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妙蓉
(西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體育人文社會學
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的倫理風險與規(guī)避
周妙蓉
(西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運動裝備在材料和設計兩個層面的技術創(chuàng)新形成了倫理風險:人的主體性的消亡;公平競爭精神的破壞。倫理風險的成因在于技術創(chuàng)新的趨利性以及體育功利性與技術創(chuàng)新效用性的過度契合。規(guī)避風險的對策:1)對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價值的重新認識;2)適度創(chuàng)新;3)建立倫理規(guī)約機制。
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倫理風險;規(guī)約
自人類進入工業(yè)革命時期以來,科技迅猛發(fā)展已經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基本形態(tài)和運行軌跡。體育作為與人主體價值彰顯密切相關的社會領域,其發(fā)展同樣深受科技發(fā)展的影響。作為體育發(fā)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之一的運動裝備水平已經成為推進體育快速發(fā)展的核心力量。圍繞運動裝備展開的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日益頻繁和深入,運動裝備技術與主體人的融合發(fā)展愈發(fā)常見。由此帶來一個問題,作為主體人自我價值展現方式的體育的價值整體性、獨立性是否會因為運動裝備技術與人主體的融合而受到破壞呢?是否會導致新的體育倫理的風險和危機呢?筆者正是基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而展開,旨在為探索合理發(fā)展現代體育之路,促進現代體育科學發(fā)展,并使之真正為人服務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1.1 材料創(chuàng)新
1.1.1 材料在運動裝備生產中的作用 材料在人類文明發(fā)展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同樣,沒有各種各樣的天然材料或者人造材料,運動裝備的制造幾乎是不太可能的。在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制造運動裝備更是需要各種先進材料。可以說材料之于運動裝備的作用是基礎性的。沒有先進材料,何談運動裝備具有更好的性能,更何談幫助人們獲得良好的運動體驗。材料技術的演化,尤其是當代的新材料技術(如納米技術)的發(fā)展,使得運動裝備越來越呈現出高技術化的趨勢。很多運動項目上已經開始大量使用新材料運動裝備。例如,撐桿經歷了從最早的竹木桿到后來的金屬桿、玻璃鋼桿、尼龍桿、碳素纖維桿的變革。可以明顯看出,運動裝備在材料上的演化是由天然材料逐漸發(fā)展到人工材料,從傳統(tǒng)材料發(fā)展到新材料的過程。人工材料尤其是各種新材料已經構成了運動裝備材料的主體。目前用于運動裝備制造上的新材料包括碳纖維復合材料、阿德米拉纖維、硼纖維、新型陶瓷復合材料、非晶質金屬纖維、單結晶質碳化硅纖維、熱塑性塑料(樹脂)等。
1.1.2 服務于運動裝備的材料技術開發(fā) 人們往往認為運動裝備中出現的材料不過是將化工、金屬加工領域的先進材料技術移植于運動裝備制造的過程罷了。
這種觀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運動裝備材料的來源,但又具有片面性。很多情況下,運動裝備中的新材料的確是其他工業(yè)領域的先進材料的移植、應用,材料技術的創(chuàng)新大多也發(fā)生于其他工業(yè)領域。但是隨著運動裝備制造產業(yè)的發(fā)展,很多新材料的開發(fā)卻是基于制造更好的運動裝備的需要展開。典型案例就是泳裝用萊卡纖維的開發(fā)[1]。由于所有的彈性纖維都對氯敏感,所以許多泳衣在穿著一段時間之后就會起拱,從而失去彈性。杜邦公司專門為泳裝開發(fā)了一種特殊品種的萊卡。這種纖維具有較強的耐氯性能,長時間穿著,泳衣也能保持較好的彈性、舒適性和外觀。
即使是其他工業(yè)領域的先進材料技術的移植應用,也是經過一定改造的。一般是通過不同材料的復合來達到理想狀態(tài)下某種運動裝備應具備的技術效能。例如,理想的撐桿應當輕而且柔韌性好,還要具備一定的硬度、耐扭曲、能量損失小。因此,從這種需求出發(fā),現在的撐桿并不是由單一的某種先進材料組成的,而是由三層增強材料復合而成:外層使用單向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材料,使撐桿質量很輕、硬度高,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疲勞性、最大的能量恢復;中間層使用玻璃纖維網、內層使用玻璃長絲環(huán)繞的環(huán)氧樹脂,使撐桿抗扭曲度增加,改變撐桿端頭玻璃纖維和碳纖維的含量,端頭會更硬。這顯然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移植,而帶有明顯的再創(chuàng)造性質,不能不說是一種創(chuàng)新。
1.2 設計創(chuàng)新
