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遲
如果留心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電線上的麻雀常常像排隊似的一只挨一只地站在一起,就像一串被線繩穿起來的小毛球,還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既熱鬧又可愛。在自然界中,還有很多小鳥喜歡“排排站”,有時甚至數(shù)十只鳥同時成排站在一根樹枝上,把樹枝壓得不堪重負。
同學(xué)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它們?yōu)槭裁聪矚g這樣做呢?難道和幼兒園的孩子們一樣,排排坐,等著分果果?
群體防御
其實,動物們表現(xiàn)出各式各樣的行為,目的基本上都是同一個——確保自己以及后代生存下去,鳥兒們也不例外。有些鳥類獨自生活,常常是為了減少被天敵發(fā)現(xiàn)的幾率,或者避免同種之間爭奪食物。有些鳥類卻喜歡群居,比如白胸燕鵙(jú),它們常緊貼棲于一處,性格好斗的它們敢于一大群一起圍攻鷹、烏鴉等兇猛鳥類。
小鳥們結(jié)群湊在一起,任何一只發(fā)現(xiàn)危險,就會用叫聲通知大家,以便大家能及時躲避敵害。有時候,一大群鳥共同行動,會給敵人營造出一種“我面對的是一只大型動物”的錯覺,從而不敢貿(mào)然進攻。尤其是各種小型鳥類,它們基本都在蛇類的食譜中,但蛇的眼神不好,主要通過嗅覺和感知溫度來捕獵。一群小鳥擠在一起,溫度會比一只鳥兒的溫度高,這會讓蛇誤以為對手是一只大動物而不敢靠近。
增加繁殖幾率
群居生活也為繁殖帶來了一些便利,很多群居性的小鳥在交配季節(jié)雖然成對行動,但也會把鳥巢搭筑在同類鳥的鳥巢附近。比如,結(jié)群生活的蜂虎繁殖期常常幾百對在同一巢區(qū)營造群巢,很少單獨成對繁殖的。
生性好結(jié)群的白腰文鳥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jié)多成群,常數(shù)十只在一起。秋季,數(shù)十只甚至上百只白腰文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群。群的結(jié)合較為緊密,無論是飛翔還是停息時,常常擠成一團。冬季,一般10只或10余只同居一舊巢,因此又有“十姐妹”之稱。
在少數(shù)群居性的鳥類中,還有著“保姆”的角色。比如,在繁殖季節(jié),沒有婚配的銀喉長尾山雀就會幫助父母或兄弟姐妹育雛。當(dāng)成對的銀喉長尾山雀筑巢、產(chǎn)卵后,會有1~3只“幫手”一同進入巢中,幫忙運送食物、警戒敵人、照顧雛鳥。
越擠越暖和
有些小鳥平時成對生活,只有在秋冬季才聚集成群。體形越小的動物,體表面積與體積的比例就會越大,要想在寒冷的冬天保持身體的溫度就越難。因此,它們需要將身體維持在一個恒定的溫度上。
不過,想要做到恒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這時,聰明的鳥兒就會呼朋引伴,擁擠地站在一起來保持體溫。最中間的位置最受歡迎,但不是所有的鳥兒都可以站在中間,于是它們使勁往中間靠攏,這樣就導(dǎo)致很擁擠。對鳥兒來說,越擁擠越暖和,特別是冬天。
也許有人會問,它們覺得冷為什么不回窩呢?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的鳥類只有在繁育后代時才會筑巢,平時都不住在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