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河北大學 河北保定 071000
關于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件的幾點思考
——基于風險社會的理論視角
王磊
河北大學 河北保定 071000
得益于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也不斷增強。但是在人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中,與傳統(tǒng)風險迥異的新型風險也不斷出現(xiàn)。風險日益成為了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貝克和吉登斯開創(chuàng)的風險社會理論為我們在社會轉型過程中認識和研究社會風險提供了理論視域。筆者以近期發(fā)生的社會事件為背景材料,基于風險社會理論的幾個視角,對該事件做出幾點分析解讀。
風險社會;現(xiàn)代性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烏爾里?!へ惪私淌谑秋L險社會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在《風險社會》一書中(1986),貝克教授提出了“風險社會”的概念,并在隨后發(fā)表的著作中逐漸豐富了這一理論,形成了風險社會理論的基本內涵。在《風險社會》一書中,貝克教授指出:“風險是一個指明自然終結和傳統(tǒng)終結的概念,換句話說,在自然和傳統(tǒng)失去它們的無限效力并依賴于人的決定的地方,才談得上風險。”[1]在《風險社會再思考》一文中,貝克教授繼續(xù)對“風險”一詞做了八點說明:風險不是毀滅也不是安全或信任,而是對現(xiàn)實的虛擬;風險是充滿危險的未來;風險既是對事實也是對價值的陳述,是二者在數(shù)字化道德中的結合;風險是人為不確定因素的控制與缺乏控制;風險是在認識中領悟到的知識與無知;風險是全球的也是本土的;風險是知識潛在沖擊和癥狀之間的差異;風險是人為混合的世界。[2]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風險”是與人類的行為和決策緊密相關的,或者說二者是相伴相生的。因為,只要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在進行,那么“風險”就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同時,隨著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不斷反復和無限延續(xù),從宏觀上講,“風險”也就貫穿于人類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始終。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面對無時不在的“風險”,人類對于自身的行為和決策以及由此帶來的影響在主觀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感受,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產(chǎn)生反思,并不斷地力求將“風險”最小化。在當下,“風險社會”這一概念不僅是對當代社會生活中微觀層面屢見不鮮的各種社會風險事實的整體性概括,而且可以視作對于現(xiàn)代社會性質特征和客觀狀態(tài)的總結,內涵十分豐富。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各種風險要素也隨之在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環(huán)境的國家和地區(qū)之間流動,這也使得社會風險越來越具有全球性的特征,并進一步對人類的行為和決策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工業(yè)化社會的到來和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諸如核風險、基因風險、生態(tài)風險等新技術風險。除了從技術層面去研究和解決這些社會風險問題,西方社會早就開始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去研究社會風險問題,并由此產(chǎn)生了眾多不同理論視角的風險社會理論。這些有關“風險”的社會理論一方面豐富了我們對于風險社會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對我國的風險社會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在眾多的風險社會理論當中,具有代表性的視角有制度主義視角、建構主義視角和實踐主義視角。這些不同的視角,給我們看待和分析社會風險提供了不同的角度。
(一)制度主義視角下的天津港爆炸事件
風險社會的制度主義者認為,由于“風險”是一個與現(xiàn)代性社會相伴相生的客觀事實,因此可以將其視作現(xiàn)代性社會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的負面效應。同時,“風險”具有內源性,正如貝克教授所說,“風險可以被界定為系統(tǒng)地處理現(xiàn)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險和不安全感的方式”。[3],是一種由于人類社會自身的生產(chǎn)方式和組織結構而產(chǎn)生的危險和不安全感?!帮L險”這一人類社會自身的生產(chǎn)方式和組織結構內的副作用完全能夠在其制度體系內得到解決。
天津港?;繁ㄊ录校苯颖┞读诉@樣一個潛在的問題,那就是人類行為和決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風險急劇上升,對于風險的傳統(tǒng)應急機制面臨失效。在此次事件中,一些危險的化學品在履行了報關手續(xù)之后,置天津港相關危化品存放規(guī)定于不顧,被好幾家公司隨意的堆放在一起。這就一方面增加了?;钒l(fā)生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使得在第一次爆炸發(fā)生后,又發(fā)生了相連的二次爆炸,使得爆炸事件的人員和物資等損失進一步加大。而傳統(tǒng)的應對方式對于這種事件都是噴水滅火??墒窃诓幻魑;贩N類和性質的條件下,為了急于滅火,卻導致水和?;钒l(fā)生了化學反應,引發(fā)了更大范圍的爆炸。這一方面凸顯了?;匪鶎俟疽约案劭诠ぷ魅藛T的安全意識松弛,另一方面也彰顯了加強安全風險規(guī)定執(zhí)行力度和健全應急機制的重要性。因此,在風險社會中,特別是在當前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安全需求不斷升級的過程中,風險管理制度與應急機制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建構主義視角下的天津港爆炸事件