1.2.1 設計在運動裝備生產中的作用 何謂設計?設計是人的意圖與客觀世界相互作用而發(fā)生的一個過程。設計因人的需求、期望、意圖而起,愿望水平機制是一些“選擇機制”。設計的最終目標也不在產品,而在人本身[2]。設計的本質反映為人們尋求最適當的方式來處理源自生活中產生的特定需求,是對人類生存方式和生活樣態(tài)的抉擇行為[3]。
設計(尤其是工業(yè)設計)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包含了設計(包括外觀層設計和功能設計)。設計是運動裝備制造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谶\動裝備的功能性要求,運動裝備的設計創(chuàng)新大多體現于功能層面的設計創(chuàng)新。運動裝備發(fā)展至當下,新材料的使用、制造工藝固然重要,但通過合理的設計則能更好地提高運動裝備的功效,提升運動成績。
例如,在運動服的設計上,功能的實現是設計師應著重考慮的,這包括如下要素[4]:運動狀態(tài)下面料的彈性和牢固性;以運動因素為依據選擇合適的結構分割;通過對運動姿勢的考察來開發(fā)適合運動特點的運動裝專用板型;以運動的人體體態(tài)作為運動裝款式與設計的依據。
1.2.2 運動裝備設計創(chuàng)新 人們一直在通過種種改進設計理念,通過完善運動裝備的構造,完成運動裝備的設計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并不僅僅是款式上的,而且更多的是功能層面的。人們大都相信,好的運動裝備在設計上都應當符合人體工程學、空氣動力學、流體運動學的基本原理。通過更好的設計來提升運動裝備性能,進而擴展市場,已經成為運動裝備供應商們重要的創(chuàng)新目標。
最具代表性的應屬鯊皮泳衣的設計。這種泳衣是由英國SPEEDO(譯名“速比濤”)公司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計算機輔助工程軟件公司ANSYS以及澳大利亞體育運動學院運動科學團隊的研發(fā)成果。通過對鯊魚皮膚的仿生學研究,服裝面料設計者最終成功設計出有利于減小水流阻力的游泳裝面料。不僅如此,鯊皮泳衣還通過種種加強運動者身體流線型的設計來降低游泳時的水流阻力,還能壓縮運動員的肌肉,推遲肌肉乳酸引起的疲勞。實驗表明,鯊皮泳衣的纖維可以減少水流百分之三的阻力,這在百分之一秒決定勝負的游泳比賽中意義非凡。
在運動裝備設計創(chuàng)新上,人們更傾向于通過產品設計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來形成某種產品族。上世紀80年代,耐克公司發(fā)明了劃時代的科技產品“氣墊(AIR)”運動鞋。此后耐克又在此基礎上研發(fā)出了Air Sole、Air Max、Air Zoom、Air Total和Air Tuned等技術。AIR技術經過幾代創(chuàng)新,逐漸成為籃球鞋設計(技術)創(chuàng)新的代表,耐克成為這種氣墊技術的代表品牌。
2.1 人的主體性缺失
體育是主體人以自身為客體、并以客體為目的的人類活動方式。人作為體育的主體是不可否認的[5]。但另外一點不可否認的是,人們一直將運動裝備作為運動過程的一種必要的輔助工具來使用,人類的所有運動項目幾乎都無法缺少運動裝備,有的運動項目則是以運動裝備作為其存在依據,如撐桿跳高運動、自行車運動等[6]。通過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人們實現了不斷超越自我的卓越性目標,但與此同時,運動過程中人的主體性在不斷衰減。
有了更為先進的運動裝備的幫助,人們能夠取得更佳的運動成績。因此越加對運動裝備的相關性能進行“強化”,途徑就是材料和設計層面的技術創(chuàng)新。運動裝備的技術創(chuàng)新帶來了運動成績的飛躍進步。1963年,由于玻璃鋼撐桿的使用,當年撐桿跳高項目的成績提升幅度超過過去20年的總和。可以說,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影響運動成績的關鍵因素。但是隨即產生了兩個問題:
第一,由于運動裝備創(chuàng)新性的材料和設計帶來的成績提升,功勞屬于誰?是歸屬于人類自身,還是歸屬于新技術或新設計?如果歸屬于人類,那么就顯然存在一個邏輯上的問題。如果人們一直使用竹桿來比賽,運動成績定然不會發(fā)展到今天這樣令人自豪的地步。拋開時間維度,比較同一個人使用竹竿和碳素撐桿的運動成績,其結果一目了然。碳素纖維制造的撐桿之于“原始”的竹質撐桿,其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將功勞歸屬于制造運動裝備的新技術、新設計,那么技術創(chuàng)新顯然就成為運動過程必然的主體。
無論怎樣進行歸屬,有一點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技術創(chuàng)新在運動成績提高的客觀過程中,必然有其合理的角色和地位,是運動成績提高的承載者。我們就不得不重新認識人在運動過程中的地位了,既然技術創(chuàng)新取得了其應有的主體地位,那么人的主體地位就必然缺失了。
第二,人真地打破了運動紀錄嗎?在運動過程中,人和運動裝備實質上處于一種“人—運動裝備復合化”狀態(tài)。但是人類所要超越的運動紀錄往往是基于一種相對于現在而言,更為“原始”的“人—運動裝備”的組合狀態(tài)下實現的。第一個撐桿跳高的成績記錄是基于人們使用竹竿的,而后來的人們通過撐桿的技術創(chuàng)新制造出更先進的撐桿,當我們用這種新的撐桿來挑戰(zhàn)用竹竿創(chuàng)造的運動成績時,這種挑戰(zhàn)是否具備其存在意義呢?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其實人類一直并沒有超越自身運動極限很多,只是我們受到了技術的“遮蔽”,從而使人們被假象所迷惑,也被我們自身行為所迷惑。
