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芳
每個時代的服飾都能體現(xiàn)一定的時代特色,清朝作為中華文明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一個王朝,其服飾也同樣令世人矚目。清代的服飾不僅在做工上十分精良,而且服飾材料也非常講究,色彩的絢麗及紋樣的華貴,給人一種詳和而又尊貴之感,體現(xiàn)了一定的美學(xué)特征。由于滿族人的生活方式與漢族人大有不同,因而在服飾上也并不統(tǒng)一,自從入主中原后,滿族人的服飾開始有了很大的變化,在服裝的色彩及紋樣上下了很大的苦心,不斷追求服飾的外在美。不管是服侍上的花紋還是飾品,或帽子上的花翎等,都與民族的倫理道德深有關(guān)聯(lián)。隨著多元文化的不斷融合,清代服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fēng)格,成了一個時代的特色產(chǎn)物。本文將從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清代服飾出發(fā)展開論述。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皇帝的服飾非常講究,朝服是通身長袍,配上披領(lǐng)和箭袖,而衣服的袖子、衣身和披領(lǐng)都繡上金龍,這種朝服的形式與滿族人的生活習(xí)慣有關(guān),滿族人生活在我國的東北,種植業(yè)較少,多以漁獵為生,人們?yōu)榱吮阌隍T馬狩獵,便將服飾改成了寬大的長袍,而衣袖卻比較瘦窄,這種結(jié)合方式大大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狩獵活動,在衣服的領(lǐng)子處僅僅縫制了圓形的領(lǐng)口,并配上一條可以摘除的活動式的衣領(lǐng),兩個袖口處還加上了挽起的袖頭?;实墼诔麓┑氖浅7信酆凸觾煞N,常服的紋飾和顏色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皇上想穿什么樣的,下人便做成什么樣的。衣料也都采用單色織花,取富貴吉祥之意。[1]
除了衣服外,皇帝的冠帽也很有講究,總的來看,有朝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和吉服冠四種,并且冬天和夏天所戴的冠帽也不一樣,夏天戴的冠帽形狀是缽形,這種冠帽是由竹絲、玉草和藤編制而成,帽的頂部是柱子的形狀,一共有三層,每一層都是四條金龍抱在一起,每條金龍的口中都含有一顆東珠,帽頂上再端著一顆大東珠,另外,在帽子的邊沿上還嵌著15顆龍珠,前面有7顆東珠。冬天戴的冠帽形狀是卷檐式,是由黑狐皮、海龍和熏貂編制而成,外面是紅色的絲絨,中間是三層金頂,每一層都鑲嵌著一顆大東珠,金頂?shù)乃闹荑偳吨臈l金龍,金龍的頭部和背部都鑲嵌著一顆大東珠,每條金龍的口中也銜著一顆大東珠。穿朝服時,皇帝要戴朝珠,不同的場合為皇帝配有不同材料做成的龍珠,朝珠總共有108顆,每隔27顆便穿上一顆大珠,這顆大珠被稱為“佛頭”。
電視劇《雍正王朝》劇照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除了皇帝的服飾讓人印象深刻之外,皇子、皇室宗親的服飾也同樣引人注目?;首拥某c皇帝的朝服大體相似,只是在朝冠、朝帶和朝珠上的紋樣略有不同?;首拥某旧戏譃閮煞N形式,但這兩種形式的朝服都是金黃色。與朝服一樣,皇子的朝冠也分為兩種形式,分別與朝服相匹配,而皇子的朝珠與皇帝的朝珠相比,大致上是相同的,但是對于朝珠也有嚴格的規(guī)定,那就是皇子不允許用東珠,除了東珠,其他的皇子可以任意使用,不能用明黃色,只能用金黃色?;首佑袑S玫姆?,那就是龍褂,它的作用大致等同于補服。眾貝勒的服飾也與普通平民百姓區(qū)分開來,都是將服披肩領(lǐng),所佩戴的冠頂也都是金頂,金頂之上加上寶石和東珠,這是對皇室宗親等級上的一種劃分。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后宮婦女的服飾也有官服,同男子一樣,她們也有朝服和吉服的區(qū)別,并且服裝的穿戴也是有等級之分的,不同身份的人所穿的服飾不一樣,穿戴的飾物也不一樣,而且衣服上的圖案等也有區(qū)分。婦女的官服是根據(jù)婦女的特點來定制的,還會添加一些飾物來作點綴,突出女性的美感,如彩蛻、領(lǐng)約和金約等。在該電視劇中,后宮等級森嚴,上到皇后、貴妃,下到妃、嬪,都是按照統(tǒng)一的著裝制度來進行日常衣物的穿戴,不能越矩?;侍蠛突屎蟮姆b有朝袍、朝冠、朝褂、朝裙和朝珠等組成,朝袍也有冬夏之分,與夏天不同的是,冬季的朝袍會另加貂緣,在穿戴朝袍時,需要與朝褂相配套?;侍蠛突屎蟮姆b上主要有三種圖案裝飾,每種圖案各有風(fēng)格,其中金龍九條,上面繪以五色云紋,下面再以八寶立水做裝飾,龍褂的領(lǐng)子是圓的,對襟,左右開,而且長袍的繡端還是平直的。[2]皇太后和皇后的常服與貴婦的服飾基本相似,沒有很大的區(qū)別。