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榮昌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貳角銅鍍銀幣辨?zhèn)?/p>
洪榮昌
2014年5月中旬,在某拍賣會上我遇到兩枚1932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貳角銀幣。其中一枚從形制、包漿到字口、風格都沒問題,而另一枚第一眼的感覺是幣的表面粗糙,字口、包漿不自然。從多角度審視后,依據(jù)自己的辨識能力,我初步得出此幣為鍍銀銅幣的結論。
為了確認這枚幣是銅鍍銀的老假幣,在征得同意后,我對該幣進行了多角度拍攝?,F(xiàn)在來看看這個幣的細部特征。彩頁4圖1為這枚幣在拍賣官網(wǎng)截取的原圖,圖2是本人收藏多年的掉落了鍍銀的銅幣。相比之下可以很明顯看到正面右邊那個五角星是稍微往左邊傾斜的;從圖3可以看出兩個中字以及中字右下方多出一斜撇都是一樣的;從圖4可以看出 “維埃”兩個字,尤其是埃字的三角形頭部開口相同;從彩頁4圖5看背面地圖上部圖形也一樣。其中圖3中字右下方多出一斜撇的特征最具有典型意義,因為這一斜撇對于整個幣來說是多余的,很有可能是鋼模雕刻好以后,被某種東西碰撞而成的凹槽,待幣制造出來后就變成短線狀凸起的圖案。這說明這兩枚幣是同一鋼模印制出來的,只不過一枚保管得比較好,鍍銀沒有脫落;另一枚磨損比較厲害,完全成為銅幣了。我還曾經(jīng)用30倍放大鏡看過,這枚幣上有不少銅銹,所以認定是當年制作的假銀幣無疑。
其實這類幣,我曾經(jīng)多次在國內(nèi)拍賣公司及其網(wǎng)站見過。2007年5月23日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 “金銀幣金銀錠古錢”專場,拍賣了一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2年貳角銀幣(第5507號拍品),品相很好。我用它的放大系統(tǒng)認真觀察了這枚幣:正面101個馬齒,“國”字無點并且右上角比較彎曲,右邊五角星的左下角比較短,“角”字上方有一個小圓點,“一”字和 “三”字下方的馬齒邊各有兩個小圓點;背面97個馬齒,左邊24個谷粒,右邊22個麥粒,黨徽上方有一個小圓點,五角星有一條凹線。雖然無法知道它的重量和直徑是多少,但從幣的整個風格圖樣看,都與圖6銅幣一模一樣。除此之外,2011年11月和6月,我又在不同拍賣會網(wǎng)站上見到過此類幣。
這類銅鍍銀的假銀幣當年制作了多少無從考證,目前從收藏實踐看有四種版式。一是1932年 “無點國字版”(彩頁4圖6),這種幣有四個特征:國字沒有點;幣正面右邊的五角星左下角比較短;背面中心有一個圓點;背面上方五角星中間有一條斜陰線。二是1932年“有點年字版”,即國字有點且年字有點 (彩頁4圖1、圖2)。三是1932年 “無點年字版”,即國字有點且年字無點 (彩頁4圖7)。四是1933年版 (彩頁4圖8)。這種幣有三個比較明顯的共同特征,即埃字的三角形頭部像凹字;背面五角星左邊有拉絲痕跡;地圖北極部分的經(jīng)線中間少一條。四種版式中,前面兩種存世量略多些,后面兩種比較少,尤其是1933年版屬鳳毛麟角。
2011年9月,筆者見到一枚 “光緒元寶”銅幣改制的銅鍍銀幣 (彩頁5上圖10),鍍銀大部分已經(jīng)脫落,但 “光緒元寶”四個字還清晰可見。2014年,我又見到一枚1933年蘇維埃貳角銅鍍銀幣 (彩頁5上圖11),幣面還遺留著龍的圖案。這實際上是 “光緒元寶”銅幣的背面,由于制造時壓力不夠,原來的圖案遺留了下來。這說明蘇維埃貳角假銀幣是使用舊 “光緒元寶”銅幣,印上蘇維埃銀幣圖案鍍上銀制作而成的。
至于蘇維埃貳角銅鍍銀幣的來歷,一直爭論不休?!吨袊詹亍冯s志錢幣???5期,刊登了一篇 《蘇維埃貳角銅鍍銀幣爭議纏身》的文章,將銅鍍銀幣歸納為 “土匪造”、“白軍造”、“紅軍造”三種來歷。該文作者認為:“土匪造”說法的理由是史料有記載,當年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江西會昌縣筠門嶺,土匪制作過一批銅鍍銀蘇維埃貳角幣?!鞍总娫臁闭f法的理由是國民黨軍隊直接進攻我蘇區(qū),“圍剿”蘇維埃政權及紅軍部隊,為擾亂蘇維埃經(jīng)濟,破壞蘇區(qū)金融秩序而造。1934年初在于都縣、瑞金縣、勝利縣、興國縣、贛縣等地方都出現(xiàn)過這種假銀幣,說明有可能是國民黨軍隊統(tǒng)一制作的?!凹t軍造”說法的猜測有三,一是蘇區(qū)當時白銀極其匱乏,有可能用銅鍍銀代之;二是目前發(fā)現(xiàn)許多同模銀幣,當時鋼模是手工雕刻,白軍不可能雕刻出一模一樣的錢模;三是這種假幣1932年版的較多,1933年版的非常之少,如果是白軍造的話,1933年甚至1934年都有可能大量制作。
