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曉彬
巨野縣婦幼保健院,山東菏澤 274900
新生兒腦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機制尚不完全知曉,且發(fā)病率較高,且主要以缺血性腦病為主。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兒腦損傷由多種缺氧、想缺血等因素引起,且嚴重患兒甚至會造成神經系統(tǒng)及智力發(fā)育障礙,影響患兒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臨床上對于新生兒腦損傷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常規(guī)方法雖然能夠改善患兒癥狀,但是長期療效欠佳,治療預后較差[1]。因此,臨床上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對新生兒腦損傷盡早診斷和評價。但是,臨床上對于新生兒腦損傷尚缺乏理想的診斷及評價方法,常規(guī)方法雖然能夠幫助患兒診斷,但是長期療效欠佳,治療預后較差,部分患兒由于缺乏理想的評價方法使得其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2]。近年來,神經學評分在新生兒腦損傷中廣為使用,且效果理想,該方法能夠有效的改善患兒治療預后,對患兒神經功能及智力發(fā)育有一定幫助[3]。為了探討神經學評分在腦損傷患兒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隨機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該院收治的50 例腦損傷新生兒資料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該院收治的50 例腦損傷新生兒資料進行分析,將其設置為實驗組,患兒中男31 例,女19 例,患兒年齡為38~41 周,平均年齡為(39.7±0.6)周,患兒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新生兒腦損傷臨床診斷標準,且患兒經過顱腦CT 得到確診。選取同期入院的50 名健康新生兒為對照組,患兒中男30 名,女20 名,患兒年齡為38~41 周,平均年齡為(39.5±0.7)周?;純杭覍賹嶒灧桨?、護理措施等有知情權,患者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患兒出生后早期均進行神經學評分,評分內容主要包括5個項目,即:行為能力(包括6 項)、被運肌張力(包括4 項)、主動肌張力(包括4 項)、原始反射(包括3 項)、一般評估(包括3 項)等。每項0~2 分,總分40 分,低于35 分患兒異常[4-5]。
根據神經學評分兩組患兒分別給予不同的干預治療,對照組新生兒采用常規(guī)的生長發(fā)育訓練方式,實驗組患兒則采用不同的干預治療方法,具體方法如下:根據患兒臨床癥狀、體征等利用視、聽、抬頭以及四肢訓練的新生兒訓練方法,當患兒處于嬰兒期時加強患兒記憶及運動訓練,對于高危新生兒則可以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必要時進行附加刺激治療,如:聽覺、視覺、觸覺等。研究中,在患兒早期干預治療過程中均對患兒進行深入溝通,并且均獲得患兒家長的理解和配額,從而讓患兒家屬對新生兒相關的家庭進行訓練[6]。對兩組新生兒的大運動發(fā)育及姿勢發(fā)射建立時間進行比較了分析兩組新生兒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快慢存在的差異性[7]。
①觀察兩組新生兒不同時間段NBNA 評分異常百分比情況;②觀察兩組新生兒不同時間的NBNA 評分情況。
采用SPSS 16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該研究中的所有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 檢驗,采用(±s)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此次研究中,實驗組出生一周32 例NBNA 評分異常,異常率為64%;出生4 周5 例NBNA 評分異常,異常率為10%,顯著高于對照組(出生一周NBNA 評分異常率為8%;出生4 周NBNA評分異常率0%),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不同時間段NBNA 評分異常百分比比較[n(%)]
此次研究中,實驗組出生1 周NBNA 評分為(29.7±5.4)分,顯著高于對照組(39.1±1.3)分(P<0.05);兩組出生4 周NBNA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出生4 周NBNA 評分顯著高于出生1 周(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不同時間的NBNA 評分情況(±s)
表2 兩組新生兒不同時間的NBNA 評分情況(±s)
組別出生1 周出生4 周t P實驗組(n=50)對照組(n=50)32.41 29.55>0.05<0.05 t P 29.7±5.4 39.1±1.3 24.32<0.05 38.8±1.9 39.2±0.8 25.49<0.05
