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馨蔚
中國向他國移民行為對中國國家軟實力的影響
■文/馮馨蔚
摘要軟實力一詞的提出,更新了世人們對于一個國家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實力強弱的概念,它深刻地改變和影響了人們對國際關系的看法。而隨著世界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不同國家人口的跨國界移動和跨國界移民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普遍。人員的交流必然帶來語言、文化、思想的不斷沖擊和交融,這一過程也會帶來國家軟實力的提升或削弱。
關鍵詞軟實力對外移民影響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人員的流動比例也在逐年提高,中國向他國移民的數量也在提升之中。移民去國外的華人在與他國人民和社會的融合之中,會給國外帶去中國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每一個過程都會影響著他國對于中國這個國家的印象和理解,進而影響中國的國家軟實力。想要提高中國國家軟實力,就要增強國家政治價值觀念的吸引力和認同力,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
“軟實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小約瑟夫·奈提出來的。他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了由經濟、軍事、科技實力表現(xiàn)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吸引力體現(xiàn)出來的軟實力。約瑟夫·奈認為軟實力是“一國通過吸引和說服別國服從本國的目標,從而使本國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能力。是一個國家造就一種情勢、使其他國家仿效該國傾向并界定其利益的能力”,這里所強調的是“與人們合作而不是強迫人們服從你的意志”。
軟實力具有非強制性、隱蔽性、相對性、非對抗性等的特點。軟實力是以柔性方式實現(xiàn)國家戰(zhàn)略目標的能力,柔性就是非強制性,這是軟實力區(qū)別于硬實力最根本的地方。軟實力是以吸引、誘導和合作的方式,讓別人做我們希望他們做的事,從而達到最終的目。在運用其實現(xiàn)國家戰(zhàn)略目標時不需要訴諸武力和經濟制裁,軟實力具有的一系列優(yōu)勢和特點,使其在國家對外關系中發(fā)揮著與硬實力截然不同的效果和作用。
軟實力的作用在國際政治中,體現(xiàn)為一個國際行為體以接觸、溝通、交流等非強制方式進行的國際交往與互動。這種國際互動有助于減少誤解,增加了解和互信。通過溝通交往,可以使兩國了解相互關系中是否存在不穩(wěn)定因素或分歧有助于提高相互間的認同度,推動雙方合作的進一步發(fā)展。
“跨國移民”(Transmigrants)是指,那些在跨國活動進程中將移居地同出生地聯(lián)系起來,并維系起多重關系的移民群體。他們的社會場景是以跨越地理、文化和政治的邊界為特征。這些跨國移民通常講兩種或多種語言,在兩個或多個國家擁有直系親屬、社會網絡和事業(yè)基礎,持續(xù)或經常性地跨界交往成為他們謀生的重要手段。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跨國移民趨勢愈加顯著。2014年3月,國務院僑辦宣布,海外華僑華人最新人數已達6000多萬,分布在世界198個國家和地區(qū)。需要明確的是,這6000多萬華僑華人,既包括了歷代定居的華僑華人及其后裔,也包括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后新加入的移民群體,以及臺港澳新移民。1999年后的10年間,中國內地有200萬人合法獲得外國綠卡,其中獲加拿大綠卡者超過40萬。中國跨國移民,大抵包括留學生移民、技術投資移民和家庭、連鎖移民(包括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渠道移民)。這三個移民類別構成當今中國跨國移民群體的主要部分,實踐和推動著中國和住在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聯(lián)系。
1、經濟上促進他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并產生友好信任的心理態(tài)度。經濟移民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建立起多層次的跨國商貿網絡,有益于住在國社會經濟的繁榮,有助于多個目標國之間經濟往來的擴大。近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浙南跨國移民定期地來往于家鄉(xiāng)與住在國之間,以浙江為例,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海外(包括港澳)移民總數達到150多萬人,分布于170個國家和地區(qū),尤以歐洲和美洲人數最多。極大地促進了兩地人口、信息和資金的流動,為原籍地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注入了多方面活力。
2、促進中國與他國文化交流,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國。中國向外移民的成長過程或生活環(huán)境已深深的打上了中國文化的烙印,他們對于中國文化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自己的理解。所以當他們去國外生活時,在與他人交流之時,就會自己分享中國文化和特色,促成了他們幫助各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中國,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分享。
3、開啟了民間政治形態(tài)交流的窗口。華人學者和專業(yè)人士在不同層面推進著所在機構和中國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學習培訓與交流合作項目,從而為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打開方方面面的渠道。當前中國跨國移民的政治推動,固然在各個地區(qū)和不同群體中各有側重,但就現(xiàn)實觀之,移民的政治推動重點仍然在為促進祖籍國和住在國國家關系改善和發(fā)展所做的跨國努力。主要人群是公眾人物或公共知識分子,其作用和影響不小。他們愿意在投入社會事務和公共利益的同時,展現(xiàn)個人才干和社會責任。
4、價值理念的傳播。中國作為古老的東方大國,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受到了亞洲歷史和地域特色的影響,使其產生了自身獨特的思維體系。這樣的思考形式與西方的形式有著顯著的不同之處。移民對外的交流有助于他們更加了解這個國家的外在表現(xiàn)來源,從而在更深層次上產生了對中國的價值理念的理解。從而增加他們對中國的國家了解,進一步產生國家軟實力。
參考文獻:
[1][美]約瑟夫·奈.美國霸權的困惑—為什么美國不能獨斷專行[M].鄭志國等譯,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
[2]劉宏.“跨國華人”的實證分析與理論思考.美國僑網,2009年11月1日.
[3]浙江省委書記端午節(jié)贊華僑捐贈近120億.中新網,2010年6月17日.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