早在1990年,江西省錢幣學會主辦的 《錢幣研究》第一期就刊登了嚴帆同志的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fā)行銅幣種類辨考》一文,他以江西省瑞金市革命紀念館館藏蘇維埃貳角銅幣數(shù)枚為依據(jù),認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fā)行過一分、五分、貳角的銅幣。此觀點一出,引起了錢幣學界關注,贊成者、反對者各有說辭。1991年,江西 《錢幣研究》也在第一期刊登了長期從事蘇區(qū)黨史研究的曹春榮同志撰寫的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鑄行貳角銅幣說質(zhì)疑》一文,認為從來沒有文獻資料記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fā)行過貳角銅幣,倒是有文獻記載當時就有銅鍍銀的貳角假幣。1933年3月10日,江西省尋烏縣蘇維埃政府發(fā)出了 《關于嚴密檢查假造蘇維埃毫子的反革命行動》的第一號密令提到有銅鍍銀的貳角假幣在蘇維埃區(qū)域流行,要求各級蘇維埃政府給予嚴厲的打擊,并且告訴群眾識別假幣的方法。
筆者認為,“土匪造”的說法是不準確的。據(jù)查史料,“土匪造”的觀點最初來源于1932年春蘇區(qū)發(fā)現(xiàn)有銅鍍銀的蘇維埃貳角幣流通。毛澤東主席知道此事后,十分關心,就叫中央造幣廠廠長陳祥生、業(yè)務處長謝里仁前去匯報。謝說:“敵人造的偽幣是銅質(zhì)而不是銀質(zhì),他在紅銅上面鍍了一層銀質(zhì)。只要將偽幣一摩擦,就可以看出銅質(zhì)來。這種偽幣是筠門嶺的一個土匪制造出來的”。毛澤東主席聽后指示,準備派兩個師的兵力去圍剿土匪。另外要造幣廠出布告,告訴群眾識別真?zhèn)?,堵塞偽幣在蘇區(qū)的流通①。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 “土匪造”,只是當時對偽幣來歷的一種普通說法。彩頁圖1、圖8和圖12假銀幣的電鍍工藝是非常好的,歷經(jīng)80多年而不脫落,還閃閃發(fā)亮,而土匪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可能有這種先進的設備。
“白軍造”也不太可能。按邏輯推理,國民黨軍隊當時就有很多先進的兵工廠,銅鍍銀技術是沒有問題的,制作假幣是非常簡單的事。但假幣的數(shù)量與流通的區(qū)域都非常有限,所起到干擾破壞蘇區(qū)經(jīng)濟的作用也極其微弱。
“紅軍造”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其一,蘇區(qū)白銀并不是非常緊缺。當時中央造幣廠不僅鑄造過這種有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名的貳角銀毫,為了到白區(qū)購買物資,還鑄造過不少 “袁大頭”、“孫小頭”、“鷹洋”等銀幣。從收藏實踐看,有不少蘇區(qū)時期的證章都是用白銀制作的。其二,同模幣是根本不存在的。起初,我也曾經(jīng)誤認為存在同模幣。后來才知道根本不存在同模幣,所有所謂的同模幣實際上都是品相比較好的銅鍍銀幣。圖8這枚幣,在高倍放大鏡之下幣的齒邊裸露出銅 (彩頁5上圖9)。圖12這枚幣,卻找不到一點銅銹的痕跡,用磨刀石磨了一下,然后抹了點鹽水,不久,被磨破的地方黃黃的銅銹就出來了 (彩頁5上圖13)。經(jīng)過這兩個幣的研究,對過去發(fā)現(xiàn)的所謂同模幣,我重新進行了嚴肅認真的再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所有同模幣其實都是保管比較好的銅鍍銀假幣。其三,1932年版多1933年版少不是 “紅軍造”的因果關系。真正原因在于:首先,造假者趁我蘇區(qū)貳角銀幣剛剛發(fā)行使用,立腳未穩(wěn),群眾還不是很熟悉的時候,拋出假幣,以售其奸。其次,假幣一經(jīng)我方識破,便進行了嚴厲打擊,迫使其沒有立足之地。如1933年8月16日 《紅色中華》報道,瑞金縣黃安區(qū)禾安鄉(xiāng)一個叫賴以輝的地主,從廣東偷運170元假銀毫子到蘇區(qū),查獲后被處以死刑。如此強大的壓力之下,誰還敢再去造假販假?其四,蘇區(qū)政府和紅軍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和人民軍隊,是取信于民的政府和軍隊,根本不可能去干這種損害蘇區(qū)群眾利益的事。其五,假幣的電鍍銀歷經(jīng)80多年還保存完好,可見當時的制作技術之精良。電鍍技術到20世紀初我國才開始引進。蘇區(qū)生活艱苦,經(jīng)濟技術落后,戰(zhàn)爭環(huán)境惡劣,不可能掌握這種先進的技術。
那么,這類假幣究竟是誰制造的呢?
蘇區(qū)時期關于制作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假幣的報道比較典型的有三個,第一個就是前面偷運假銀毫的地主賴以輝,沒有說是誰制作。第二個是永定縣反動 “團總”闕渭明,藏匿到長汀縣的汀州城里偽造蘇維埃幣,被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政治保衛(wèi)局及時查獲,判處死刑。第三個是1934年3、4月間,福建連城縣林坊區(qū)的林朋映、林積記兄弟一起用木刻印版印制蘇維埃一元假紙幣,被查獲,蘇維埃政府在汀州文廟召開宣判大會后被槍斃,有力打擊了制假之人。
上述報道中的人,既不代表土匪,也不代表白軍,更不是蘇區(qū)人員,這些人都是以個人身份出現(xiàn),進行牟利行為的不法分子,所以蘇維埃貳角銅鍍銀幣實際上就是當時的不法分子制作的。
注釋:
① 曹春榮:《跋涉集》,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138頁。
(責任編輯劉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