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星宇 齊瑞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南京210016
目前常用的航天器燃料要求體積小,重量輕,但需要釋放很多熱量,目的是減輕航天器的質(zhì)量,延長在軌時間。由于液體燃料釋放的能量多,又能產(chǎn)生很大的推力,而且液體燃料比較容易控制,燃燒時間較長,因此,目前的航天器大都采用液體燃料。在人類航天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同時,航天器攜帶的液體燃料和液態(tài)冷卻劑也逐漸增加。根據(jù)相關文獻,液體燃料總質(zhì)量可達到運載火箭總質(zhì)量的90%以上、衛(wèi)星或探測器總質(zhì)量的50%以上[1]。液體燃料雖然在動力提供上有很多的優(yōu)點,但不可避免的晃動問題也受到了廣泛關注。一旦液體燃料的晃動對航天器產(chǎn)生的干擾力、干擾力矩及沖擊壓力,超過了控制系統(tǒng)可調(diào)節(jié)或結(jié)構(gòu)所能承受的上限,將造成控制系統(tǒng)不穩(wěn)定或結(jié)構(gòu)的破壞[2]。如1969年“Apollo-11”月球探測器首次于月球表面著陸的最后幾秒中,殘余液體燃料的晃動引起了預期外的探測器抖動,從而影響了落點精確[3];1998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fā)射的NEAR 探測器在駛向“愛神433”小行星途中航天器姿態(tài)與液體燃料晃動之間的耦合導致一個推進系統(tǒng)失效,導致任務延遲了13個月[4]。
目前,國內(nèi)外針對晃動問題的主動控制策略主要有:文獻[5 -6]使用極點配置自校正控制策略實現(xiàn)了姿態(tài)角的鎮(zhèn)定及跟蹤;文獻[7]利用文獻[13]中分層滑模的控制方法設計了姿態(tài)控制器,提供了欠驅(qū)動的控制方法;文獻[8 -11]基于Lyapunov 穩(wěn)定性原理設計了非線性反饋控制器;文獻[12]針對充液航天器應用神經(jīng)網(wǎng)絡動態(tài)逆控制進行姿態(tài)控制;文獻[17 -18]考慮液體晃動參數(shù)的不確定性,提出了一種參數(shù)自適應的非線性反饋控制方法。這些文獻大多采用單擺擺角等效液體晃動角的方法,并且假設液體晃動角和角速度可測。但實際上,小幅晃動的液體晃動角和角速度很難測量得到,因此有必要考慮相應的解決方法觀測液體晃動角的狀態(tài)。
本文針對液體晃動角不可測量的情況設計了狀態(tài)觀測器。目的是通過觀測器得到液體晃動估計角,并使其在一定的誤差范圍內(nèi)逼近真實值。研究時將使用已有的控制器簡化非線性充液航天器數(shù)學模型,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滑模觀測器,得出晃動估計角,最后將其帶入原控制器中,驗證估計角對航天器姿態(tài)的穩(wěn)定效果。仿真實例驗證了該滑模觀測器適用于充液航天器系統(tǒng)。
本文研究的是一類在零重力條件下、有恒定推力且有固定軸向加速度的充液航天器系統(tǒng),其液體燃料晃動效果由單擺擺動近似表示,液體燃料晃動角等效為單擺擺角。充液航天器模型如圖1 所示。
圖1 充液航天器示意圖
x 軸和z 軸為慣性坐標系。充液航天器存在恒定推力F,沿機體軸有速度vx;受控制輸入f 和M影響,有垂直于機體軸的橫向速度vz,其中f 為橫向推力、M 為作用于質(zhì)心的轉(zhuǎn)動力矩;充液航天器整體質(zhì)量為m,貯箱內(nèi)液體燃料固定質(zhì)量為mf;充液航天器相對貯箱中心轉(zhuǎn)動慣量為I,If為其相對貯箱中心的轉(zhuǎn)動慣量;航天器質(zhì)心到貯箱中心距離為b,a 為單擺擺長;航天器姿態(tài)角由θ 表示,液體晃動角等效為單擺擺角φ。充液航天器動力學方程由文獻[8]推導得出:
式(4)中,ε 為能量耗散系數(shù)。由于全階的系統(tǒng)非常復雜,所以在研究的時候通常假定充液航天器的俯仰運動、液體晃動對航天器的軸向加速度的影響可以忽略。由文獻[8]的研究得出,式(1)可以近似為:
為了簡化系統(tǒng)方程,通過以下步驟轉(zhuǎn)換控制輸入,令:
對式(2)~(4)進行變換得:
其中:
系統(tǒng)控制輸入由f 和M 轉(zhuǎn)化成為(u1,u2),式(2)~(4)可簡化為:
其中:
由此,可在簡化以后的系統(tǒng)上設計控制器以及滑模觀測器。
