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的構(gòu)建及其控害效果

        2015-12-03 05:55:50沈嘉煒蔡尤俊張文慶
        環(huán)境昆蟲學(xué)報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植物系統(tǒng)

        沈嘉煒,蔡尤俊,張文慶

        (中山大學(xué)有害生物控制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275)

        載體植物系統(tǒng)(banker plant system)是近年來開發(fā)的一種能自我維持并可有效降低目標害蟲種群的新型生物防治技術(shù)。這一技術(shù)集保護與利用天敵、人工繁殖與釋放天敵以及異地引進天敵等比較傳統(tǒng)的生物防治技術(shù)特點于一身,強調(diào)生物防治的可持續(xù)性以及有效性,能極大改善傳統(tǒng)生物防治技術(shù)的不足(Nagasaka et al.,2010;Ohta et al.,2010)。載體植物系統(tǒng)主要包括載體植物(banker plant)、替代寄主或替代食物(alternative hosts or food)以及有益生物(beneficial)三個基本要素(Frank,2010;肖英方等,2012)。其中,載體植物是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要素,其最主要作用是作為系統(tǒng)載體,飼養(yǎng)替代寄主或替代食物,或者直接將植物本身作為營養(yǎng)來源應(yīng)用于有益生物的養(yǎng)殖(Xiao et al.,2011);另一個基本要素替代寄主或食物的主要作用則是提供食物資源給有益生物(通常為寄生性天敵或捕食性天敵),讓有益生物能通過這一系統(tǒng)大量地自主繁殖(Wong et al.,2012);最后一個基本要素有益生物則主要通過利用載體植物系統(tǒng)中的替代寄主或食物大量自主繁殖后,自動擴散到目標作物上,對靶標害蟲進行有效控制。目前,該系統(tǒng)已經(jīng)在19種天敵中成功構(gòu)建,用于11種常見害蟲的防治(Frank,2010)。據(jù)統(tǒng)計,目前美國約有1%到5%的溫室使用載體植物系統(tǒng),加拿大約有10%-25%種植者使用這一系統(tǒng)。而在歐洲,丹麥使用率達20%,荷蘭使用這一系統(tǒng)防治蚜蟲的面積約為120 hm2(Sarah et al.,2012)。我國載體植物系統(tǒng)的研究、應(yīng)用則相對較少,因此開發(fā)載體植物系統(tǒng)具有相當廣闊的前景。

        目前,全世界的蚜蟲已鑒定的達4700 多種。蚜蟲具有種類多、寄主雜,分布廣、數(shù)量大、繁殖快、孤雌生殖、世代重疊、危害巨大等特點,每年對我國作物造成的損失很大。菜蚜Lipaphis erysimi 又名蘿卜蚜,主要成群集結(jié)在蔬菜葉片背面,吸食葉片汁液,危害蔬菜生長(于東坡等,2009)。如何對蚜蟲進行有效的防治,一直以來都是困擾廣大農(nóng)林工作者的問題(唐平華,2012)。Mulder 等(1999)利用谷類植物為載體植物,以粗脊蚜繭蜂Aphidius colemani Viereck 為有益生物、禾谷縊管蚜Rhopolosiphum padi L.為替代寄主,構(gòu)建的載體植物系統(tǒng)成功用于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 防治。在我國,利用煙蚜繭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aed 防治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又稱煙蚜)的技術(shù)已比較成熟。李明福等(2006)在云南玉溪以1∶50 的雌蜂、桃蚜比在煙田釋放煙蚜繭蜂,桃蚜寄生率達到85%-92%,僵蚜羽化率在85%-90%,防治效果達到61.2%-89.3%;龍憲軍等(2012)在湖南湘西以1∶100的雌蜂、桃蚜比在煙田釋放煙蚜繭蜂,35 d 后防平均治效率達到83.0%。迄今,利用載體植物系統(tǒng)防治菜蚜尚未見報道。

        菜蚜繭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 屬于膜翅目蚜繭蜂科,是專性寄生蚜蟲的一種內(nèi)寄生蜂。菜蚜繭蜂對蚜蟲防治具有非常大的潛力,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其中在廣州、江西以及西寧等菜地中屬于優(yōu)勢種。據(jù)劉宏謀(1980)報道,菜蚜繭蜂對油菜蚜的防治率可達48%。

