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隆體育大學(德文:Deutsche Sporthochschule K·ln,中文簡稱“科隆體大”),始建于1947年,時人稱之為“德國科隆體育學院”,1965年起用現(xiàn)名,1970年開始成為德國北威州(Nordrhein-Westfallen)認可的學術(shù)型大學,并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quán)。
科隆體大共有20個研究所和教研室,專業(yè)領域從教育、人文與社會科學到醫(yī)學與自然科學。在體育科研領域,科隆體大一直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其反興奮劑實驗室為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全世界最先進的反興奮劑實驗室之一。該校眾多教授和學者兼職做國家隊的科研教練,或是承擔國家隊的科研項目,他們的研究成果對德國的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關(guān)于這一點,最有說服力的莫過于足球方面。
科隆體大一直是德國國家足球隊不可或缺的技術(shù)支撐,對其奪冠起著十分關(guān)鍵的作用。足球愛好者想必都知道,在2006年世界杯期間科隆體大“一戰(zhàn)成名”的事。在那一屆世界杯1/4決賽上,一張記錄有阿根廷所有球員關(guān)鍵信息的“萊曼小紙條”成為德國點球大戰(zhàn)阿根廷的致勝法寶。而紙條背后的智囊團—由來自德國科隆體育大學的近百名師生組成的“德國足球技術(shù)與信息分析團隊”,則因此名噪一時。
實力強悍的體育信息分析團隊,向世人證明科隆體大在整個歐洲乃至全球都可稱頂尖的體育科研水平。也因此,該校一直是世界上眾多體育專業(yè)人士筑夢的理想殿堂。不過,這所德國目前唯一的一所體育院校,招生門檻極高,國內(nèi)的體育專業(yè)學生如果專業(yè)不夠突出,且語言不過關(guān),一般很難申請成功。
啟德教育歐洲部德國留學顧問李俊璇告訴《留學》記者,國內(nèi)能夠成功申請到科隆體大的人并不多。這一方面是因為它對于學生錄取有著極為嚴苛的標準,自身條件不夠優(yōu)秀的學生難以獲得青睞。一般來說,被錄取的學生大都是來自于諸如北京體育大學之類的國內(nèi)體育重點院校,以及有合作關(guān)系的院校。
另一方面,不像別的德國院校,科隆體大沒有開設德語語言培訓課程。該校在本科階段向留學生開放的計有四個專業(yè),即運動訓練、休閑與自然體育、健康與預防、體育管理與媒體。這些專業(yè)均以德語進行教學,并未開設英文授課,因此,無德語基礎的人很難就讀該校的本科專業(yè),通常需要到私立的語言中心或是其他大學的語言培訓班接受德語培訓,通過APS審核以后,方可申請。
在科隆體大,開設英文授課的是其碩士和博士課程。據(jù)李俊璇介紹,該校的碩士學制為兩年,共有老年人體育、體育旅游與休閑管理、體育經(jīng)濟、體育媒體、運動訓練、健康管理與康復等七個專業(yè),其中后兩個專業(yè)為英文授課,對于德語的要求沒有其他專業(yè)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