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紋草
為新征程充滿電—“新確立國家級保種場保護區(qū)保種技術培訓班”在南京舉辦
文│本刊記者 紋草
2013年以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辦公室共收到新建國家級保種場、保護區(qū)和基因庫申請38個,變更建設單位申請7個。根據(jù)《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qū)和基因庫管理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對這些申請進行了評審, 32份申請通過了專家對申請材料的內(nèi)容審查和現(xiàn)場審驗。
也就是說,在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隊伍里,又增加了32個新成員。這標志著,這批新確立的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qū),已踏上保種工作的新征途。那么,他們該如何提高保種水平,進一步做好今后的保種工作呢?4月23~24日,全國畜牧總站舉辦了“新確立國家級保種場保護區(qū)保種技術培訓班”,此次培訓班的舉辦,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因為這是一次崗前的培訓,更是新征程上的“充電”。
“這塊牌匾充分說明了國家對地方種畜禽品種的重視,也是對我們保種工作的肯定。”培訓班前,舉行了隆重的授牌儀式,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鄭友民、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委員王愛國教授等有關領導、專家,為新確立的國家級保種場保護區(qū)頒發(fā)了標志牌。和其他拿到標志牌的代表一樣,山東萊蕪黑山羊保種場場長陳琳琳顯得非常高興。“保種工作并不是簡單的養(yǎng)著就行,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任務,更考驗著一個企業(yè)的耐心和決心。接過這個牌匾,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保種決心?!标惲樟占拥乇硎尽?/p>
雖然從業(yè)多年,但陳琳琳仍把自己當作一個新生,來看待這次培訓,“因為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起點,要加好油,才能走更遠的路?!彼f。和陳琳琳一樣,那些平日里埋頭于緊張繁忙工作的保種從業(yè)者們,此時已經(jīng)沒有了區(qū)域、身份、年齡、職務的差異,有的只有一個統(tǒng)一的身份:學生;做的只有一件共同的事情:學習。從就坐到培訓會場的那刻開始,第四批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qū)負責人及相關省級畜牧技術推廣單位的代表共60余人,將肩負一個共同的使命:重新認識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以全新的姿態(tài)踏上新征途。
在培訓班里,記者感受最深的莫過于“緊張”二字。從開始上課,到課程結束,學員的腦子就像高速運轉的陀螺,一刻也未停歇過。一張張幻燈片從眼前閃過,一項項技術被授課老師擺出來,大腦稍一停頓,就有可能因為漏聽或者漏記一句話而脫節(jié)?!捌饺盏墓ぷ饕呀?jīng)夠緊張了,沒想到這里的學習更緊張?!币晃粚W員這樣對記者說。
時間短,接收大容量的信息還要消化掉,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記者發(fā)現(xiàn)這對參加培訓的學員來說,似乎就變得不是那么困難了。是什么讓他們能夠“貪婪”地將這些知識“據(jù)為己有”呢?通過觀察,原來,他們是做了功課的。上課時候跟著專家的節(jié)奏,該記錄的時候記錄,該發(fā)表意見的時候就大膽張嘴。課間的時候,拿著記錄時遇到的難題請教專家,或者和專家就剛才某個技術中的情況交流自己的心得。下課后,幾個人三五成群地再討論學習內(nèi)容。這樣一來既做到了當堂吸收,又保證了溫故知新。
◎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鄭友民、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委員王愛國教授等有關領導、專家,為新確立的國家級保種場保護區(qū)頒發(fā)了標志牌
◎來自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的專家、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的部分委員,從不同層面、不同視角為學員們作了培訓
培訓班上,來自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的專家、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的部分委員,從不同層面、不同視角為學員們作了培訓。部分保種場還開展了經(jīng)驗交流。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最早開始在英國,當時有很多類似的非政府組織。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和環(huán)境保護署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參與到遺傳保護方面的。開始的時候資金非常有限,那時只是建立了一個數(shù)據(jù)庫。1991年,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開展了第一次資源調(diào)查,1992年,開展專家磋商。所以,我認為,真正的資源保護管理是從90年代開始的。”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亞太地區(qū)前畜牧官員David Steane從全球角度,介紹了動物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的國際動態(tài)。
“目前,通過國家審定的豬新品種有13個,通過國家審定的豬配套系11個,其中利用地方豬種的有7個?!敝袊r(nóng)業(yè)大學教授王愛國,深入淺出地對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管理情況,進行了概述。對于以后的工作,他還提出了誠懇的建議,比如:要處理好保種與選育的關系,處理好保種與開發(fā)的關系等。同時,他提出的“只有‘吃肉’才能更好地保種”理念,言簡意賅,意味深長,讓學員們頻頻點頭。
“我們千萬不要為了上報數(shù)據(jù)而上報數(shù)據(jù);企業(yè)的核心是效益,效益的來源在管理,完整真實的數(shù)據(jù)是企業(yè)管理的依據(jù);只有在每個細節(jié)做好,我們的養(yǎng)殖業(yè)才能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蹦暇┺r(nóng)業(yè)大學教授黃瑞華,用鏗鏘有力的語言,強調(diào)了信息收集、分析處理對畜禽品種保護與高效生產(chǎn)的重要性,引起了學員們的深思。
之后,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寬維、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潘玉春、四川省畜牧總站推廣研究員傅昌秀,分品種介紹了禽、豬、羊、牦牛等保種方案制定、保種場管理等實用問題。最后,山西省畜禽繁育工作站副站長曹寧賢,介紹了山西省的畜禽遺傳資源管理情況。
一次次交流,使學員們感悟著使命與責任。安靜的培訓場所,成了思想流動的海洋。
這也正是組織培訓的初衷——通過集中學習、互動交流的思想觀念洗禮,讓參訓學員重新審視自己以往的工作思路與方法,從中拾遺補闕,為即將開展的保種工作新征程做好準備。
“保種工作原來這么做會更好”。當新觀點、新思路一次次呈現(xiàn)在學員面前,讓學員目不暇接時,學員們也在新老觀點的對比中一次次尋找差距,尋求進步的途徑。
踏實系統(tǒng)的學習、精彩生動的講座、坦誠熱烈的討論,這次培訓,讓學員們收獲頗多。
課間之余,記者和幾個學員聊了起來,當問到他們對于這次培訓有什么收獲的時候,你一言、我一語,他們的話匣子就合不上了。“此次培訓的內(nèi)容豐富,針對性和實用性強,通過培訓,我們?nèi)媪私饬诵笄葸z傳資源保護與利用情況,開闊了思路,提升了技術水平?!蔽鞑刈灾螀^(qū)畜牧總站的晉美加措感慨地說。而陳琳琳也認為自己收獲頗豐,“下一步,我們更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將保種、育種、推廣工作做好,將地方品種做大做強,不負眾望?!?/p>
看著這些平日里活躍在保種一線,終日與畜禽打交道的學員,在如此高密度、大強度的培訓后,能夠如剛露頭的新苗一般,快樂地吮吸到知識的陽光雨露,記者由衷地替他們高興。
記者注意到,參加培訓的每位學員都有一個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記滿了專家們認真準備的講課內(nèi)容。學員們“帶著問題來,帶著答案走;帶著困惑來,帶著信心回”。滿載著沉甸甸的學習成果與滿盈盈的希望之光,大家將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在畜禽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新征途上踏浪前行。(更多資訊,請關注www.cav.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