由于本次研究的重點是液體晃動角的狀態(tài)觀測問題,所以采用已有的控制器。該控制器采用基于Lyapunov 函數(shù)的設計方法,根據(jù)Lyapunov 函數(shù)穩(wěn)定性原理得出。由文獻[9]可得到以下的Lyapunov函數(shù):
對其求導后得到:
令:
則:
式中,k1,k2為正常量,一定小于0,滿足穩(wěn)定性原理。經(jīng)過仿真驗證,該控制器可以有效抑制液體晃動,并且可以很好地穩(wěn)定航天器姿態(tài),如圖2 ~4,其中的參數(shù)選取如下:m = 600kg,mf= 100kg,If=90kgm2,a = 0.32m,b = 0.25m,F(xiàn) = 500N,ε =0.0019,r1= 10-7,r2= 10,r3= 100,r4= 0.01,k1=500,k2= 100。
圖2 控制器u1,u2
圖3 施加控制器后的vx ,vz
圖4 施加控制器后的θ,φ
滑模觀測器的設計采用文獻[14]中的方法,該方法可以適用于部分狀態(tài)不可測量的非線性系統(tǒng)。在本文中,狀態(tài)vz,vx,θ 可測量,液體晃動角φ不可測量。在本節(jié)中,設計的這種滑模觀測器通過測量vz,vx,θ 的狀態(tài),可以有效估計出液體晃動角φ。
首先,令:x1= θ,x2=,x3= φ,x4=。估計值分別為:
狀態(tài)誤差為:
滑模觀測器結(jié)構(gòu)為:
其中:
α1,α2,α3,α4,kθ,kφ都為正實數(shù)。sgn 為符號函數(shù),其作用為指出參數(shù)的正負號,即:
由觀測器結(jié)構(gòu)可得出誤差方程為:
其中:
為了證明式(23)能使晃動角誤差收斂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必須說明g(x)的有界性。首先將g(x)第3 項中括號內(nèi)的變換為以下形式:
前2 項合并后可寫為:
將式(24)代入g(x),可得:
其中:
其次,由前面分析可知g1(x)有界,則可令d 為一正常數(shù),結(jié)合式(20),不可測部分誤差如下:
誤差范圍分析采用系統(tǒng)狀態(tài)運動規(guī)律,對初始時刻t0= 0 情形具有表達式:
采用預解矩陣法,通過給定的2 × 2 矩陣A,定出預解矩陣(sI -A)-1,對其取拉普拉斯反變換,得出eAt的算式為:
其中:可見,當t 趨向于無窮時:
可知,觀測誤差有界,在仿真中,由于g1(x)的范圍d 數(shù)值較小,所以誤差近似于0。
仿真中,相關參數(shù)為:m = 600kg,mf= 100kg,If= 90kg/m2,a = 0.32m,b = 0.25m,F(xiàn) = 500N,ε =0.0019,r1= 10-7,r2= 10,r3= 100,r4= 0.01,k1=500,k2= 100,α1= 1,α2= 2,α3= 0.4,α4= 1,kφ= 0.1,kθ= 0.1。
系統(tǒng)初始值為:vz0=350m/s,φ0=30°,vx0=10000m/s,
對滑模觀測器進行仿真驗證,圖5 為晃動誤差角的仿真圖;圖6 為晃動角和晃動估計角的仿真圖;圖7 為晃動角速率誤差的仿真圖;圖8 為替換了晃動估計角后的簡化系統(tǒng)控制器u1,u2;圖9 為將晃動估計角代入簡化系統(tǒng)后得到的vx,vz;圖10 為姿態(tài)估計角仿真圖。
圖5 晃動誤差角
圖6 晃動角φ,晃動估計角
圖7 晃動估計角速率
圖8 將 代入簡化系統(tǒng)得出的u1,u2
圖9 將 代入簡化系統(tǒng)得出的vx,vz
由仿真圖可見,這種滑模觀測器的設計方法可以應用于充液航天器系統(tǒng)。圖5 ~7 表明,晃動角估計值能快速跟蹤實際值,且誤差較小;圖8 ~10 表明,使用晃動估計角替換原晃動角的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穩(wěn)定航天器的姿態(tài),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使橫向速度vz、姿態(tài)角θ 趨近于0。
圖10 姿態(tài)估計角
本文針對液體晃動等效單擺角實際中不可測量的特點,設計了滑模觀測器,利用可測狀態(tài)間接求得了晃動估計角。該方法可以將估計誤差收斂于一個有界的范圍內(nèi),求得的估計角在已有的控制器內(nèi)也可以穩(wěn)定航天器姿態(tài),同樣可以達到控制要求。最后的仿真實例說明了該觀測器可以在一定誤差范圍內(nèi)估計液體晃動角。
[1]張芳謇. 火箭燃料[J]. 石油煉制與化工,1958(2):48-49.
