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廷華
梁平縣域西北部,兩條巨龍般的高高山脊,南北橫亙綿延,前不見首后不見尾,大山巍峨,與天接壤。兩山之間的山溝叫“百里漕”,又叫“漕溝”。那就是我家鄉(xiāng)。
百里漕山高林密,水秀山青,宛如世外桃源。百里漕美,美在竹海浩渺。因為“?!?,所以里面植物物種豐富,竹類繁多。
盛夏時節(jié),我從四川樂山回了一趟千里外的家鄉(xiāng)。山外,暑氣逼人,百里漕,山風習習。
一條寬闊水泥公路,沿著溝底,在竹海中延伸。公路一側,一條小河,伴著公路,時而在竹林中穿行,時而在樹林里蜿蜒。河面不寬,多則三五米,窄處一兩米,如河如溪,流水淙淙,特別干凈明亮。用當?shù)卦捳f,叫清花五亮。偶爾,一只色彩斑斕的漂亮翠鳥從河邊竹丫或者小樹椏上俯沖向小河,倏忽間掠過水面,蕩起漣漪,竟準確無誤地叼起一條小魚飛走了。
夏天小河,是山里孩子們的最愛。不管男孩女孩,或獨自,或三五成群,在小河里逮魚摸蝦抓螃蟹,打“水仗”,一個個弄得滿身透濕,以此驅趕炎熱打發(fā)伏天。看到如此佳境美景,外來游客路人便會心生童意,忍不住駐足,亦會興高采烈參與其間,和孩童們一起下河,玩起河水來。
兩邊山上,從溝底到山脊全是竹。竹的品種很多,不下二三十種。最多的還是白竹,其次是斑竹。正是嫩筍成竹,老竹發(fā)新葉時節(jié),滿山竹林青青,葉滴綠翠,一望無涯。若是站在不同方位,你會有不同發(fā)現(xiàn)和感觸。從溝底往上了望,漫山遍野的竹林,恍惚兩張巨大無比墨綠色掛毯,從天際鋪掛而下,一直到你的身邊你的腳下,你一定有如身披新綠,置身畫中的快感;如果找一個制高點,站在一座山巔,居高臨下,遠眺群山,錯落有致的山峰,連綿不斷的竹林,如像一片嫩綠色海洋,山風起處,竹梢起伏,就像海浪一樣上下翻飛滾動,你的心情會隨之而澎湃,而激情四射;竹林深處,一些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參天大松樹柏樹樺樹刺桐樹,還有一些叫不上名的大樹,或一片,或三兩棵,高高鶴立于莽莽竹海之中,形狀各異,遠看,有的像古代持劍威武雄壯武士,有的像仙女妙曼飛天,有的卻又像幾個山野村夫聚在一起喁喁私語,還有的,像各種飛禽或走獸,作飛騰奔跑狀。總之特別生動顯眼而讓人浮想聯(lián)翩。尤其讓人想得更多的是,這些竹林中大樹有如忠誠衛(wèi)士,不管風霜雪雨,無論酷暑寒冬,無謂時代云卷云舒,它們千百年忠貞不二地守望著自己腳下的那片竹林。
目光所及的確很美,但是畢竟遠眺。咫尺眼前又是怎樣?公路穿林,不同的竹從兩側和天上三面把公路遮蔽得嚴嚴實實。路兩邊絕大多數(shù)是斑竹林。斑竹粗壯,挺拔,恨天千尺。林內,斑竹疏密有致,新老相間,就像無數(shù)訓練有素的新老士兵,正在列隊操練。竹林地上,年復一年掉下的淺黃色竹葉鋪了厚厚一層,看上去十分柔軟。不時,見到一小叢或幾朵白色、黃色、棕色,還有灰色和紅色蘑菇,從竹葉地上冒出來,使翠綠色斑竹林里色調顯得十分斑斕而又十分和諧十分別具一格,就像國畫里的點點丹青五彩。林間,還生長著一些拳頭般大小雜樹和碗口般大小杉樹?;蛟S因為斑竹林的強勢,擠占了地里的養(yǎng)分,竹丫和濃密的葉片遮天蔽日擋住了陽光,所以這些本該高大的樹們全都一棵棵如豆芽般細長,站在斑竹林中,一副弱不禁風歪脖子樣。