人們超越的并不是人類自身運動的極限,而僅僅是運動成績,而這些運動成績還是通過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得來的。既然我們不是在超越人類身體運動的極限,那么人在運動過程中到底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所以,可以認為,運動裝備早已取代我們成為運動過程的主角了,人已經淪為配角(或者說是為運動裝備的附庸)了。
上述這兩番詰問實際上已經道出問題的所在了。由于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人在運動過程中應有的主體地位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缺失。技術分有了人主體身份,使人主體性的破碎,從而導致主體性缺失。這種缺失伴隨著技術創(chuàng)新的不斷演化在逐步升級。也就是說,從過程的角度看,人的主體性處于一個不斷衰減的過程。
2.2 公平競爭精神的淪喪
公平競爭可以說是運動競技的核心倫理精神,它要求保證參賽主體的平等性,這種平等主要表現為機會平等。但是,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正在導致公平競爭精神的淪喪。
談及運動競技中的公平競爭精神,不可避免地會談及興奮劑的泛濫與危害。可以說這種藥物技術的創(chuàng)新對公平競爭精神的破壞是不言而喻的,人們對興奮劑的態(tài)度是堅決的,其“非法性”不僅得到了各體育組織的認可,反興奮劑已經成為相關體育組織的重要任務和使命。與興奮劑相比,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往往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在很多比賽中各類高技術運動裝備大行其道,幫助運動員奪取一塊塊獎牌,代表性的就有鯊皮泳衣、納米跑鞋等。
運動裝備已經成為左右比賽進程,運動成績高低的決定性因素。統(tǒng)計顯示,2008年,以“鯊魚皮”為代表的高科技泳衣幫助游泳運動員在長池和短池游泳比賽中共計105次刷新了世界紀錄。流體力學的研究表明,阻力若減少1%,速度可提高0.3%。在兩名運動員水平相當的情況下,穿新式低阻力泳衣的運動員速度可提高0.5 s或更多。這樣的情況并非僅僅出現于泳池,在田徑賽場、在自行車賽場都出現了高技術運動裝備主導賽場,成為運動員取得驕人運動成績的制勝法寶的情況。這些高技術運動裝備引起人們對“公平競爭”熱切關注,對于“鯊魚皮”泳衣以及殘疾人短跑運動員奧斯卡·皮斯托瑞斯的“獵豹”仿生肢的使用,至今仍頗具爭議。
很顯然,運動裝備的技術效能的高低,已經對公平競爭精神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而提升運動裝備的效能正是人們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的首要目標。水平相當者能通過使用更佳的運動裝備來獲取競爭優(yōu)勢,而水平不佳者還能通過運動裝備的使用來提升運動成績,甚至超越那些運動能力確實突出的運動員。例如最新研發(fā)的高爾夫球桿使用了石墨增強環(huán)氧樹脂材料,超大的空心端頭使用了鈦金屬材料,通過改變材料組成,使球桿擊球的速度加快。這些先進技術使得高爾夫運動產生了均衡效應(降低了高爾夫的技巧需求,天賦較低的運動員可以打得更好)。盡管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在某種運動項目上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如非洲的長跑,可是來自其他地區(qū)的人們卻可以通過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來贏得后發(fā)優(yōu)勢,取得更佳運動成績。
如果說所有參加某一比賽的運動員都使用同樣的運動裝備,那么也就沒有必要在此花費筆墨來論述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帶來的公平競爭精神破壞乃至淪喪的問題。但是事實上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造成公平競爭精神的破壞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更多的是一個社會層面的問題。
運動裝備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的,有的運動裝備甚至具有專屬性,僅為某一位運動員專用,如耐克公司為劉翔定制的“紅色魔鞋”。高技術的運動裝備的研發(fā)、生產總是與一定的技術能力、經濟實力聯系在一起的。從國際視角來看,研發(fā)、生產高技術運動裝備的企業(yè)、研究機構大多位于發(fā)達國家,長期以來它們在材料技術、運動裝備設計等領域已經有了豐富的積淀,體育用品業(yè)十分發(fā)達。高技術運動裝備從整體上看還是服務于這些國家的運動員,雖然理論上講,誰都有使用高技術運動裝備的權利,但是限于購買力的緣故,那些發(fā)展中國家的運動員并不能享受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帶來的福祉。由冰島著名殘障人器械公司“奧索”(ossur)研制的獵豹仿生肢[7],由50~80層碳纖維構成,價值1.5萬英鎊,全球的使用者不到300人。