        本文擬構(gòu)建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應(yīng)用于蔬菜蚜蟲的生物防治。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植株

        實驗用煙草Nicotiana tabacum L.種子由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提供,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種子在青縣王鎮(zhèn)店種子繁育站購買,蠶豆Vicia faba L.種子在廣州市大學(xué)城貝崗村菜市場購買。所有植物在24℃±2℃溫室種植。

        1.2 實驗蚜繭蜂及蚜蟲

        實驗用菜蚜繭蜂主要通過在廣州市白云區(qū)人和鎮(zhèn)菜地采集僵蚜獲得。待成蜂羽化后用10%蜜糖水進行喂養(yǎng),確認為菜蚜繭蜂后放入網(wǎng)籠中,提供長有菜蚜的菜薹植株進行擴繁。僵蚜出現(xiàn)后,逐日收集僵蚜,裝入10 mL 離心管中備用。新羽化的第二代菜蚜繭蜂按雌雄比1∶1 進行配對喂養(yǎng),雌蜂用于實驗備用。

        桃蚜由貴州大學(xué)提供,挑選若干無翅、無病、未被寄生的成蚜接種到長至5 葉的煙草上進行擴繁備用,用塑料罩以及網(wǎng)籠籠罩,防治蚜蟲逃逸及被寄生。

        菜蚜在廣州市白云區(qū)人和鎮(zhèn)田間進行采集,采集后將其接種到菜薹植株上進行擴繁備用,用塑料罩以及網(wǎng)籠籠罩,防止蚜蟲逃逸及被寄生。

        蠶豆蚜Aphis craccivora 由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提供,接種到適齡蠶豆苗植株上進行擴繁備用,用塑料罩以及網(wǎng)籠籠罩。

        甘藍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innaeus)在廣州市花都區(qū)田間采集,采集后接種到適齡甘藍植株上進行擴繁備用,用塑料罩以及網(wǎng)籠籠罩。

        1.3 替代寄主篩選

        根據(jù)菜蚜繭蜂的主要寄主范圍以及廣東地區(qū)危害較大、較常見的田間蚜蟲種類,挑選出桃蚜、蠶豆蚜、以及甘藍蚜三種蚜蟲作為候選替代寄主,用于載體植物系統(tǒng)的構(gòu)建。

        1.3.1 菜蚜繭蜂對替代寄主的寄生率與羽化率

        在培養(yǎng)盆(直徑10 cm、深15 cm,下文中所有煙草、菜薹植株均用此規(guī)格的培養(yǎng)盆種植)中種植齡煙草、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蠶豆Vicia faba L.等三種植株,當植株長到適齡的時候,每株分別接入100 頭3-4 齡無翅、無病、未被寄生的桃蚜、甘藍蚜或蠶豆蚜,用無底圓柱型塑料罩將各植株罩住,紗網(wǎng)封頂。蚜蟲適應(yīng)1 d,并確認數(shù)目無誤后分別接入1 頭已交配的雌性菜蚜繭蜂,任其自由寄生24 h,24 h 后將雌蜂移出。雌蜂移出后逐日觀察各植株,將出現(xiàn)的僵蚜及時收集到10 mL 離心管,直至植株不再出現(xiàn)僵蚜。記錄僵蚜數(shù)量以及羽化情況。實驗重復(fù)3 次。根據(jù)菜蚜繭蜂對候選替代寄主的寄生率和羽化率,篩選出寄生率高、羽化率高的寄主作為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的候選替代寄主。

        1.3.2 替代寄主對目標作物的潛在性危害

        一般情況下,載體植物系統(tǒng)對于其自身替代寄主的要求除了必須在有益生物的取食、寄生偏愛范圍內(nèi)之外,對其取食通常也要求是高度專一的,最起碼不能對目標作物存在潛在的大危害,否則其遷移到目標作物上只會適得其反。因此,在篩選替代寄主時也必須對替代寄主會否對目標作物存在潛在性危害做驗證。