山里夏天,下雨天多,但是只要晴天,便會天高云淡驕陽如火。遮蓋在公路上方的竹蔭,這時成為最好的防暑降溫體。竹蔭蔽日,山風徐徐,一片幽幽清涼世界。太陽光線從竹葉縫隙中照射下來,灑在竹林,灑在公路,灑在車身,星星點點,斑駁陸離,顯得那么無力,與林外毒辣炙人陽光形成強烈反差。凡是行走在這條竹蔭路上,又有誰會“修練”到家,忍得住不心旌搖蕩,而不折腰下車小憩,放松心情同竹林親近融為一體呢!一路上,我們看到很多外地牌照車輛??吭诠穬膳?,既有本市本縣也有四川陜西河南湖北車輛,游客們下車,三三兩兩,有的在竹林中用雙手搖撫竹身,仰首遙看竹梢,嘴里不斷嘖嘖出聲;有的結伴拿著出發(fā)前早已經(jīng)準備好的塑料袋,嘻嘻哈哈地滿山采摘蘑菇;有的悠閑自得地坐在或躺在柔柔的竹葉地上,夸張地做著深呼吸……
還有景色更加迷人更加神奇的“竹海天池”。
所謂“天池”,其實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修筑起來的竹豐水庫。
你若站在水庫大壩及附近任何方位,目光所及,皆會一望到邊,水庫看似面積不大,并不一眼見其宏偉,沒有水天相連浩淼無垠讓人震撼的氣勢和感覺。殊不知,更寬闊更風光無限的水域與風景,卻是隱藏在山的背后。如果乘上水庫里特有的機動鐵殼旅游船,或者是小快艇,從位于大壩旁的碼頭出發(fā),在現(xiàn)在看到的水面上環(huán)繞一周,然后折向北進到小峽溝,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全新的天地展現(xiàn)在你眼前,你就會被沿途的山光水色迷醉,你會特別領略到水上看竹海,船中看水天的無限韻致。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水庫從大壩到庫尾,無不360度環(huán)山,周圍高山聳立,竹海芃芃,山巒蔥蔥,從水邊至遠處高高的山巔,似綠海般妙曼,滿眼全是欲滴綠翠。再看一泓湖水,因為全是從高山流下來的泉水匯集而成,碧藍清洌,一望到底。藍天和群山倒映湖底,把湖面映襯得美輪美奐幻無與倫比。幾縷淡淡輕云從天空飄過,你會覺得就在船底,忍不住伸出手往湖水里去,想抓住一縷披在自己脖子上作圍巾。山風起處,滿山竹梢搖曳擺動,竹浪滾滾起伏;湖面輕風陣陣,微波瀲滟。水波竹浪融為一體相映成趣,船在其中,如在天上銀河穿行。湖邊竹梢頭,棲息著成群白鶴,或成群或三五只,不時飛飛落落;野鴨子、鴛鴦鳥,還有一些叫不上名的水鳥,在湖水中覓食追逐嬉戲……此刻置身其中,誰都不免會心生一種我欲入仙飛去的夢幻心境,蘇東坡老先生“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千古絕唱此時此刻此地一定會跳進你腦海,讓你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你一定會發(fā)自內心地感謝大自然恩賜給人們如此美麗的景物與視覺,你會情真真意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才是美的享受才能夠身心愉悅。誰能夠不說人與自然的和諧,在這里幾近完美,達到少有境界呢。怪不得那么多人慕名遠天遠地不怕舟車勞頓來到百里漕觀竹海綠蔭無涯,聽竹濤聲聲悅耳,游天池過神仙日子!
