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鵬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北京 昌平 102249)
淺談我國公司清算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張文鵬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北京 昌平 102249)
作為我國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清算制度的優(yōu)劣直接體現出我國經濟法律體系的完善水平。當前,我國的公司清算制度尚存在著諸多的缺陷,無法實現對公司員工、債權人、股東等的合法權益的有效保護。破產清算程序與普通清算程序的界限過于模糊,兩者長期存在著沖突,同時在清算小組是否應該承擔民事責任方面也不明確。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公司清算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幾點可行建議,以供參考。
清算組;公司清算制度;清算程序
公司清算的含義是:在公司根據法律規(guī)定而解散的時候,成立專門的清算組,對該公司的債權債務、固有資產等實現全面的清理清算,依法處理整家公司的民事法律行為??v觀整個公司清算的過程,其核心目的在于保護公司職工,債權人以及股東三者的合法權益,進而維護我國社會經濟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一)政府部門擁有隨意撤銷公司的權力。
關于公司清算制度,我國的《公司法》已作出詳細的闡述與規(guī)定,然而在實踐當中,公司停業(yè)、被撤銷、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等現象并不鮮見,部分公司在經營不善的情況下,基本上不參與年檢。如果公司連續(xù)兩年或以上不參與年檢,工商部門的處理形式僅僅是吊銷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大部分的主管部門在履行組織清算工作義務方面均存在明顯的不足,保障股東、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更是無從談起。
當前,我國的國有企業(yè)公司制改革進程非???無論是產權結構,還是上級主管部門皆趨向多元化,“國家股東代理機構”應運而生。然而,部分政府部門的權力并不合理,其擁有隨意撤銷公司的權力,公司一旦關閉,對股東以及債權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公司退出機制形同虛設,對社會經濟的利益均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與市場經濟所強調的公平、誠實、信用原則背道而馳,擾亂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追本溯源,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門撤銷公司的權力缺乏法律層面的有效約束與限制,并且在政府行政主管部門過分干預公司經營行為方面也缺乏必要的禁止性法律規(guī)定。
(二)破產清算程序與普通清算程序的界限不清晰。
目前我國所實施的《公司法》未能對公司的破產清算程序與普通清算程序進行明確與劃分,兩者的區(qū)別與銜接問題長期缺乏一個權威性的結論?!豆痉ā?2014年)第189條規(guī)定:公司因為無法對到期的債務進行清還而被依法宣告破產的,清算組由人民法院在法律規(guī)定的基礎下組織股東以及相關專業(yè)人員成立,對公司實施破產清算。盡管如此,然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破產清算程序與普通清算程序的區(qū)別是比較大的,普通清算程序可以通過法律依據轉化為破產清算程序,而破產清算程序卻不能轉化為普通清算程序,司法實踐的慚怍難度非常大,同時普通清算程序轉化為破產清算程序所需的時間比較長,成本也相對較高。清算組對公司進行一段時間的清算之后,發(fā)現公司的實際財務狀況根本不具備償還所欠債務,最終無功而返,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是目前破產清算程序與普通清算程序的界限模糊,存在沖突的集中體現。
(三)清算小組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缺乏明確的規(guī)定。
一般而言,清算小組的清算活動是被允許涉及對外債權的追索訴訟方面的,但是在清算的過程當中,公司的主體資格往往被法官所忽視,而將清算組列為原告或者被告,而相關的司法解釋也對此表示贊同。其核心理念在于:清算組的組成目的是對企業(yè)法人的債權以及債務等進行清算,針對被終止的企業(yè)法人的全部財產進行清理,估價或者是清償則是其權責的直接體現。如果企業(yè)法人未經過清算而被基本撤銷,存在清算組的,可把其視為當事人,而如果不存在清算組,那幺當事人的身份則由作出撤銷決定的機構擔任。
進一步完善公司強制清算制度,是確保公司清算制度得以深化的關鍵前提之一,公司強制清算制度作為保護公司債權人、維護公司獨立性的有效法律武器,其基本權限在于:在公司的股東,即是清算主體在法律規(guī)定的期限到期之前尚無法履行清算義務的前提下,專業(yè)的清算機構通過法律授權,允許對公司實施強制清算,進而保證公司股東的有限責任與公司的獨立性。然而,部分司法案例偏重于以直接的形式面向公司債權人進行清償工作,而不是通過組織公司,隨后進行強制清算的途徑,違背了“解散在前,清算在后”的重要法律原則。所以,筆者認為,想要進一步對我國的公司清算制度進行完善,重點在于如下幾個方面:
我國現行的《公司法》行政關系與民事關系的法律界限,直接體現為行政權過分干預民事生活。行政權干預的法律界限在于作出行政決定,主要指的是撤銷公司經營許可資格的決定,然后正式啟動公司清算的程序,但是在公司具體清算工作方面則不加以干預,債權人與債務人公司的經濟關系、債權人與公司股東的民事關系等,政府行政部門均不加干預。如果經過行政解散的公司在規(guī)定的期限之內無法完成清算工作,相關人員同樣可以尋求司法幫助,政府行政部門也無必要全程介入。
此外,行政機關并不具備組織清算的各方面資源,無法保證干預公司清算工作過程的全程性與有效性。若行政權在公司清算的專業(yè)領域使用不當,勢必會對民事權利造成一定程度的侵害,而行政機關也會因此而陷入復議與訴訟的尷尬局面。但是,為了對金融風險實現有效的防范,在特殊情況下,政府行政部門介入干預金融機構的清算工作也是有必要的。伴隨非公有制經濟的發(fā)展,政府的職能也必須要轉變,公司的主管機關對經過行政解散的清算程序加以主導干預顯然是沒有必要的,因此建議將行政清算程序廢除。
[1]任金玲.世界各國對我國產品反傾銷調查頻繁之原因分析[J].平原大學學報,2007(04).
[2]劉乃嘉.關于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經濟法的關系初探經營管理者,2012(01).
[3]許多,肖冰.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經濟沖突問題及其應對[J].江蘇社會科學,2010(02).
[4]郭眉揚.論擴大對外開放與發(fā)展對外貿易的幾個問題[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04)
D922.29
:A
:1671-864X(2015)10-0065-01
張文鵬,男,漢,籍貫:廣東深圳,學歷:本科,單位: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專業(yè):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