        在溫室中24℃±2℃準備用培養(yǎng)盆種植的適齡煙草植株,在其上接入各齡桃蚜1000 頭左右,任其自由繁殖,以煙草植株為圓心,在其半徑0.5 m、1 m、3 m、5 m 的圓周處各放置4 盆菜薹植株,確保植株上沒被感染蚜蟲,逐日觀察各菜薹植株上是否有桃蚜出現(xiàn),統(tǒng)計其數(shù)量。根據(jù)各半徑圓周上菜薹植株出現(xiàn)的桃蚜數(shù)量以及齡期,初步判定桃蚜是否對菜薹植株造成危害,以及其危害擴散范圍為多少。實驗重復(fù)3 次。

        1.4 載體植物篩選

        載體植物的篩選主要根據(jù)替代寄主的取食偏愛性以及對植株的適應(yīng)性進行選擇。

        根據(jù)替代寄主的篩選結(jié)果,以替代寄主的取食范圍以及廣東地區(qū)常見的蔬菜作為候選載體植物。

        候選載體植物:煙草、玉米Zea mays、生菜Lactuca sativa、甘藍B.oleracea L.、蠶豆V.faba L.、菜薹B.campestris L.。

        替代寄主:桃蚜。

        1.4.1 替代寄主取食偏愛性(選擇性試驗)

        截取6種候選載體植物的嫩葉,并將每種植株嫩葉剪成半徑為2 cm 的圓形,并將其以圓形等距分布鋪在有濕潤濾紙和棉花的培養(yǎng)皿(直徑20 cm)中,在培養(yǎng)皿中心放置50 頭3-4 齡桃蚜,用紗網(wǎng)籠罩圓盆,防止蚜蟲逃逸。分別于24 h以及48 h 后統(tǒng)計各葉片上桃蚜數(shù)量以及死亡蟲數(shù)。實驗重復(fù)9 次。

        1.4.2 替代寄主適應(yīng)性(非選擇性試驗)

        分別在煙草、玉米、生菜、甘藍、蠶豆、菜薹等6種候選載體植物植株上接入替代寄主(桃蚜)50 頭,并用紗網(wǎng)將其籠罩,防止其逃逸。每24 h 統(tǒng)計6種植物上的蚜蟲數(shù)量。實驗重復(fù)3 次。

        1.5 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蜂(♀)蚜比確定

        在5 棵高約50 cm 的煙草植株上分別接入3-4 齡無翅、無病且未被寄生的桃蚜25、50、100、150 以及200 頭。在其適應(yīng)一天,并確認數(shù)目無誤后分別接入一頭已交配的雌性菜蚜繭蜂,形成1:25、1∶50、1∶100、1∶150 以及1∶200 五個蜂(♀)蚜比梯度,任其自由寄生24 h,24 h 后將雌蜂移出。雌蜂移出后逐日觀察各植株,將出現(xiàn)的僵蚜及時收集到10 mL 離心管,直至植株不再出現(xiàn)僵蚜。記錄僵蚜數(shù)量以及羽化情況。實驗重復(fù)3 次。

        根據(jù)菜蚜繭蜂對桃蚜的寄生率、羽化率以及出蜂量等綜合考慮,遴選出寄生率高、羽化率高、出蜂量大的蜂蚜比作為載體植物系統(tǒng)的實施蜂蚜比。

        1.6 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構(gòu)建

        在3 株高約30 cm、有5、6 片嫩葉的煙草植株上接入4-5 齡無翅、無病且未被寄生的桃蚜100 頭,分別置于3個50 cm×50 cm×50 cm 的網(wǎng)籠中,讓桃蚜自由繁殖。當3 株煙草上的起始桃蚜量分別達到1500 頭、2000 頭和2500 頭時,按1∶100 的蜂(♀)蚜比,分別接入15、20 和25 頭已交配的雌性菜蚜繭蜂。每天澆水以保證煙草植株持續(xù)存活,7 d 后開始記錄各煙草植株上的僵蚜數(shù)量,每7 d 記錄1 次,直到桃蚜被全部寄生。此實驗重復(fù)2 次,用于確定最佳桃蚜起始數(shù)量并構(gòu)建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