百里漕有不美的過去。
好多年前,要是溝外人到百里漕,看到的完全會是另外一副景象。大山閉塞,溝壑荒僻,山民世代貧窮無以復加?!懊┎莘浚衿瑝?,冬天寒風吹,夏天透太陽;破衣裳,吃粗糧,秋天有飽飯,春天無顆糧;夏光胴,冬烘籠,男女老少都一樣;為找錢花去盜林,為填肚子去開荒,年年歲歲窮不絕,毀了山溝好模樣。”那時候為了生活生存,漕溝里人依賴竹,把竹用到了極致。每年初夏,4月末5月初,是早已缺糧少吃甚至斷炊的人們最盼望的時節(jié)。這時,竹筍新發(fā),可作食物果腹。于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想著法子悄悄進山了。
山林是集體的,屬于國家所有,私人不得伐竹挖筍。
人民公社,生產(chǎn)大隊,生產(chǎn)隊,山,林,土地,什么都是集體的,還包括人。絕對不準社員私自上山挖竹筍!從縣到公社年年發(fā)文,年年開會,年年派人去各生產(chǎn)大隊搞“突然襲擊”,防止農(nóng)民進山挖竹筍。會上說歸說,發(fā)文件歸發(fā)文件,很多下鄉(xiāng)檢查的公社干部卻睜只眼閉只眼。因為他們也是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干部,他們深知農(nóng)民鬧春荒缺糧少吃的艱難,實在不忍心眼看著農(nóng)民望著竹筍挨餓,非得把人餓死不管吧,哪怕“抓現(xiàn)行”,逮住了挖竹筍的人,也會裝著沒看見。農(nóng)民進山挖竹筍,也不是實行“山光政策”,不會見筍統(tǒng)統(tǒng)砍光挖絕,畢竟,山是他們的依靠,總不能讓自己的靠山光光吧。于是,人們在竹筍密集的山上,挑著挖出少量,用砍竹子的彎刀削去殼,將鮮嫩筍肉放進背簍,等背簍裝滿了,然后背回家,周而復始,一次又一次。百里漕山里人挖竹筍不叫“挖”,叫“掰”,或者叫“打”,把筍掰回家后,先用大鐵鍋架起干竹柴火潦煮一遍,撈出來,少量的用清水泡一泡,叫“出水”,然后切成細小段,用酸菜,最好是從野山坡上剛剛拔回來的新鮮野蔥混在一起,放上一點兒豬油爆炒,那鮮味兒美得不得了。當然鮮吃的還是少量,大量的一時吃不了,便放在用竹片編成的搭搭上,讓夏天灼人的太陽暴曬十來天,直到被曬成硬硬筍干,便儲藏在密封的大壇中,以備冬天和第二年春天缺糧時彌補燃眉之急。
山里人掰筍吃筍還有講究,就是以白竹筍為主,盡管各種竹筍很多。慈竹筍澀,不好吃。斑竹少,筍不能吃。水竹和苦竹稀有,筍更不能吃。白竹漫山遍野成林成海,吃它點兒筍算不了什么,不傷竹林根本。當然,還有一些小小毛竹,譬如刺竹的筍每年春秋生長兩次,每根如拇指般大小,等生長到5寸至尺高時,掰下來去殼,切成薄片炒著吃,味道要比白竹筍鮮美好多倍,人們放著這么好的山珍不吃才怪呢。
山里5月天,竹筍瘋長。剛剛打完竹筍,一個星期后不到半個月,筍就長得和成竹一般高,成了嫩竹,只是竹葉還沒有發(fā)出來,當?shù)厝私羞€沒“散籽”。季節(jié)不等人,這時,又該是男男女女社員們都進山“砍料”的時候了。這是生產(chǎn)隊每年一項主要生產(chǎn)勞動和主要收入來源,也是社員們一年里掙高工分的短短幾天,誰都不舍得放過。人們把嫩竹即“料”砍下來,碼在特有的塘子里,面上堆上厚厚石灰,再放滿水,用石灰水浸泡半年,然后將石灰水放掉,用鋤頭在清水中反復捶打洗干凈。這還沒完,還要繼續(xù)將已經(jīng)被泡爛的“料”干碼在塘子里,上面蓋上一層厚厚稻草,稻草上壓上大石頭,讓“料”繼續(xù)發(fā)酵變得十分絨爛,這就可以造紙了。“料”能夠造紙的時候,山里已經(jīng)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季了。當然,造紙還有很多道工序,不說。造出來的紙有“火炮紙”和“二元紙”兩種,都是土紙,人工挑到山外賣給供銷社。那時候,好不容易生產(chǎn)出來一擔紙,卻賣不了幾個錢,六七十斤重重一擔火炮紙,只能賣七八元錢,質量稍好一些的二元紙,一擔的價格也上不了20元。唯其如此,生產(chǎn)隊并沒有別的現(xiàn)金收入,因此,所有社員都盼著到年底用這點不多的賣紙的錢作工分決算分紅,哪怕10分工分只值幾分錢或最好年份值角多兩角錢,一家人辛辛苦苦勞作一年,年終決算時能夠從生產(chǎn)隊分到二三十塊錢,或者幾塊錢,也是一件高興的值得全家人慶幸的事情。因為有的家庭不僅分不到“紅”還倒欠生產(chǎn)隊錢,莫名負債!