風險社會的建構主義者認為,“風險”具有社會屬性,因此是一個社會層面的概念。貝克教授在關于風險社會“亞政治”的理念表述時認為,政治作為一種形塑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通過民族國家政治體系的有效運轉,社會訴求在政治系統(tǒng)內得以匯聚、決策并予以實施,并進一步將其闡述為“一種是外在于并超越于國家——政府政治體制的代表性制度的政治”。[4]一旦某一類型的“風險”產(chǎn)生重大社會影響,成為社會問題,在社會輿論的關注之下,以切身利益為出發(fā)點,那么與之相關的社會主體會行風險判斷,并展開行動。政府等正式組織依據(jù)自身的職能,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采取行動,弱化不利于自身的“風險”,強化有利于自身的“風險”,趨利避害。與此同時,社會個體成員則容易產(chǎn)生依據(jù)自身主觀情感判斷,組成臨時性組織,致力于弱化和消除“風險”帶來的消極影響。
在此次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件發(fā)生后,?;返陌踩娣乓约拔;繁òl(fā)生后如何自救以及由于危化品爆炸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危害等一些列問題一下子進入了全國人民的視野,并成為了輿論的焦點。除了國家政府部門的正式救援行動和決策之外,還有一些學校積極提供事故災民的安置,社區(qū)組織積極協(xié)助政府調配救災物資,志愿者隊伍積極維護救災秩序并提供幫助,出租車和私家車隊伍積極提供傷者的轉運等等。這些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以及個人也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到本次事故救援當中來。這些基于共同利益的社會主體對于社會風險已經(jīng)有了對己有利和不利的風險判斷共識,因此才能夠團結一致,開展救援??梢哉f,這些不約而同成立的組織和團體積極承擔各自“任務”的行動,實際上是對于事故的理性的判斷,同時也是理性判斷對于行動的導向性影響。這些自愿性的參與到救災活動中來的個人、團體和組織,基于自身情感的判斷,組成了一個個救災活動的臨時性組織,緊緊圍繞政府這個核心的角色,也在扮演著自身的角色。
(三)實踐主義視角下的天津港爆炸事件
風險社會的實踐主義者認為,風險根植于人類的活動當中。風險是人類的社會存在物,寓于“人”之中。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由于主觀的認識情況不同,實踐結果也存在差異,既存在著產(chǎn)生利好的可能性,也存在著產(chǎn)生損害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在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不僅產(chǎn)生著有利于人類的結果,同時也存在著產(chǎn)生不利于人的結果的可能性。風險總是相對于人而言的一個關系性范疇,“指的是一種不確定性的可能狀態(tài),特指一切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相對于人的生存和發(fā)展而言可能形成的一種損害性關系狀態(tài)”。[5]可以說,人類實踐的歷史就是不斷制造風險和化解風險的歷史。
此次天津港?;繁ㄊ录?,不可否認的存在著人為的因素。人類對于化學物質的使用,往往追求其帶來的利好性成果,對于其損害性的
(>>)(<<)一面容易忽視。這一事件就是由于我們對于危化品的管控的具體實踐活動而產(chǎn)生的損害性后果。人類對于?;返目刂颇芰Q定了實踐的水平,也就決定了?;繁ǖ娘L險水平;但是危化品需要人類來實施管控,在技術水平一定的情況下,在實踐的過程中人的行為和決策方式就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按照主體地位的不同,大致的可以劃分為政府有關部門的監(jiān)管不力、港務管理部門的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危化品所屬公司的安全意識淡薄、應急機制不健全等等。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事故發(fā)生時沒有采取正確的妥當?shù)奶幚矸绞胶痛胧泊嬖谥僮魅藛T的失誤、管理人員對事故的嚴重程度估計不足等問題。同時,津港?;繁ㄊ录?,產(chǎn)生了一種損害性關系狀態(tài)。也就是說,在此事件之前,人們對于?;返谋ㄟ@種潛在的風險,警惕性不高,關注度不夠。但是現(xiàn)在不但發(fā)生了這樣的爆炸事故,而且還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以及一定程度的環(huán)境影響,當再次提起這方面的字眼時,社會大眾就會在心理上和意識層面產(chǎn)生警惕,并基于利益的考慮,表達對于此類事故的關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社會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從社會現(xiàn)實來看,我國在從農(nóng)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各種社會風險也悄然到來。從現(xiàn)代性的角度上來講,我國是一個前現(xiàn)代性社會、現(xiàn)代性社會以及成熟現(xiàn)代性社會并存的局面。在風險社會中,潛在的社會風險和突發(fā)事件會切實影響到社會大眾的共同利益,也改變著個人和群體的生命際遇。
目前國務院正在部署本年度的危化品安全隱患專項整治與排查,并討論建立?;钒踩\輸和存放以及監(jiān)管的長效機制。事故的現(xiàn)實是血淋淋的,事故后果是嚴重的,對于我們的教訓也是沉痛的。我們在希望悲劇不再重演的同時,也看到了國家和政府對于治理危化品安全隱患的決心和行動。未來我國應該進入風險治理的時代,應該說,這一事件的發(fā)生,在某種程度上,在引起全社會對于社會風險和突發(fā)事件的熱烈討論的同時,也提高了民眾對于社會風險的關注和警惕,值得我們重新審視當前的應急管理體系。
[1][德]烏爾里?!へ惪酥?何博聞譯.風險社會[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2][3]烏爾里?!へ惪酥?都衛(wèi)東編譯.風險社會再思考[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2(4):46一51.
[3]劉高峰.現(xiàn)代性話語體系下的風險與風險控制[J].河南社會科學,2005,13(2):99一102.
[4][德]烏爾里?!へ惪酥?何博聞譯.風險社會[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P19.
[5][德]烏爾里?!へ惪酥?吳英資等譯.世界風險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P50.
[6]劉巖.風險社會理論新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P146.
王磊(1989—),男,漢族,河北衡水市人,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專業(yè),研究方向:社會學理論、社會工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