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常發(fā) 常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滑草項目,漂流景區(qū),傳承千年的木榨油技藝,省級非遺鋼叉舞……7月18 日,常山縣新昌鄉(xiāng)黃塘村辦起旅游節(jié),5000 多名游客涌入這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也給當?shù)卮迕駧砹丝捎^收入,因為村里成立旅游公司,每個村民都能分紅。
村里辦公司,村民當股東,激活生態(tài)資源,發(fā)展休閑旅游,這是黃塘村在綠水青山跨向金山銀山的探索中走出的新路子。村支書廖紅俊相告,黃塘“九山半水半分田”,生態(tài)雖好,卻一度是有名的低收入農戶集中村。青山跨向金山,路要怎么走、錢從哪里來、由誰來建設?幾大難題絆住了腳步。
面對瓶頸,改革來破題。去年開始,黃塘村進行了一系列大膽嘗試:村里成立浙江常山黃塘旅游景區(qū)開發(fā)有限公司,創(chuàng)新“資金入股、全民分紅”模式,村集體和8 名鄉(xiāng)賢率先出資,并以3000 元一股吸引32 戶村民入股;分紅時,每張門票切出5 元作為“環(huán)境紅利”,平攤到每個村民,真正實現(xiàn)全民共建共享。
“黃塘模式”中,讓村民受益的理念貫穿始終?!拔叶伎?0 歲了,每月還能拿1800 元工資?!贝迕窳位鹜猎谄骶皡^(qū)看門,工作清閑,收入卻不低。與之相似,到景區(qū)打工,在農家樂、民宿店里當服務員等等,僅907 人的黃塘村,有近100 名村民在家門口找到了穩(wěn)定工作。
黃塘村位于常山縣東北角,距縣城50 分鐘車程,深邃的山溝溝,有著獨特的世外桃源意境:入村口,300 余米的花卉瓜果長廊浪漫溫馨;梯田里,形態(tài)各異的稻草人惹人憐愛。
從偏僻落后的窮山村到如今的致富樣板村,黃塘人知道,村黨支部書記廖紅俊功不可沒。自2002年擔任村支書以來,這位厚道實干的山里漢子,帶領全村人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打造美麗鄉(xiāng)村,孕育生態(tài)經濟,探索出“山水股份化”經營村莊的黃塘模式。
盛夏時節(jié),黃塘溪的漂流項目特別火爆,80元一張的門票,平均每天賣出300 余張,遠近的城里人紛至沓來。黃塘溪的蛻變,徹底激活了這個小山村。
就在兩年多前,由于長期缺乏保護,村里約3 公里長的黃塘溪還是又臟又臭的“垃圾河”?!靶r候那清澈的河水咋不見了?”耳畔回響著村里老人的感慨,廖紅俊帶領全村人開展“五水共治”,集中力量清理河道,并制定村規(guī)民約加以保護,終于讓黃塘溪重現(xiàn)清麗。
面對一灣清水,廖紅俊有了靈感:當下很多地方流行搞漂流,咱村這么好的資源可不能浪費。誰想,質疑接踵而來?!熬臀覀冞@山旮旯,城里人會愿意來?”“建設漂流項目至少投入300萬元,萬一虧了怎么辦?”……一些村民覺得廖紅俊有點“出格”。
瓜果長廊
“要是安于現(xiàn)狀,就永遠沒有出路?!痹诖鍍晌瘯h和村民代表大會上,廖紅俊把想法和發(fā)展前景娓娓道來。最終,村里決定成立常山黃塘旅游景區(qū)開發(fā)有限公司,項目開發(fā)資金由村民自愿入股籌集。面對許多觀望的村民,廖紅俊發(fā)動村干部、種植大戶、在外能人等帶頭,又和村干部逐戶上門動員,總算湊起260 余萬元。
“村里一水一木都是大家的,將來漂流賺錢了,沒入股的村民也應該拿錢。”廖紅俊還提出,漂流項目門票提成分給全體村民。
去年8月,常山首個漂流項目——黃塘村漂流正式迎客,1 個月不到就銷出4100 余張門票,收入20 余萬元。入股的村民喜不自禁,沒入股的人則深深后悔。此時,廖紅俊又提出增資擴股,讓更多村民得益。為確保農戶“零風險”,他還承諾1年內投資10 萬元以下的散戶可隨時撤資。