        1.7 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對目標害蟲的控制作用

        1.7.1 系統(tǒng)繁殖的菜蚜繭蜂對菜蚜的寄生率及僵蚜羽化率

        在株高約10 cm 菜薹植株上接入3-4 齡無翅、無病、未被寄生的菜蚜100 頭。在其適應(yīng)1 d,并確認數(shù)目無誤后接入1 頭由載體植物系統(tǒng)繁殖所得的已交配的雌性菜蚜繭蜂,任其自由寄生24 h,24 h 后將雌蜂移出。雌蜂移出后逐日觀察各植株,將出現(xiàn)的僵蚜及時收集到10 mL 離心管,直至植株不再出現(xiàn)僵蚜。記錄僵蚜數(shù)量以及羽化情況。實驗重復(fù)6 次。

        1.7.2 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對溫室菜蚜的防治效果

        在高約30 cm 的煙草植株(小缽直徑10 cm)上接入4-5 齡無翅桃蚜100 頭,讓桃蚜自由繁殖(10 d 左右),當桃蚜達到2000 頭左右時,接入20 頭已交配的雌性菜蚜繭蜂,構(gòu)建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選取接蜂7 d 后的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備用。在溫室中24℃±2℃選取株高約20 cm 的菜薹植株30 盆,分別置于兩個1 m×1 m×1 m 的白色網(wǎng)籠中,每個網(wǎng)籠15 盆。分別向每株菜薹上接人菜蚜20 頭,自由繁殖15 d 后,統(tǒng)計各菜薹上菜蚜的數(shù)量,并在處理組網(wǎng)籠中央置入1 株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對照組網(wǎng)籠中央置入1 株大小相似的純凈煙草植株。之后每7 d 統(tǒng)計各菜薹植株上的菜蚜數(shù)量,分析載體植物系統(tǒng)防控菜蚜的效果。實驗重復(fù)15 次。

        1.8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數(shù)據(jù)為平均數(shù)±標準誤,采用t-test、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等方法檢驗平均數(shù)之間的差異顯著性,所有步驟均在軟件EXCEL 2007 中進行。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替代寄主篩選

        2.1.1 菜蚜繭蜂對替代寄主的寄生率與羽化率

        在3種候選替代寄主中,菜蚜繭蜂對桃蚜和甘藍蚜的寄生率分別為69.00%和60.33%,兩者均顯著高于蠶豆蚜的26.33%(F3,8=31.68,P<0.01);桃蚜和甘藍蚜僵蚜的羽化率分別為92.75%和96.13%,均顯著高于蠶豆蚜僵蚜的羽化率62.03%(F3,8=33.09,P<0.01)。綜合兩者考慮,桃蚜更適合作為菜蚜繭蜂的替代寄主,易于繭蜂繁殖。但其能否作為系統(tǒng)替代寄主仍需要通過對目標作物的潛在性危害評估才能確定。

        2.1.2 替代寄主對目標作物的潛在危害評價

        關(guān)于菜蚜繭蜂的替代寄主對目標作物潛在危害的觀測結(jié)果如表1 所示。在實驗設(shè)置后的第五天,距離煙草0.5 m 以及1 m 的部分菜薹植株上開始出現(xiàn)桃蚜,但蟲量非常少,分別只有0.67 頭/株、1.00 頭/株。到了第10 天和第15 天,這兩距離內(nèi)的菜薹植株上桃蚜數(shù)量均有增加,但總體仍然很少,最多只有30.67 頭/株菜薹以及22.00 頭/株菜薹。另外,距離接種有桃蚜的煙草植株3 m,5 m 的菜薹植株上,桃蚜遷移量更少,只有到了第15 天才有極少數(shù)桃蚜。這說明桃蚜不會對目標蔬菜(菜薹)構(gòu)成大的潛在危害。因此,我們選擇桃蚜作為菜蚜繭蜂的替代寄主。

        2.2 載體植物篩選

        2.2.1 替代寄主對載體植物的取食偏好性(選擇性試驗)

        在6種候選載體植物(煙草、玉米、生菜、甘藍、蠶豆和菜薹)中,桃蚜對煙草的取食偏好性明顯高于其他5種植物,有49.00%的受試桃蚜傾向于取食煙草,而只有16.30%傾向于取食生菜,菜薹為10.00%,甘藍為8.40%,蠶豆為5.00%,玉米僅為1.80%(圖1)。24 h、48 h 分別累計有3 頭和5 頭桃蚜死亡。綜合24 h 和48 h兩個調(diào)查時間段來看,桃蚜更傾向于在煙草上進行生長繁殖。