不管是領(lǐng)子、衣襟、袖子還是衣襟的邊緣,都繡上了花邊,以此作為區(qū)分。并且她們的常服相較普通的貴族婦女服飾要寬松一些,尤其是衣服的下擺和衣袖。除了皇太后和皇后,皇貴妃、貴妃和妃嬪等人的吉服與皇后的服飾大體上是相同的,只是因為身份和等級不同,便在服飾上的色彩、紋樣等方面有些許不同,以此來區(qū)分身份。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官員的禮服袍是蟒袍,上至皇親貴族,下至七品官員,都備有蟒袍,這些官員的蟒袍因顏色和蟒的多少來區(qū)分彼此的身份地位和等級。比如,皇子的蟒袍著以金黃色,親王等蟒袍的顏色則是石青色或藍色,而他們的蟒袍上統(tǒng)一繡九條蟒。一品至七品官的蟒袍則根據(jù)官位的等級來縫制,并且統(tǒng)一不許用金黃色,八品以下的官員則不允許繡蟒。官員在參加出師、告捷和三大節(jié)時,必須穿蟒袍,清代官員重要的官服事補服,而補服在區(qū)分官位高低上則是通過裝飾上的不同圖案。各級官員的補服都采用方形的補子,門襟上有五顆紐扣,外衣也比較寬松,在當(dāng)時,人們稱之為外套。百官的帽子也有冬夏之分,冬天戴的叫暖帽,夏天戴的叫涼帽,帽的形狀也是喇叭式的。不同等級的官員之間的區(qū)分主要是在冒頂上,冒頂上有頂珠和翎枝,這就是象征著官員身份的“ 頂戴花翎”。在清朝,花翎非常重要,有的官員在為朝廷做出了較大貢獻時[3],皇上都會以花翎作為獎賞,只有有功勛的人才能得到此物?!绊敶骰帷痹谇宄且环N身份顯赫的象征。在當(dāng)時,還有行褂,這種褂子沒有腰長,也是俗稱的“馬褂”。清朝的皇帝都十分重視“黃馬褂”,常常將此作為獎賞之物給朝廷的功臣,而被獎賞之人,也會將此視為無上的殊榮。披領(lǐng)是披在身上的一種服飾,形狀是菱角形,上面會繡上紋彩,文武百官會在大禮時穿戴。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一般男服有袍、褂、襖、衫、馬甲、褲等。長袍又稱旗袍,原是滿族衣著中最具代表性的服裝。清兵入關(guān)后,全國軍民在必須“剃發(fā)易服”的命令下,漢族也迅速改變了原來寬袍大袖的衣式,代之以這種長袍。旗袍于是成為全國統(tǒng)一的服式,成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的服裝。與長袍配套穿著的是馬褂或馬甲,罩于長袍之外。清代男子不分長幼,一年四季都要戴帽,這可能與滿族的習(xí)俗有關(guān)。最常見的是瓜皮帽,瓜皮帽系沿襲明代的六合一統(tǒng)帽而來,又名小帽、便帽、秋帽。帽子作瓜棱形圓頂,下承帽檐,紅絨結(jié)頂。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婦女的冠服與男子的冠服大致一樣,只是冠飾有些許差別。在清朝,婦女服飾中等級最高的便是皇太后、皇后,其次是公主、郡主等皇族貴婦,下面才是一些品官夫人。女子的服飾也分冬夏兩種,不同的季節(jié)穿戴也不一樣,但總體而言都是大同小異,與等級高的皇宮貴族服飾相比,她們的服飾就要簡單許多,雖簡單但依舊不失美感,在布料和造型上也是頗有講究,襯出女性的美感。旗女皇族命婦朝服與男子朝服基本相同,唯霞帔為女子專用。清代滿族女子一般服飾有長袍、馬甲、馬褂、圍巾等。[4]滿族女子著直身長袍,長袍有二式,襯衣和氅衣。清代女式襯衣為圓領(lǐng)、右衽、捻襟、直身、平袖、無開禊、有五個紐扣的長衣,袖子形式有舒袖(袖長至腕)、半寬袖(短寬袖口加接二層袖頭)兩類,袖口內(nèi)再另加飾袖頭。
清代的服飾在我國服裝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這個朝代服裝的特性是我國服裝文化變革的重要一環(huán)。清代服飾的變化,是因其特殊的歷史背景而促成的,不管是服飾的特點上,還是對后世的影響上,這個朝代的服飾都是一種有時代精神的產(chǎn)物。民族文化中服飾文化不可或缺,衣裝服飾對人們來說至關(guān)重要,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面貌及文化狀況。[5]清代的服飾留下了清朝深深的烙印,對現(xiàn)代服飾的進步和發(fā)展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同時也成為了我國民族文化的一種象征。
[1]吳振域.清朝百官冠制[J].文史知識,2012(5):21-22.
[2]何本方.清代官服中的袍與褂[J].文史知識,1987(2).
[3]李英華.清代冠服制度的特點[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3(5):54.
[4]常曉輝.滿族服飾與皇權(quán)[J].滿族研究,2012(8):78-79.
[5]劉金庫,李燕.官服補子淺論[J].遼海文物學(xué)刊,2012(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