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榮光
“重溫”與“踐諾”
文/周榮光
在紀念建黨94周年的日子里,許多地方都組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作為一名黨員,每每參加這樣的活動,總會心潮澎湃,感慨萬千。80字的誓詞不長,卻重如千鈞,鏗然在耳,令人激動不已。
回顧以往,許多優(yōu)秀共產黨人在群眾眼里“像個黨員”,就因為他們堅持履行了對誓詞的踐行。夏明翰說“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董存瑞“為了新中國,前進”,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王進喜說“只要拿下大油田,寧可少活20年”,焦裕祿“心里裝著蘭考人民,惟獨沒有他自己”……從戰(zhàn)爭歲月到和平建設,再到改革開放年代,一串串共產黨員的名字,伴隨著對誓詞的踐行,如群星璀璨,布滿民族精神的長空,散發(fā)出燦爛的光芒。
當然,在一些人身上,入黨時的激情很快泯滅,行動中不僅少有當初承諾的忠誠,甚至背棄誓詞,改弦易轍;還有些人盡管每月也按時繳納黨費,但僅此而已,誓詞早已忘卻,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要求也似乎遙遠。
不可否認,如果手握權柄,面對安逸美好的生活,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誘惑,能否忠于入黨誓詞,既為民除弊興利,又潔身不入濁流?這個考驗并不亞于當年革命先烈面對老虎凳和辣椒水,同樣需要經歷精神“煉獄”。
正因為此,我們需要“重溫”,需要“踐諾”。“重溫”是為了牢記,“踐諾”貴在終生。尤其在和平年代,在安居樂業(yè)的社會環(huán)境中,在普通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倘不能這樣,“重溫”之后無以行,不恪守的人,則已經背棄了當初的信仰,就不配那個光榮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