        圖1 桃蚜對候選載體植物的偏好性Fig.1 The preference of Myzus persicae to candidate blanker plants

        2.2.2 替代寄主在載體植物上的取食適應(yīng)性(非選擇性試驗)

        非選擇性試驗的結(jié)果表明(圖2),桃蚜在煙草上的生存繁殖能力明顯高于其他植株,蚜蟲接種7 d 后其數(shù)量從50 頭上升至237 頭,而除菜薹外其他幾種植物在蚜蟲接入后的第二天就開始相繼出現(xiàn)死亡現(xiàn)象,到第5 天玉米、生菜以及蠶豆植株上的蚜蟲基本全部死亡。相比之下,雖然桃蚜接入到菜薹植株上之后也出現(xiàn)死亡現(xiàn)象,但經(jīng)過兩天的適應(yīng)期,桃蚜開始在菜薹上進行繁殖,后期其數(shù)量開始逐漸回升,說明桃蚜對于菜薹是有一定危害的。但也可看到桃蚜在菜薹上的生長繁殖速率非常緩慢,不會造成大危害。

        綜合替代寄主桃蚜對各載體植物的取食偏好性以及生長適應(yīng)性結(jié)果,選擇煙草作為系統(tǒng)的載體植物。

        2.3 蜂蚜比的確定以及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的構(gòu)建

        2.3.1 蜂蚜比的確定

        在實驗設(shè)置的5個蜂(♀)蚜比中,其寄生率與羽化率均以1∶25 的處理組最高,分別達到96.00%和98.55%;1∶50 和1∶100 兩個蜂(♀)蚜比之間相差不大,其寄生率分別為71.33% 和69.00%,羽化率分別為93.33% 和92.92%;蜂(♀)蚜比下降到1∶150 和1∶200 時,寄生率均有較明顯的下降,分別為59.11%和58.83%,兩者相差不大。1∶200 處理組的羽化率則明顯低于其他4 組,只有82.03%(圖3)。

        圖2 桃蚜在候選載體植物上的數(shù)量變化Fig.2 The number of Myzus persicae in candidate blanker plants

        綜合考慮寄生率、羽化率以及用蜂量,選擇1∶100作為該載體植物系統(tǒng)構(gòu)建的蜂(♀)蚜比。

        圖3 不同蜂(♀)蚜比下菜蚜繭蜂對桃蚜的寄生率和羽化率Fig.3 The parasitism and eclosion rates of Diaeretiella rapae to Myzus persicae in different wasp(♀)aphid ratios

        2.3.2 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的構(gòu)建

        以1500 頭、2000 頭和2500 頭三個不同數(shù)量梯度的起始桃蚜量構(gòu)建載體植物系統(tǒng),結(jié)果表明,1500 頭、2000 頭和2500 頭最終獲得的桃蚜僵蚜數(shù)量分別是1907.50、2770.00 和3297.50 頭,可見在一定范圍內(nèi)起始桃蚜數(shù)量越多,系統(tǒng)最終產(chǎn)生的僵蚜數(shù)量也越多;起始桃蚜數(shù)量為1500 頭和2000 頭時,其產(chǎn)僵蚜的時間更長,一直持續(xù)到接入菜蚜繭蜂的第28 天,2500 頭組只有21 d。隨機抽取各組50 頭僵蚜測羽化率,重復(fù)3 次,得到三組的羽化率分別為85.33%、83.33%、84.72%,無顯著差異(F3,8=0.84,P>0.05)。綜合考慮系統(tǒng)僵蚜數(shù)量、持續(xù)時間、前期起始桃蚜的繁殖時間以及數(shù)量龐大的桃蚜影響煙草存活,我們選取起始桃蚜量2000 頭來構(gòu)建載體植物系統(tǒng)。

        表2 以不同的桃蚜起始數(shù)量構(gòu)建載體植物系統(tǒng)Table 2 The banker plant systems for Diaeretiella rapae with different beginning amount of Lipaphis erysimi