而且即便有人使用,往往也僅限于那些運動能力十分突出的運動員。即使在中國這樣的發(fā)展中大國,高技術運動裝備已經不再罕見,但是從整體上看,還是只有少部分處于競技體育體制“塔尖”的運動員在使用,大量的業(yè)余選手包括許多專業(yè)運動員都無法使用。中國的情況尚且如此,更何談那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遠遜于中國的發(fā)展中國家。
由此可見,科技的全面深度介入,現代體育公平競爭的平衡態(tài)被客觀打破了。由于技術成為決定體育競賽的基本因素,技術占有的不公平必然導致體育競賽基礎的不公平,在遠離公平態(tài)的基礎上進行的體育競賽的公平性就無法得到保證,所以技術使得公平競爭的基礎出現了不公平,從而嚴重削弱了公平競爭精神。正是因為如此,有學者認為,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正在導致公平競爭精神的淪喪[8]。
公平競爭、人道、追求卓越同為體育倫理的核心價值[9]。追求卓越的目標最為直接、最為現實,給人們帶來的回報也最大,因而成為技術創(chuàng)新的首要目標。在競技活動中實現了卓越性,不僅為運動員帶來巨大的精神、物質財富,也提高了代表國、地區(qū)的聲威。在卓越性的光環(huán)下,公平競爭、人道原則雖然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是與實現卓越性目標相比,也暗淡無光。
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是否會有損公平競爭的精神、是否會影響人的主體地位?人們通常不加考慮,為實現卓越性的目標而進行的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已經蒙蔽了人們的雙眼。
3.1 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的趨利性
技術創(chuàng)新具有明顯的趨利性。作為一種經濟行為,其目的是為了獲得潛在的超常商業(yè)利潤。技術經濟、技術管理學界早已將技術創(chuàng)新視為創(chuàng)造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的源泉。技術創(chuàng)新作為企業(yè)經營活動中決定企業(yè)競爭力和生命力的重要一環(huán),沒有技術創(chuàng)新,企業(yè)尤其是科技型企業(yè)面臨著停滯不前甚至倒閉的命運。
目前,運動裝備制造業(yè)越來越重視技術創(chuàng)新的作用。運動裝備的高技術化勢頭可以說就是相關企業(yè)不斷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的結果。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技術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運動裝備企業(yè)的慣常行為,一種常態(tài)行動。進行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的出發(fā)點是為了幫助企業(yè)獲得競爭優(yōu)勢,從而獲取利潤。第四代鯊魚皮泳衣引起的市場格局變化是典型案例[10]。速比濤公司為研發(fā)第四代鯊魚皮泳衣(LR)花費了數百萬英鎊,回報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強烈的市場反響。從日本的市場反應來看,LR已經擊敗很多品牌的泳衣,占據了高端競技泳衣的大部分市場份額。不僅如此,其影響力還波及少年游泳選手和其他相關商品。競技泳裝已經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游泳愛好者接受。日本其他泳裝品牌也在希望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來改變目前的市場格局。美津濃公司宣稱今后將積極開發(fā)“能夠超越LR的泳裝”。迪桑特承認該公司的Arena泳裝確實與LR存在差距,今后將“擺脫傳統(tǒng)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束縛,加強縫制和加工方面的技術創(chuàng)新”。
3.2 體育功利性與技術創(chuàng)新功效性的過度契合
“創(chuàng)新性”運動裝備給體育帶來的功效有目共睹。正是各種先進的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幫助人們取得了在運動成績上的突飛猛進,幫助人們實現獲取優(yōu)勝的目標。這證明了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所具有的突出功效性。當運動技術趨于完善,人們便思考著通過其他途徑來有效提升運動成績。當人們充分認識到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的功效性之后,出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考慮,便會將運動裝備的技術創(chuàng)新不斷向前推進。這種技術創(chuàng)新明顯具有其功利目標。
體育本身就帶有某種功利性。這充分體現于著名的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這句格言承載著人們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實現人類卓越性的理想,而這種理想的實現,關鍵的是要在運動競技中獲取優(yōu)勝。優(yōu)勝似乎成為體育的終極目標。為了獲得優(yōu)勝,人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使用各種更具效能的運動裝備擊敗對手,而不考慮它帶來的種種社會、倫理層面的問題。
