到既保障我國消費,又避免進口糖大量涌入損害我國制糖產業(yè)甚至威脅我國食糖安全,是我國政府與糖業(yè)界必須正視與研究的問題。為此,建議從我國國情出發(fā),借鑒巴西、印度、泰國等國經驗,通過改革政府管理體制、完善產業(yè)政策和提高制糖生產效率等方面提高我國糖業(yè)競爭力和保障我國食糖安全。

        6.1 改革糖業(yè)管理體制

        (1)借鑒泰國糖業(yè)管理經驗,制定我國糖業(yè)安全法,做到糖業(yè)管理有法可依。

        (2)建立統(tǒng)一的糖業(yè)管理機構,避免多頭管理,提高決策效率。

        (3)建立糖業(yè)發(fā)展基金,用于品種培養(yǎng)與改良、技術進步、補貼糖料生產等,保障制糖產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基金資金來源主要通過企業(yè)有償使用食糖進口配額與許可證、政府拔款等途徑。

        6.2 完善制糖產業(yè)政策

        我國的食糖與糧、油、棉等產品被國家列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國家非常重視制糖產業(yè)發(fā)展?!笆濉蔽覈铺枪I(yè)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堅持“以國產食糖為主,適當進口食糖補充不足”的平衡原則,國產糖的自給率穩(wěn)定在85%左右”的總體要求。應該說國家對食糖定位是清淅的,目標是清楚的,也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既考慮了我國資源供給制約與食糖需求持續(xù)增長問題,同時兼顧了老少邊窮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與4000萬糖農利益。但是因我國糖業(yè)管理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并受WTO規(guī)則限制,“十二五”期間我國制糖工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目標與總體要求并沒有得到很好落實。

        為此,政府在“十三五”期間或未來行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中應明確我國制糖產業(yè)定位并通過完善產業(yè)政策平衡國產糖與進口糖關系,確保我國食糖安全。一是政府須根據(jù)我國食糖生產的資源供應與需求趨勢,在總結“十二五”制糖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實施效果

        的基礎上明確國產糖定位與自給率目標;二是根據(jù)國產糖自給率目標要求制定與完善產業(yè)政策,一方面在符合WTO原則條件下通過運用食糖進口數(shù)量管制、有償使用許可證、關稅、產業(yè)損害救濟調查、規(guī)范煉糖產能建設等政策控制國際食糖無序進入國內市場,確保國內食糖價格略高于國內食糖生產平均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平衡國內糖蔗價格、減免稅收、糖料直補、儲備、扶持優(yōu)勢地區(qū)糖料建設、加大技術進步支持力度等經濟政策扶持糖料穩(wěn)定發(fā)展、確保國產糖穩(wěn)定增長、保證國產糖自給率與保障我國食榶安全。

        6.3 提高制糖產業(yè)生產效率

        (1)加大對糖料生產支持力度,盡可能降低糖料生產成本。一是政府整合現(xiàn)有糖料研究資源組建專門糖料研究機構并加大投資力度加快糖料新品種培育,提高糖料單產與糖分,印度、巴西經驗值得學習與借鑒;二是加快甘蔗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通過多種方式整合農民分散小塊土地,建設專業(yè)化、規(guī)?;a基地,利于農田基本建設與推廣機械化;三是研究開發(fā)適合我國糖料生產基地耕地的種植機與收割機,因我國土地資源、農村土地制度、種植甘蔗地形地貌限制,我國甘蔗種植以單戶分散小規(guī)模種植為主,難以像巴西一樣大規(guī)模種植。因此,我們在種植機與收割機使用方面不能盲目引進類似巴西的大型種收機械,而是要根據(jù)我國甘蔗種植規(guī)模小、地形復雜的特點開發(fā)小型輕便的種植機與收割機;四是加大對糖料種植優(yōu)勢區(qū)域的農田基本建設、技術進步的扶持力度;五是借鑒棉花、大豆直補經驗,對糖料實行直補政策,提高糖農收益,穩(wěn)定糖料生產。

        (2)完善食糖-糖料價格聯(lián)動機制。借鑒泰國食糖——糖料價格聯(lián)動方法,讓糖價和糖料價格聯(lián)動在政府監(jiān)管下由多方協(xié)商完成。

        (3)實行優(yōu)質優(yōu)價,按質論價。鼓勵與引導農民種植優(yōu)良品種,提高單位土地食糖產出量。

        (4)鼓勵與支持制糖企業(yè)兼并重組,通過兼并重組有效提高集團企業(yè)與單個糖廠規(guī)模,一方面降低企業(yè)運營成本與抵御風險能力,另一方面提升技術研發(fā)與進步能力。

