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曾 穎
最恐怖的婚姻
文_曾 穎
曾穎,職業(yè)影迷,業(yè)余作家。曾在《南方周末》《新京報》《華商報》等數(shù)十家報刊開設專欄,出版作品集十余本,曾獲“冰心兒童圖書獎”“夏衍杯電影劇本獎”等榮譽。現(xiàn)居成都。
結婚五周年紀念日的早晨,尼克·鄧恩來到妹妹瑪戈的酒吧,抱怨他的妻子艾米,認為對方控制欲過于強烈,讓他有窒息的感覺,加之自己失業(yè)在家,一切皆不如意。他對自己的婚姻全然看不到希望,而又想不出辦法來解決。就在妹妹勸慰他的時候,愛管閑事的鄰居打來電話,告訴尼克他家里的貓?zhí)映鰜砹?。尼克急急忙忙趕回家,發(fā)現(xiàn)妻子艾米不見了,家里一片狼藉,有明顯的暴力入侵跡象。
這是電影《消失的愛人》的開頭,這部改編自吉莉安·弗琳同名暢銷書的電影,由著名導演大衛(wèi)·芬奇執(zhí)導。
圍繞這個“消失的愛人”,大衛(wèi)·芬奇用他一貫神秘與機巧的手法,將線索指向三個不同的方向:尼克認為艾米的失蹤有可能是附近的流浪漢所為;艾米遠道而來的父母則認為,可能是艾米婚前的追求者所為,因為艾米作為一本暢銷卡通書的原型人物,一直受到眾多傾慕者的追求,而其中有一位特別狂熱,之前有過騷擾行為,而且就居住在離她家不遠的地方;而負責調查此案的女探員卻有全然不同的看法,作為一個有過失敗婚姻經(jīng)歷的女性,她認為艾米的失蹤絕非劫持或情仇那么簡單,而可能與尼克和艾米看似恩愛卻暗藏危機的婚姻有關。
各路人馬按照各自不同的思路開始調查和搜尋。媒體也開始進行各種香艷、驚悚的推理和猜測。一檔熱門電視節(jié)目的主持人,更是依靠強大的想象力,展開了媒體審判,利用各種捕風捉影的線索進行推理,一步步將案件從失蹤案推向一起謀殺案,而兇手直指丈夫尼克—在眾人眼中,他對妻子的失蹤表現(xiàn)淡漠,甚至還有不易察覺的如釋重負。
人們用懷疑的目光對尼克進行審視,發(fā)現(xiàn)其嫌疑越來越大。警方在尼克父親家的雜物間里發(fā)現(xiàn)了一本燒得半殘的日記,在日記中,艾米記錄了她與尼克面臨的情感危機,寫下了自己內心的恐懼:“我擔心他會殺了我!”
所有的蛛絲馬跡,都指向“尼克對婚姻厭倦而產(chǎn)生殺妻念頭”。媒體更是不遺余力,找出艾米的好友來證明艾米對尼克的恐懼。輿論風暴讓尼克陷入百口莫辯的尷尬境地,而就在這個時候,又雪上加霜地曝出尼克有一個年輕的情人。警方則從尼克家精心打掃過的廚房里,發(fā)現(xiàn)了殘留的血跡,其血型與艾米的吻合……
所有證據(jù)都支持尼克是殺妻兇手,在沒有廢除死刑的密蘇里州,尼克很可能因此而送命。這讓他再也不敢掉以輕心,于是不惜代價請全國最有經(jīng)驗的律師為其支著。尼克堅信妻子沒有死,他懷疑整個事件,就是有人針對他專門布的局。
他的直覺沒錯。就在他被整得焦頭爛額,面臨重罪指控時,在很遠的地方,“失蹤”的艾米卻駕著車一路狂奔。所有針對尼克的證據(jù),包括日記、廚房里的血跡以及好友的證言,都是她親手設計的,是對尼克的報復。她無法容忍尼克用當年追求她的方式,和另一個女孩戀愛。她用長時間的隱忍和策劃,為尼克編織了一個巨大的陷阱。
焦頭爛額的尼克在警方和媒體的步步緊逼之下,終于下定決心,接受知名電視欄目的專訪。在專訪中,他坦率地承認自己是個混蛋,并表示希望艾米能重回自己身邊。
這番情勢所迫下的“真情”表白,不僅打動了許多觀眾,也打動了電視機前密切關注事件動態(tài)的艾米。她開始籌劃如何重新回到尼克身邊……艾米帶著滿身鮮血和巨大的謊言回歸原來的生活,但她和尼克發(fā)現(xiàn),即便外表可以平靜,他們的內心卻再難以平和。他們可以合力騙過警方和公眾,卻瞞不過自己的心。
電影以一個貌合神離的開放式結尾,將一大堆困惑與糾結擺在觀眾面前。這是最恐怖的結局—兩個彼此不愛的人,無法幸福,卻又不得不在一起。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被大衛(wèi)·芬奇以尖銳的方式提出來,考問著銀幕前極可能被相似的問題困擾著的人們。雖然大家還沒有走到要用電影中那種瘋狂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的地步,但在無數(shù)沉悶而矛盾重重的現(xiàn)代婚姻里,又有多少人早已無數(shù)次地想象出比電影中更瘋狂的情節(jié),只是沒有大膽實施而已。而大衛(wèi)·芬奇的不同凡響之處,就在于將那些癡男怨女的白日夢,直觀地投射在銀幕上,讓人產(chǎn)生共鳴,更讓人反思—現(xiàn)代人的愛情與婚姻,究竟出了什么問題?我們究竟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去面對易破碎的愛情?
電影中尼克與艾米的這一段對話令人印象深刻—
尼克:我們相互折磨,相互控制,這樣有什么意義?
艾米:這就是婚姻。
這段令人渾身發(fā)冷的對話,被某些人誤讀為對婚姻的控訴。事實上,相互折磨、相互控制并不是婚姻的本質,而是出了問題的婚姻的表象。只可惜艾米這個從小在嬌寵和過度關注中長大、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女人,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根源。
當然,大衛(wèi)·芬奇勞神費力拍這樣一部電影,顯然不是為了對艾米這樣的女人進行道德審判,而是一種提醒和警示:現(xiàn)代社會日漸扭曲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情感、婚姻以及家庭結構。越來越多的隱性問題,潛伏于我們的生活中,威脅著我們的身心和情感。像艾米設計的那些充滿了各種奇思的危險游戲,是每一個怨婦心中都有的一種意淫,充斥于在現(xiàn)實婚姻和情感面前深感無力的人的心中。他們也許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靠咬牙切齒地想象,找到短暫的發(fā)泄快感和極易打破的小小平衡。而大衛(wèi)·芬奇的過人之處,就是將這種不可捉摸的情緒和困惑,用一種流暢而好看的方式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這對于盛產(chǎn)家庭倫理劇的中國影視界,多少有一些啟示—平凡的生活背后,總有一些不平常的東西,以令我們驚心的方式存在著。重要的是,如何抓住它并展現(xiàn)出來,然后引起人們的反思,并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