        2.4 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對目標害蟲的控制作用

        2.4.1 系統(tǒng)繁殖的菜蚜繭蜂對菜蚜的寄生率及僵蚜羽化率

        在株高約10 cm 菜薹植株上接入3-4 齡無翅、無病、未被寄生的菜蚜100 頭,1 d 后接入1 頭由載體植物系統(tǒng)繁殖所得的已交配的雌性菜蚜繭蜂,任其自由寄生24 h,24 h 后將雌蜂移出。結(jié)果表明(表3),1 頭菜蚜繭蜂對目標害蟲菜蚜的寄生率達71.17%,能有效抑制菜蚜種群的發(fā)展與擴大繁殖。該菜蚜繭蜂寄生的菜蚜僵蚜的羽化率為82.78,略低于寄生桃蚜的僵蚜羽化率(92.93%)。

        表3 系統(tǒng)繁殖菜蚜繭蜂對菜蚜的寄生率和羽化率Table 3 The parasitism and eclosion rates of Diaeretiella rapae on the target pest Lipaphis erysimi

        2.4.2 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對溫室菜蚜的防治效果

        當煙草植株上的桃蚜達到2000 頭時,接入20頭已交配的雌性菜蚜繭蜂,構(gòu)建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選取接蜂7 d 后的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備用。在溫室1 m×1 m×1 m 的白色網(wǎng)籠中放置菜薹植株15 盆,分別向每株菜薹上接入菜蚜20頭,自由繁殖15 d 后,在網(wǎng)籠中央置入1 株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結(jié)果表明(圖4):處理組引入載體植物系統(tǒng)當天,處理組和對照組菜薹植株上的菜蚜平均數(shù)量無顯著差異;引入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后第7 天和14 天,載體植物系統(tǒng)能顯著降低菜薹上的菜蚜數(shù)量,減退率分別為83.11%和95.80%,并且在實驗中我們觀察到處理組的菜薹植株能正常生長,而對照組菜薹則被數(shù)量龐大(第7 天時為1299.67 頭/株)的菜蚜侵蝕,第14天時已瀕臨死亡。這說明所構(gòu)建的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在溫室中能很好地防治菜蚜。

        圖4 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在溫室中防控菜蚜的效果Fig.4 Effectiveness of the Diaeretiella rapae banker plant system on Lipaphis erysimi in a greenhouse

        3 結(jié)論與討論

        載體系統(tǒng)構(gòu)建過程中,首先要確定載體植物、有益生物和替代寄主。本文所用的菜蚜繭蜂,已有防治蚜蟲方面的報道(劉宏謀,1980)。在篩選替代寄主方面,國內(nèi)外都少有研究報道,主要的成功案例都是在繭蜂的寄主范圍內(nèi)直接確定一種非目標害蟲作為替代寄主(Wong et al.,2012)。本文以常見的三種蚜蟲(桃蚜、甘藍蚜和蠶豆蚜)為備選替代寄主,來篩選最佳替代寄主。通過比較菜蚜繭蜂對這三種蚜蟲的平均寄生率、羽化率,最終選擇繁殖菜蚜繭蜂數(shù)量最多的桃蚜為替代寄主。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桃蚜對目標作物菜薹潛在危害不大(表1)。所以,綜合這兩方面的研究,確定桃蚜為替代寄主。在載體植物篩選方面,國際上應(yīng)用成功的載體植物系統(tǒng)大都是直接用替代寄主的目標植物作為載體植物(Frank,2010)。本文為確定載體植物,用包括桃蚜的目標植物煙草在內(nèi)的6種常見植物進行篩選。由于桃蚜一般都是在煙草植株上進行繁殖,因此在對其進行取食偏好性實驗時,存在桃蚜對煙草有習慣性取食傾向的可能,對實驗結(jié)果造成一定影響。但從桃蚜對各候選載體植物的適應(yīng)性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經(jīng)過7 d 的適應(yīng),桃蚜只能在煙草植株上進行大量繁殖,而在其他植株上則相繼死亡或只維持在較低數(shù)量水平(圖2),因此對候選載體植物進行篩選是有效的。