        (5)促進企業(yè)技術進步,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一是采用大型高效設備,如連續(xù)煮糖罐、降膜蒸發(fā)器、高效離子交換樹脂脫色設備、全自動離心分離機、滾筒干燥機等;二是提高制糖生產過程自控水平,大大減少一線工人數(shù)量。三是通過適當引進、積極消化吸收世界先進生產技術、設備和控制系統(tǒng)。

        6.4 政府支持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yè)走出去兼并收購國外制糖企業(yè)或發(fā)展國外食糖生產基地。

        首先,我國制糖產業(yè)經過多年發(fā)展與積累,制糖企業(yè)在技術、設備、資金、人才方面已初具走出去的條件;其次,世界糖業(yè)正處于低潮,兼并收購成本低,是對外擴張好時機;再者,糖業(yè)走出去符合國家提出的“一路一帶”發(fā)展戰(zhàn)略,同時為保障我國食糖安全開辟新的途經。在這方面中糧集團在澳洲收購糖廠與廣東恒福糖業(yè)集團利用柬埔寨豐富土地資源投資建設食糖生產基地進行了有效嘗試。

        [1] 中國糖業(yè)協(xié)會. 2013/14年制糖期中國糖業(yè)年報.

        [2] 中國糖業(yè)協(xié)會. 2015第272期食糖簡報.

        [3] 李錦生,翁卓,何鳳儀,等. 巴西糖業(yè)考察報告∥第二屆糖業(yè)科技與發(fā)展高峰論壇論文錄[C]. 廣州:廣東省制糖學會,2015:726-733.

        [4] 翁卓,何鳳儀,李錦生,等. 印度糖業(yè)考察報告∥第二屆糖業(yè)科技與發(fā)展高峰論壇論文錄[C]. 廣州:廣東省制糖學會,2015:734-747.

        [5] 肖可見,何鳳儀,翁卓,等. 泰國糖業(yè)考察報告∥第二屆糖業(yè)科技與發(fā)展高峰論壇論文錄[C]. 廣州:廣東省制糖學會,2015:748-755.

        [6] 廣西區(qū)糖業(yè)發(fā)展局,廣西糖業(yè)協(xié)會. 2013/14年制糖期廣西糖業(yè)年報.

        (本篇責任編校:朱滌荃)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hina’s Sugar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Brazil, India and Thailand Sugar Industry

        WENG Zhuo, HUANG Han
        (Guangdong Zhongqing Sugar Group Co., Ltd., Guangzhou 510180)

        By comparing economical technique of China’s sugar production to those of Brazil, India, Thailand which were the world’s major sugar producers, present existing gaps and main causes in China’s sugar industry were pointed out, and the suggestion about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sugar industry were proposed.

        Sugar industry; Economical technique; Competitiveness

        TS24

        B

        1005-9695(2015)04-0065-08

        2015-07-07;

        2015-08-04

        翁卓(1966-),男,碩士,廣東中輕糖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翁卓,黃寒. 中國制糖產業(yè)競爭力對比與政策建議——基于對巴西、印度、泰國考察的比較[J]. 甘蔗糖業(yè),2015(4):65-72.

        猜你喜歡
        糖料糖業(yè)制糖
        廣西崇左大力推動糖料蔗產業(yè)集群發(fā)展
        廣西財政廳聚力促糖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廣西多舉措阻力糖業(yè)發(fā)展又好又快
        加快提升廣西糖業(yè)綜合競爭力
        多項制糖行業(yè)標準的修訂和廢止
        甘蔗制糖澄清工藝優(yōu)化及應用研究
        自動控制技術在糖廠蒸發(fā)系統(tǒng)中的應用
        廣西大力推動糖業(yè)變革
        糖料蔗收購價格實行市場調節(jié)價
        閩東古法制糖“老樹發(fā)新芽”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0
        亚洲AV秘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1| 青青草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v在线| 青青草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国产自国产自愉自愉免费24区| 中文无码日韩欧| 玩弄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人妻系列中文字幕av| 欧美激情乱人伦|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拍精品免费视频|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偷拍自拍在线| 少妇久久久久久被弄高潮| 女人被爽到呻吟gif动态图视看 |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蜜桃|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影院在线观看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我不卡|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 日韩肥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乡下妇女做爰| 国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片| 在线国产视频精品视频| 国产理论亚洲天堂av| 亚洲综合图色40p| 天堂…在线最新版资源| 97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福利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老熟女熟妇嗷嗷叫91| 久久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