新生兒腦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發(fā)病率較高,患兒發(fā)病后臨床癥狀顯著,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將會引起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影響患兒正常生活和工作[8]。根據相關數據結果顯示[9]:我國因為腦損傷發(fā)生的腦性癱瘓幾率在0.1%~0.3%。目前,臨床上對于新生兒腦損傷尚缺乏理想的診斷方法,常規(guī)方法雖然能夠幫助新生兒診斷和評價,但是長期效果不理想,部分患者評價過程中甚至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10]。
此次研究中,兩組新生兒獨坐、爬、坐位平衡以及降落傘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新生兒抬頭、獨坐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由此看出:神經學評分能夠給予腦損傷患兒正確的治療指導,保證期良好的發(fā)育功能。因此,對于腦損傷新生兒來說,應該盡早采用早期神經學進行評分,正確的了解患兒腦損傷情況,并根據評分結果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進行干預治療,對新生兒腦損傷患兒的神經系統(tǒng)發(fā)揮具有重要的康復作用。但是,臨床上對于早期采用神經學評分效果不理想者則應該聯(lián)合其他方法進行共同評價,幫助患兒及時確診,發(fā)揮評價方案優(yōu)勢,達到優(yōu)勢互補,避免患兒受單一評價指標影響而制定不科學的治療方案,影響患兒治療預后[15]。此次研究中,實驗組出生一周NBNA 評分異常率為64%;出生4 周NBNA 評分異常率為10%,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對于確診的腦損傷新生兒應該立即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且患兒治療時應該加強其護理,具體如下:①患兒治療前護士應該加強業(yè)務水平學習,加強護士理論考試、實際操作考試等,提高每一位護士的專業(yè)技能,讓護士能夠為患兒提供更加規(guī)范的護理行為,提高護士的責任感和職業(yè)道德精神,降低護理差錯發(fā)生率;②對于手術治療患者,應該將手術過程中的相關詳細工作完整的記錄下來,采取標顏色和打勾的方式進行,并根據每一位患兒治療方案詳細書寫,保證記錄內容具有完整性和針對性,且記錄內容不能夠被隨意的修改等;③新生兒住院后,對于采取何種護理方案、治療措施等均需要監(jiān)護人同意,簽名,待同意后告知其評分方法,評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護理目標等,讓患兒家屬做到心中有數,提高配合率和滿意率,降低醫(yī)患糾紛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腦損傷新生兒早期進行神經學評分效果理想,能夠為制定有效的早期干預提供依據,更加有利于患兒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值得推廣使用。
[1]晏長紅,江英,劉紅霞,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清TNF-α 水平與腦損傷的相關性[J].廣東醫(yī)學,2011,32(9):1127-1128.
[2]靖芳,李芳君.臍血神經生長因子及新生兒行為神經評分與新生兒窒息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12):1335-1338.
[3]徐芝蘭,丘小奎,韋巧珍.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預測高膽紅素腦損傷的意義[J].廣西醫(yī)學,2013(4):450-452.
[4]靖芳,李芳君.臍血神經生長因子及新生兒行為神經評分與新生兒窒息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12):1335-1338.
[5]李素,楊少芬,黃韜,等.神經行為測定在發(fā)生胎兒窘迫的新生兒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12(6):949-950.
[6]Bhmer AE,Oses JP,Schmidt AP,et al.Neuron-specific enolase,S100B,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levels as out-come predictor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Neurosurgery,2011,68(6):1624.
[7]謝鵬,譚競華,潘玲琳,等.高危兒篩查在嬰兒腦損傷早期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1,18(7):109-110.
[8]冉雄,王航雁,徐慶玲.不同劑量肉毒毒素A 和/或功能訓練治療痙攣型小兒腦癱的動態(tài)對比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2,41(4):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