無疑,竹,成了百里漕農(nóng)民的生命之根,生存之源。竹,同時是百里漕農(nóng)民家家戶戶的保護神。所有人的房子,不管是茅草房,還是木柱小黑瓦房,墻壁都不會是別的材料,無一毫不例外的都是用竹片編織起來的,靠著竹,為一家人遮風擋雨。
竹,有時候還會成為人們?yōu)樽约好\抗爭、為生存供“氧”的最好的資源。那時候,人們盡管窮慣了,被“大鍋飯”的政策管慣了,但是,如果一家人餓急了,家人病重了,或者家里有別的什么大的問題,實在需要錢了,也會不管不顧,向竹林“出手”。要不然,就沒有別的辦法和出路,就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家人“受苦受難”。于是,人們便開始“瘋狂”,背著政府,背著別人,進山偷砍成竹去山外賣,偷偷砍竹回家削成篾條、削成筷子、做成扇子骨架,或做成其它竹制品,拿到山外去賣。不管什么竹制品,市場價格都低廉得十分可憐,一家人辛辛苦苦干它個10天半個月,精神同時又處于怕別人知道的高度戒備緊張之中,結果還是掙不了幾角幾塊錢,但是畢竟,能夠有一點微薄收入也是好的。你背著我,我背著你,其實大家都心照不宣,大家照干不誤。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我在百里漕山外30華里遠的新勝區(qū)上中學,每周一至周五住校。住校需要生活費,家里沒錢怎么辦?來自竹山溝里的我,自然想到了竹。班上和我要好的一個同學,家就在離中學很近的街道場口上,幾次給我說想到我家住的山上砍些竹子。于是我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放學后把他帶上了山。在我家吃過夜飯后,我們一直沒有睡覺,等到快下半夜時,我?guī)纤€有早準備好的彎刀,趁著月明風高,從寨子溝上山,走到了四方碑山梁下。這里是花廟村通往新勝區(qū)的必經(jīng)之路。這里有一片好白竹林,竹又大又直。我負責挑選最好的竹砍倒,同學負責剔竹丫。下山坡陡,山路崎嶇,加上下半夜月亮落山,兩個都只有十五六歲的少年,各人扛著一捆又長又重的竹子,行走十分困難。我在山里長大,走慣了山間夜路,倒還不覺得很累,我的這個同學可就慘了,老在摔跟頭,他扛的竹本來就比我少很多。沒辦法,我在前面走一陣停一陣,等著他跟上來。將竹扛到他家的時候,天剛麻麻亮,同一個院子里鄰居還沒起床。30里路,我倆足足走了大半宵。同學父親聽到響動趕緊起來打開家門,也不招呼我在他家歇一歇,對我說,你把竹放在我家,等我們賣了后再給你錢。
我什么也沒說,和同學父子告別后,就連黑黢黢一雙手都沒有洗洗,穿著被山上荊棘掛破被竹子上黑垢弄得臟兮兮的破衣裳回了學校。
一個星期不見同學家賣竹子消息,再過了一個星期,還是不見動靜。我可是等著錢用呀,但是礙于情面又不好追問。大概一個半月過去了,同學叫我去他家一趟。我以為去拿錢,很高興。但是了到他家,看到他家屋檐下還放著一捆竹。同學顯得有些不自然,站到一邊默不作聲。他父親指著那捆竹,對我說,這就是你扛來的竹子,我們找了很多人,實在賣不出去。我心里一下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因為眼前這捆又細又少的竹絕不是我冒著風險和勞累一晚上扛來的那捆,其它竹早已經(jīng)不見蹤影,分明是大一些多一些的竹被他們調換了拿走了。但是我不愿意點破,于是對同學和他父親說,你們隨便給一點錢就可以。可能同學父親等的就是這句話,給了我3角錢。
后來直到我參軍離開家鄉(xiāng)前的4年多時間,再沒有上山“偷”過竹賣。即使這次,也是絕無僅有。
當然,貧窮和落后也是有盡頭的。我的百里竹海故鄉(xiāng)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以后,不再窮山惡水,公路通了,山更綠,水更清了,竹海面積在一天天擴大,滿溝早已經(jīng)不見茅草爛瓦房,農(nóng)民們清一色漂亮二層三層小洋樓矗立在風光秀麗“天池”邊,掩映在蔥蘢竹林中。
“吱。”汽車停在了我家老院子前。正在和鄰居們在公路靠里一邊各家剛從山上砍下來碼成高高的竹堆旁忙著趕活兒的家里人看到我,迎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