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義
“胡”的意思是什么?有的同學(xué)可能會望文生義,認為是“古代的月亮”。
這樣的理解就錯了。其實,“胡”是形聲字,本義是獸脖子下的垂肉。因獸多長著長毛,引申指人的胡須,又引申泛指西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如“胡人”,漢代以后又泛指外國人。又因胡須散亂,唐代以后引申指隨意亂來,如“胡說”“胡說八道”。
胡人、胡馬
胡,中國古代對西、北部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
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他的詩作《出塞》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怎樣才能讓人民從困苦中解脫呢?詩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將軍?!暗过埑秋w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倘若攻襲龍城的衛(wèi)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胡人的騎兵跨越陰山。“龍城”指奇襲匈奴圣地龍城的名將衛(wèi)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褒埑秋w將”并不只一人,實指衛(wèi)青和李廣,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擊匈奴的名將。“不教”,不允許;“胡馬”,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岸汝幧健?,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胡說、胡圖圖
“胡說”一詞始于東晉之后,這時候,居住在西北的主要有匈奴、鮮卑等少數(shù)民族。由于漢族封建統(tǒng)治者說話、辦事完全以當(dāng)時的漢族封建禮法為依據(jù),而胡人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并不以漢人的說話、辦事為依據(jù),所以當(dāng)時的漢人把胡人的禮教稱之為“胡說”“胡來”。這兩個詞反映了當(dāng)時封建統(tǒng)治者對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歧視。到后來,把漢人的一些不符合規(guī)定的說法和做法也稱之為“胡說”“胡來”了。
同學(xué)們都非常喜歡看動畫片《大耳朵圖圖》,小主人公是一個機靈、淘氣的聰明小孩,名叫胡圖圖,他天生快樂,對周圍的事物非常好奇,并且還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超強的想象力,他的言行常常讓人大跌眼鏡。
“我是圖圖小淘氣,面對世界很好奇,我有問題數(shù)不清,咕嘰咕嘰冒不停。為什么小孩要聽話?為什么爸爸愛媽媽?為什么看見冰激凌就讓人口水流不停?牛奶果汁放冰箱,為什么變得涼又冰?我把美夢放冰箱,長大再拿行不行?什么動物跑得快?什么花兒向陽開?什么喜歡蹦蹦跳?什么它會咕咕叫……”胡圖圖有很多的“胡圖想法”,我們從圖圖的身上也能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請認真書寫“胡圖”兩個字,寫的時候請注意:
胡:左小右大,上齊下不齊。
圖:外框?qū)懶⌒?,兩豎呈相向之勢,被包部分宜靠上書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