眼下,正值黑木耳菌棒生產期,村民朱水木忙碌在村食用菌栽培基地?!岸嗵澕t俊書記幫我建起這個基地,如今在家門口干活,年收入就有兩萬余元?!彼f。
不僅是建食用菌栽培基地,這些年來,廖紅俊時常帶頭推廣新種植品種和新技術。無論是毛竹、油茶、茶葉、紫番薯,還是金針菇、秀珍菇、香菇、黑木耳,都成為村民致富的“金鑰匙”。
“我也曾創(chuàng)過業(yè),深知村民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艱辛?!鄙鲜兰o90年代,廖紅俊承包了村里連年虧本的170 畝茶地,通過改造茶園、購進設備、學習技術,創(chuàng)業(yè)有了起色。當時,有些油茶種植戶的山茶油銷路不通,產品積壓。他明知存在風險,仍向村民收購了1 萬公斤山茶油。誰知沒多久,山茶油價格下跌,他一下子損失約兩萬元。而當他收購的5000 公斤山茶油漲價時,他卻把差價全補還給農戶。
廖紅俊還采用“合作社+村集體+農戶”方式,發(fā)動農戶參股,與入股農戶簽訂茶葉和茶油銷售保護價和價隨市漲的協(xié)議,實行統(tǒng)一加工、包裝,統(tǒng)一價格,統(tǒng)一銷售。在他帶動下,村里不僅油茶產量年年漲,茶油售價也節(jié)節(jié)高,每斤平均售價超過35 元?!凹t俊書記的心總是向著大家?!庇筒璺N植戶黃土林說。
田野中的稻草人
路越來越寬,心越來越齊。原先,山坳上的村民堅決不肯下山居住。如今道路修通,上山下山便利,大家都高高興興搬家,黃塘村民真切享受到綠水青山帶來的美好生活。
村委會公示欄里,村集體和村民收入的統(tǒng)計數(shù)字直線飆升。去年,黃塘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0 多萬元,村民的人均收入達到了9400 元。
有回鄉(xiāng)的游子見此驚嘆,就像忽地一夜春風,黑燈瞎火、四野無聲的黃塘,千樹萬樹驟然迸發(fā),連那雜草都成了蓬蓬勃勃的春芽,家鄉(xiāng)變得我都不敢相認了。這位打拼在珠江畔的鄉(xiāng)賢陳新國,心如海潮奔涌,立馬拿出80 萬元無息借給村里擴大投資,在他眼里,家鄉(xiāng)的故事,絲毫不遜于任何一段偉大的商海創(chuàng)富傳奇。
陳新國看好家鄉(xiāng),源于廖紅俊貼在村委會辦公樓里作為一名黨員的公開承諾——帶領全村村民共同致富!
“這么拼的村支書,真是不多見?!毙虏l(xiāng)干部付穎駐村黃塘雖時間不長,但已被廖紅俊的勤懇細致和任勞任怨深深折服。
黃塘村開建漂流和滑草場時,廖紅俊總會搶著試漂和試車。“為試漂,紅俊自己被撞得遍體鱗傷,好幾次都翻了船?!贝迕裰魅侮悩s祥回憶,每次廖紅俊體驗下來,都不提傷痛,而是督促村干部們趕快整改河道,更換質量更好的船。
“大事必做于細,我們發(fā)展旅游、振興黃塘,拼的就是細節(jié),你一個地方搞砸了,游客不會再來,老百姓也會對你失望?!绷渭t俊的話,深深地烙印在每位村干部的心里。
“說廖紅俊是埋頭苦干的‘老黃?!蝗缯f他是干大事創(chuàng)大業(yè)的‘改革?!??!毙虏l(xiāng)黨委書記朱開明,親歷了黃塘發(fā)展最快的兩年。
在朱開明的眼中,廖紅俊一直在扮演著披荊斬棘的改革先鋒角色,既有遠大目標,又能務實工作,“最關鍵的是,他說出去的話,一定能做到?!?/p>
當村民日子漸漸紅火時,廖紅俊自家的效益卻大不如前,一心撲在村里事業(yè)上的他分身乏術,山上承包的茶葉和油茶全托給了親戚照看管理,開在縣城的茶葉門店和新昌集鎮(zhèn)的超市幾近關門。
“黃塘村開了一個好頭,摸索出一條全民動員、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好路子?!敝扉_明欣喜地說,如今黃塘村民紛紛主動扮靚自己的家園,敞開家門歡迎遠方的來客,“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正走在一條共富的紅火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