        雌性菜蚜繭蜂接蜂量與接蜂時桃蚜數(shù)量的比例(蜂(♀)蚜比)對桃蚜的繁蜂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當蚜蟲量較少而接蜂量過大時,蚜蟲會被過量寄生而失去必要的繁殖增長能力,使得在繁蜂后期因為蚜蟲的缺乏而失去持續(xù)繁殖菜蚜繭蜂的能力;而當蚜蟲量較大而接蜂量過少時,蚜蟲的過量繁殖會使得寄生植株的嫩葉生長停滯、植株營養(yǎng)不良或大量形成有翅蚜蟲,致使菜蚜繭蜂的繁殖效率低下。而且當少量菜蚜繭蜂面對大量蚜蟲進行寄生時,寄生效果也會降低,致使部分菜蚜繭蜂后代營養(yǎng)不良而不利于進一步寄生(鄧建華等,2006)。因此,在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構(gòu)建過程中,為獲得較佳的繁蜂效果和蚜蟲防治效果,必須對蜂(♀)蚜比進行研究確定。本實驗通過設(shè)計五個蜂(♀)蚜比梯度進行寄生實驗,通過檢測寄生率、羽化率,比較產(chǎn)蜂量,確定1∶100 為最適蜂(♀)蚜比。

        本文所構(gòu)建的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在28 d內(nèi)能產(chǎn)生大量的菜蚜繭蜂。通過僵蚜數(shù)量和調(diào)查所得的平均羽化率計算(以2000 頭起始蚜蟲為例),每株載體植物系統(tǒng)可產(chǎn)生2300 多頭菜蚜繭蜂。在1 m3的養(yǎng)蟲籠內(nèi),可容納10 株左右的載體植物系統(tǒng),總共能產(chǎn)生23000 多頭菜蚜繭蜂。而且構(gòu)建的菜蚜繭蜂載體植物在溫室中對菜蚜的控害效果高達95.80%,對菜蚜的防治效果很好。但是,這些菜蚜繭蜂載體植物系統(tǒng)在田間的防治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利用載體植物系統(tǒng)繁殖菜蚜繭蜂的過程中,重寄生蜂是限制菜蚜繭蜂大量繁殖的一個重要因素,菜蚜繭蜂的主要重寄生蜂是蚜蟲寬緣金小蜂Pachyneuron aphidis(Bouche),周子方等(2011)在田間小棚進行煙蚜繭蜂繁殖時發(fā)現(xiàn),在煙蚜繭蜂大量形成的初期,重寄生蜂的數(shù)量較少,僅為1.7%,但到了繁蜂后期,僵蚜的重寄生率已達到11.5%,繁蜂質(zhì)量大受影響。蚜蟲寬緣金小蜂Pachyneuron aphidis 對所構(gòu)建的系統(tǒng)有一定的危害性,為避免重寄生的威脅,我們進行菜蚜繭蜂接種時嚴格杜絕重寄生蜂;盡量縮短繁蜂周期,以免重寄生蜂有機可乘;及時清除繁蜂后的煙草植株;在載體植物系統(tǒng)中發(fā)現(xiàn)重寄生蜂后,立即隔離此系統(tǒng)并持續(xù)捕殺重寄生蜂至整個系統(tǒng)不再產(chǎn)菜蚜繭蜂。而在實際應(yīng)用中,當整個載體植物系統(tǒng)呈開放式狀態(tài),如何防止重寄生蜂對菜蚜繭蜂僵蚜的寄生,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References)

        Deng JH,Wu XF,Song CM,et al.Rearing effect of Aphidius gifuensis with a nylon-net coved cages in tobacco fields[J].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6,28(1):66-69.[鄧建華,吳興富,宋春滿,等.田間小棚繁殖煙蚜繭蜂的繁蜂效果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6,28(1):66-69]

        Frank SD.Biological control of arthropod pests using banker plant systems:Past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s[J].Biological Control,2010,52:8-16.

        Jandricic SE,F(xiàn)rank SD.The effect of banker plant species on the fitness of Aphidius colemani Viereck and its aphid host(Rhopalosiphum padi L.)[J].Biological Control,2010,52:8-16.

