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杰
(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 100037)
建國初期,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新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于主導價值觀建設堅實的現(xiàn)實基礎,在辯證把握主導價值觀和主流價值觀的基礎上整合不同人群的價值觀念,力求為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提供價值標準,這也為當前黨的價值觀建設提供了有益的歷史借鑒。
黨的價值觀作為社會主導價值觀,是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要素,需要一定的歷史和現(xiàn)實資源才能得以建構。建國初期,新中國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逐步確立起來,詮釋時代訴求的主導價值觀建設具備了堅實的現(xiàn)實基礎。
物質基礎。“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fā)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恩格斯如是說。建國初期,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確立,人們的關系、地位在生產中實現(xiàn)了平等,社會經濟制度所發(fā)生的這些變化,在思想觀念上勢必表現(xiàn)在人們經濟活動中的價值取向上,利益關系協(xié)調的基本準則也需要得到重新的確立與解讀,因而立足于現(xiàn)實歷史發(fā)展階段,集中反映經濟基礎的主導價值觀建設顯得尤為迫切。
上層建筑基礎。主導價值觀建設的上層建筑基礎主要孕育于政治和思想文化中。建國初期,人民群眾成為了國家的主人,實現(xiàn)了平等;完整的國家政權體系的建立;黨的自身建設的不斷加強等等一系列政治建設使工人階級、民族資產階級、農民堅定了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奠定了主導價值觀建設的政治基礎。建國初期,黨高度重視教育文化事業(yè),肅清愚昧的落后的觀念、文化,組織學習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樹立科學的進步的世界觀、歷史觀和人生觀,這為主導價值觀建設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加強主導價值觀建設過程中,雖然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但一些實事求是、注重移風易俗,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fā)人民群眾的生產和建設熱情的做法更值得我們借鑒。
立足國情,明確目標。1955年毛澤東提出“一個社會,無論何時,總有先進和落后兩種人們、兩種意見矛盾地存在著和斗爭著,總是先進的意見克服落后的意見,要想使‘輿論一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應該的,只有充分地發(fā)揚先進的東西去克服落后的東西,才能使社會前進?!毙轮袊闪⒊跗?,意識形態(tài)多元、思想觀念千差萬別、價值取向不一等等,中國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正是正確把握了這些基本國情,正確認識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主導地位和多種思想并存的關系,認清了主導價值觀建設的現(xiàn)實依據,并在此基礎上明確了以“五愛”為國民公德的價值觀建設目標,從而進行主導價值觀建設。
引領方向,加強保障。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不斷結合各行各業(yè)特點,樹立榜樣典型,營造良好的精神風尚,“全中華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動各方面人民事業(yè)勝利前進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橋梁”毛澤東這樣稱贊英雄模范。建國初期,為應對思想文化領域的各種情況,中國共產黨著力構建機構和隊伍等主導價值觀建設的制度體系,從而為主導價值觀的理論力量轉化為現(xiàn)實力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一,認清國情,在黨的價值觀建設過程中堅持理想與現(xiàn)實的有機統(tǒng)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處于社會主義出價階段,任何社會建設都離不開這個最大的國情,社會主義國家的最終歸屬是共產主義,這是社會建設的最終目標。黨的價值觀建設,在初級階段特征中體現(xiàn)方向性,堅持理想與現(xiàn)實的有機統(tǒng)一。
第二,提高黨的價值觀的社會化程度,強化其對社會價值沖突的引導和調控力度。要辯證把握和處理以下幾組關系。其一,社會主流價值觀與黨的主導價值觀,主導價值觀通常是由官方所倡導和推行的價值觀,而判定價值觀是否屬于主流價值觀的根本標準則是多數(shù)或大眾化原則,當主導價值觀恰是社會大眾所信奉的價值觀,主導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則實現(xiàn)了高度的統(tǒng)一,這也是黨的價值觀建設的奮斗目標;其二,黨的領導干部的價值觀與黨的價值觀,健全黨內部的監(jiān)督與制約制度,提升黨的價值觀建設過程中科學與民主的含量,充分發(fā)揮黨領導干部在黨的價值觀建設過程中的正面效應,極力避免負面效應;其三,黨的成員與黨的價值觀,黨的成員是黨的價值觀的載體,黨的價值觀通過黨員群眾體現(xiàn),黨的價值觀建設應落實在黨的成員的價值觀建設上。
第三,增強黨的價值觀的自我調整和創(chuàng)新機制,強化其對社會變化的適應能力。要做到這點,首先應注重從思想上建黨。堅持從思想上建黨,是黨的創(chuàng)造,是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的的價值觀建設的重要途徑,以“為民務實清廉”為核心內容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目的是嚴肅黨風黨紀,本質是黨的群眾思想路線建設,價值目標則是純潔黨的主導價值觀。其次,要走群眾路線。歷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對黨的價值觀建設具有極端重要性,而黨的根本價值觀和方法論集中體現(xiàn)在黨的群眾路線之中,在群眾路線中實現(xiàn)有機統(tǒng)一,在黨的價值觀建設中站穩(wěn)群眾立場,堅持“一切為了群眾”的價值取向、堅持“一切依靠群眾、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價值原則,群眾意見、群眾呼聲、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對黨的主導價值觀構建具有關鍵作用。最后,注重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黨的價值觀內涵,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處于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面對不一樣的社會問題,就需要立足于社會價值觀念現(xiàn)實,辯證把握和主流價值觀與主導價值觀之間的關系,提高黨的價值觀的社會化程度和包容性,從而增強黨的價值觀的自我調整和創(chuàng)新機制,以適應社會變化。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澤東文集:第5、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