[2]尹立中,王本利,鄒經(jīng)湘. 航天器液體晃動與液固耦合動力學研究概述[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1999,31(2):118-122.
[3]Qi N,Dong K,Wang X,Li Y,Spacecraft propellant sloshing suppression using input shaping technique[C]//Compu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acau: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CCMS,2009:162-166.
[4]Gerrits J. Dynamics of Liquid-Filled Spacecraft: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upled Solid-Liquid Dynamics[D].University of Groningen,the Netherlands,2001.
[5]Shageer H,Tao G. Modeling and Adaptive Control of Spacecraft with Fuel Slosh:Overview and Case Studies[C]. AIAA Guidance,Navigation,and Control,Hiton-Head,South Carolina,August 20-23,2007.
[6]梁瓊,岳寶增,于丹. 充液航天器目標跟蹤自適應控制[J]. 空間控制技術與應用,2011,37(1):40-44.
[7]杜輝,張洪華. 一類帶液體晃動航天器的姿態(tài)控制[J].空間控制技術與應用,2010,36(2):25-30.
[8]Cho S,McClamroch N. H,Reyhanoglu M. Feedback Control of a Space vehicle with Unactuated Fuel Slosh Dynamics[C]. AlAA Guidance,Navigation,and control Conference and Exhibit,Denver,CO,August 14-17,2000.
[9]Reyhanoglu M. Maneuvering control problems for a spacecraft with unactuated fuel slosh dynamics [C].IEEE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Control Applications,2003:695-699.
[10]Reyhanoglu M,Hervas J R. Nonlinear control of space vehicles with multi-mass fuel slosh dynamics[C]. IEE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cent Advances in Space Technologies,Istanbul,Turkiye,2011:247-252.
[11]Reyhanoglu M,Hervas J R. Nonlinear control of a spacecraft with multiple fuel slosh modes[C]. IEEE 50th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and European Control Conference,Orlando,F(xiàn)L,USA,2011:6192-6197.
[12]祝樂梅,岳寶增.充液航天器姿態(tài)的自適應非線性動態(tài)逆控制[J]. 動力學與控制學報,2011,9(4):321-325.
[13]王偉,易建強,趙冬斌,劉殿通.Pendubot 的一種分層滑??刂品椒ǎ跩]. 控制理論與應用,2005(3):417-422.
[14]Slotine J J E,Hedrick J K,Misawa E A. On sliding observers for nonlinear systems[C].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Seattle,WA,June 1986.
[15]Slotine J J E,Sastry S S. Tracking control of nonlinear systems using sliding surfaces,with application to robot manipulators[J]. Int. J. Control,1983,38(2):465-492.
[16]Haojian Xu,Maj D.Mirmirani,and Petros A.Ioannou.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design for a hypersonic flight vehicle[J].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2004,27(5):835-836.
[17]顧黃興,齊瑞云.帶液體晃動航天器的非線性自適應反饋控制[J]. 航天控制,2013,31(4):72-77. (Gu Huangxing,Qi Ruiyun. Nonlinear adaptive feedback controller for spacecraft with fuel slosh[J]. Aerospace Control,2013,31(4):72-77.)
[18]顧黃興,齊瑞云.一類充液航天器的非線性自適應反饋控制[C].中國控制會議,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