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 IMF) 是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它是根據(jù)1944年7月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xié)定》,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截至2012年4月有188個成員國。
該組織宗旨是通過一個常設機構(gòu)來促進國際貨幣合作,為國際貨幣問題的磋商和協(xié)作提供方法;通過國際貿(mào)易的擴大和平衡發(fā)展,把促進和保持成員國的就業(yè)、生產(chǎn)資源的發(fā)展、實際收入的高水平,作為經(jīng)濟政策的首要目標;穩(wěn)定國際匯率,在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價安排,避免競爭性的匯價貶值;協(xié)助成員國建立經(jīng)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mào)易的外匯管制;在有適當保證的條件下,基金組織向成員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diào),而不采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縮短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時間,減輕不平衡的程度等。
它的資金來源于各成員國認繳的份額。各成員國的份額由該組織根據(jù)各國的國民收入、黃金和外匯儲備、進出口貿(mào)易額以及出口的波動性等經(jīng)濟指標確定。成員國的主要權利是按所繳份額的比例借用外匯。每個成員國都有一個與其在世界經(jīng)濟中的比重大致相符的份額。成員國的份額決定其向該組織繳款的最高限額、其投票權和可從該組織獲得貸款的限額。
中國于1945年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該組織的創(chuàng)始國之一。2010年11月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了份額改革方案,中國的份額升至6.39%,投票權升至6.07%,超越 德法英,位列美日之后,得到在這一國際組織中的更大話語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享有提款權,即按所繳份額的一 定比例借用外匯。1969年又創(chuàng)設“特別提款權”的貨幣(記 賬)單位,作為國際流通手段的一個補充,以緩解某些成員的國際收入逆差。特別提款權是基金組織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利。會員國在發(fā)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它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他會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基金組織的貸款,還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 充當國際儲備。但由于其只是一種記帳單位,不是真正貨幣,使用時必須先換成其他貨幣,不能直接用于貿(mào)易或非貿(mào)易的支付。因為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有的普通提款權以外的一種補充,所以稱為特別提款權(SDR)。
注:凡參與讀者評刊者,將本期《讀者有獎評刊表》剪下,填好,寄實踐雜志社黨的教育版編輯部收。凡錯過征訂期的讀者,可直接與本刊聯(lián)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