而體育這種基于身體活動的社會文化現象,其存在必然受到政治、經濟等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當人們在競技中獲取優(yōu)勝的時候,這種勝利往往會隨之轉化為政治、經濟層面的勝利。體育慢慢異化為獲得金錢的有效途徑、政治立場表達場、取得聲望和地位的手段。政治、經濟對競技優(yōu)勝的反饋促使體育的功利性更進一步加強,演變?yōu)椤皼]有硝煙的戰(zhàn)場”。尤其在體育商業(yè)化、體育職業(yè)化的今天,其勢尤盛。
為了實現優(yōu)勝的功利性目標而進行的運動裝備開發(fā)活動表征了一個重要的進程——體育的功利性和技術創(chuàng)新的功效性由此形成了契合。這種契合的價值基礎就是一種目的性:體育需要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而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又需要通過體育來贏取更大的市場。二者各有各的目的,但是二者均是為了實現各自的功利性目標。在這里要強調的是政治、經濟的作用對契合產生的影響。
在國際政治的背景下,一國的運動員在國際比賽(尤其是在奧運會)中若能取得好成績,將會極大提升國家的榮譽,幫助本國在國際舞臺樹立某種政治形象。國家因此會積極資助本國運動員使用更為先進的運動裝備。途徑通常是采購或者研發(fā)高技術運動裝備。老牌體育強國英國、美國、德國等均有服務于本國運動員的運動裝備開發(fā)機構。
如果某種運動裝備確有幫助人們獲取優(yōu)勝的功效時,人們都會積極地使用它。這對于那些高技術運動裝備而言,可謂開拓出了一片不小的市場。而運動員的使用將運動裝備的功效性傳達給了普通消費者。而且這種傳達,往往還是運動裝備制造商的刻意為之——通過知名運動員的“明星效應”打開普通消費者的市場。
本來,體育功利性運動技術創(chuàng)新功效性的契合有其偶然性。政治、經濟對體育的“入侵”讓體育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契合加劇了。政治和經濟的擾動,本身就是具有相當大的功利性。隨著體育功利性的逐步放大,人們越來越依賴于運動裝備,越來越傾向于改進、創(chuàng)新運動裝備來實現種種功利性目標。
體育功利性和技術創(chuàng)新功效性的契合客觀上存在一個“度”的問題。體育存在的功利性是客觀的,可以說也是難以逾越的——競技必然有優(yōu)勝。通過運動裝備的創(chuàng)新來幫助人們達成優(yōu)勝的目標有其必要性。但我們不能將目光只定在獲取優(yōu)勝上,畢竟體育還有其他價值目標來供我們選擇。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的存在不能僅僅是為了實現那些數據化的記錄。但是體育功利性和技術創(chuàng)新效能性的過度契合將功利性目標極度放大,人們哪里還看得見“公平競爭”和人自身呢?公平競爭精神的喪失和人的主體性的消亡是一個必然的結局。
4.1 對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價值的重新認識
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不僅僅能幫助人們獲取市場競爭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巨大的經濟價值。它還葆有更多的人文價值。不僅是要通過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來實現卓越性,更要通過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保障人在運動過程中避免受到傷害;不僅是服務于專業(yè)運動員,還要服務于大眾的日常健身活動,發(fā)揮其公共效應。
當然實現卓越性的目標本質上也是一種人文目標,但是我們應避免將這一人文目標數據化和唯一化。因此要將提升運動裝備的功效性等現實目標的實現,置于人文關懷的前提下考慮,使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的目標由只注重提升效率逐漸轉變?yōu)樵诖龠M人和諧發(fā)展的人文目標上來,充分彰顯“科技以人為本”。
4.2 適度創(chuàng)新
要有效規(guī)避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所造成的倫理風險,必須確認形成風險的關鍵問題。從前文分析,技術創(chuàng)新功效性與體育功利性的過度契合是倫理風險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堅持適度的創(chuàng)新,控制創(chuàng)新的規(guī)模和速度。合理的契合度對于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和體育均有積極的影響: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的演化為體育帶來了效率的提升;借助于體育這一備受關注的平臺,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豐富了科技創(chuàng)新的內涵,能夠實現科技以人為本的價值目標。規(guī)避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的倫理風險,根本在于控制二者的契合度,使之將契合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