        Li MF,Zhang YP,Wang XZ.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to prevent and cure to aphids to rearing Aphidius gifuensis[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06,22(2):343-346.[李明福,張永平,王秀忠.煙蚜繭蜂繁育及對煙蚜的防治效果探索[J].中國農(nóng)學(xué)通報,2006,22(2):343-346]

        Liu HM.Aphids occurrence and control technique in rape field[J].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1980,4:15-16.[劉宏謀.油菜蚜蟲的發(fā)生和防治[J].河南農(nóng)林科技,1980,4:15-16]

        Long XJ,Lu Z.Control of Myzus persicae by using Aphidius gifuensis ashmaed[J].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2,1:80-82.[龍憲軍,盧釗.利用煙蚜繭蜂防治煙蚜的技術(shù)研究[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2,1:80-82]

        Mulder S,Hoogerbrugge H,Altena K,et al.Biological pest control in cucumbers in the Netherlands[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Biological Control Bulletin,1999,22:177-180.

        Nagasaka K,Takahasi N,Okabayashi T,et al.Impact of secondary parasitism on Aphidius colemani in the banker plant system on aphid control in commercial greenhouses in Kochi,Japan[J].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2010,45(4):541-547.

        Ohta I,Honda K.Use of Sitobion akebiae(Hemiptera:Aphididae)as an alternative host aphid for a banker-plant system using an indigenous parasitoid,Aphidius gifuensis(Hymenoptera:Braconidae)[J].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2010,45(2):233-241.

        Tang PH.Host-Mediated RNAi to Control Aphids[D].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2012.[唐平華.利用宿主介導(dǎo)RNAi 進行蚜蟲防治的研究[D].碩士學(xué)位論文,重慶:重慶大學(xué),2012]

        Wang Y,Huang W,Siemann E,et al.Lower resistance and higher tolerance of invasive host plants:biocontrol agents reach high densities but exert weak control[J].Ecological Applications,2011,21(3):729-738.

        Wong SK,F(xiàn)rank SD.Influence of banker plants and spiders on biological control by Orius insidiosus(Heteroptera:Anthocoridae)[J].Biological Control,2012,63(2):181-187.

        Xiao YF,Chen JJ,Cantliffe D,et al.Establishment of papaya banker plant system for parasitoid,Encarsia sophia(Hymenoptera:Aphilidae)against Bemisia tabaci(Hemiptera:Aleyrodidae)in greenhouse tomato production[J].Biological Control,2011,58(3):239.

        Xiao YF,Mao RQ,Shen GQ.Bankerplant system:a new approach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arthropod pests[J].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2012,28(1):1-8.[肖英方,毛潤乾,沈國清.害蟲生物防治新技術(shù)——載體植物系統(tǒng)[J].中國生物防治學(xué)報,2012,28(1):1-8]

        Yu DP,Liu JX,Sun XH.Reasons of aphids re-occurrence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que[J].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11:130-132.[于東坡,劉金象,孫秀宏.菜蚜重發(fā)的原因及綜合防治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9,11:130-132]

        Zhou ZF,Ren W,Zhou JH,et al.Technical obstacles and solutions for Myzus persicae control by large-scale reproduction of Aphidius gifuensis[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2011,16:9659-9661.[周子方,任偉,周冀衡,等.規(guī)模化應(yīng)用煙蚜繭蜂防治煙蚜的主要技術(shù)障礙及應(yīng)對方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1,16:9659-9661]

        猜你喜歡
        植物系統(tǒng)
        Smartflower POP 一體式光伏系統(tǒng)
        WJ-700無人機系統(tǒng)
        ZC系列無人機遙感系統(tǒng)
        北京測繪(2020年12期)2020-12-29 01:33:58
        基于PowerPC+FPGA顯示系統(tǒng)
        半沸制皂系統(tǒng)(下)
        連通與提升系統(tǒng)的最后一塊拼圖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植物的防身術(shù)
        把植物做成藥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国产美女一级做a爱视频| 免费观看交性大片| 日本老熟妇50岁丰满| 欧美日韩性视频|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 亚洲成人av在线蜜桃|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 污污污污污污污网站污| 日韩www视频| 国产又滑又嫩又白| 在线欧美精品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综合一本久道| 国产av自拍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级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宅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三区| 婷婷亚洲岛国热超碰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夜夜爽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蜜桃视频在线看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区免|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高清| 麻豆精品传媒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美女主播内射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岳av无码区hd| 久操视频新免费伊人| 91在线观看国产自拍| 91久久精品色伊人6882| 丰满人妻被黑人猛烈进入| 国产午夜视频免费观看| 男人的精品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大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