4.3 建立倫理規(guī)約機制
建立倫理規(guī)約機制是防范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倫理風險的現實屏障。技術創(chuàng)新倫理規(guī)約就是指在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過程中,各相關技術行動者、創(chuàng)新活動的參與者們通過相互協(xié)商達成道德共識,并形成一系列倫理原則與規(guī)范,對技術創(chuàng)新進行引導和約束的動態(tài)過程[11]。這要求在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過程中,引入倫理考量,把相應的倫理原則納入技術創(chuàng)新的整個過程,對其進行規(guī)范和管理,規(guī)避傳統(tǒng)技術創(chuàng)新的惟“利”傾向帶來的倫理風險。從企業(yè)倫理、技術倫理、體育倫理等多種維度來對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實施倫理規(guī)范、約束。建構倫理規(guī)約機制是存在現實可能的。首先,就是人們對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帶來的倫理問題有了深入認識,并從制度層面對其進行了約束,國際泳聯禁止高技術泳衣就是典型例證。其次,應用倫理學的興起為運動裝備技術創(chuàng)新倫理規(guī)約奠定了理論基石。
[1]R.斯素.運動用紡織品[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55-56.
[2]朱紅文.“設計哲學”的可能性和意義[J].哲學研究,2001(10): 25-31.
[3]柳冠中,李永春.輪子與設計[J].新美術,2006(2):96-102.
[4]王露.運動裝設計創(chuàng)新[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39.
[5]董傳升.科技奧運的人文價值與困境[J].中國軟科學,2006(4):83-91.
[6]董傳升.技術與人的主體地位的缺失——對“科技奧運”困境的探討之一[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4):60-62.
[7]高科技讓人類無限奔跑[EB/OL].[2015-05-12]http://discover.news.163.com/10/0523/11/67C6SIMM000125LI.html.
[8]董傳升.體育技術化與公平競爭精神的破壞[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1):8-10.
[9]熊文,趙濤.競技體育倫理價值的賦予和確立[J].體育文化導刊,2007(7):57-59.
[10]SPEEDO鯊魚皮橫空出世,改變日本泳裝市場格局[EB/OL].[2015-05-12]http://news.ctei.gov.cn/98062.htm.
[11]王健.現代技術倫理規(guī)約的困境及其消解[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4):82-87.
責任編輯:喬艷春
Ethical Risk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ts Circumvention
ZHOU M iaoro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material and design of sports equipment has caused the ethical risks,that is,the extinction of human subjectivity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fair competition spirit.The reason why ethical risks happen is that the interest-bas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sports utility and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are overly conformed to each other.The strategies to avoid the risks are there-recognition of the innovation values of the sports equipments,moderate innov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thical stipulation mechanism.
sports equipment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thical risks;stipulation
G803
A
1004-0560(2015)04-0053-05
2015-05-12;
:2015-06-02
四川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項目(WHCY2015B7)。
周妙蓉(1974—),女,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與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