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偉,鄭錫良,梁森苗,任海英,戚行江*,戚來國
(1.諸暨市大唐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浙江諸暨 311800;2.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3.諸暨市聯(lián)潤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浙江諸暨 311800)
楊梅品種在諸暨引種試驗
馮 偉1,鄭錫良2,梁森苗2,任海英2,戚行江2*,戚來國3
(1.諸暨市大唐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浙江諸暨 311800;2.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3.諸暨市聯(lián)潤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浙江諸暨 311800)
2008年引進黑晶、晚薺蜜梅、荸薺種、東魁等4個楊梅品種在諸暨試種,試驗表明其生長、結果表現(xiàn)良好,且適應性強。于2011年開始陸續(xù)結果,黑晶、晚薺蜜梅、荸薺種、東魁等品種在諸暨生長發(fā)育正常,物候期大致相同,成熟期荸薺種、晚薺蜜梅最早,分別為6月5日和6月8日,東魁最遲,為6月14日;4個品種果實品質俱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50%~13.87%,商品性好,均可作為鮮食品種栽培,并適宜在諸暨丘陵山地推廣種植。
楊梅;品種;引種;栽培
楊梅(Myrica rubra)是我國南方最具特色的果樹,其果實甜酸適口,風味獨特,深受消費者青睞,同時又是重要的觀賞樹種和生態(tài)樹種。因其良好的經濟與生態(tài)效益,楊梅已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qū)果業(yè)發(fā)展的熱點樹種。目前浙江省楊梅栽培面積73 000 hm2,是浙江省僅次于柑橘的第2大果樹種類,也是廣大山區(qū)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yè)之一[1_2]。
水果產業(yè)是諸暨農業(yè)主導產業(yè)之一,隨著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及休閑觀光農業(yè)興起,近年來各地紛紛發(fā)展楊梅生產。2008年引入黑晶、晚薺蜜梅、荸薺種、東魁等4個楊梅品種在諸暨王家井鎮(zhèn)中俞村試種,并對其植物學特征及農藝性狀進行觀察,以期為諸暨發(fā)展楊梅產業(yè)提供參考,現(xiàn)將4個楊梅品種在諸暨的試種結果總結如下。
1.1 品種及試驗地概況
2008年4月引入楊梅品種黑晶、晚薺蜜梅、荸薺種和東魁。
試驗地位于諸暨市東南部,設在王家井鎮(zhèn)新壁水庫諸暨市聯(lián)潤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楊梅生產基地,地理坐標為119°53'_120°32'E,29°21'_29° 59'N,境內為丘陵山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較多,光照充足。2008_2013年間平均氣溫為17.3℃,年降水量1 482.3 mm,年降水日數158.3 d,相對濕度74.1%,年日照1 866.3 h,年無霜期261 d。楊梅基地坡向西南面,坡度25°~30°,土壤為紅黃砂性壤土,2014年土壤檢測結果為土層0~20 cm,pH值4.6,有機質含量為9.3 g·kg_1,全氮為0.56 g·kg_1,有效磷12.8 mg·kg_1,速效鉀23.0 mg·kg_1,境內有竹林、松樹林、香榧等植物。
1.2 栽植方法
2008年4月采用密植栽培方法,種植密度:黑晶株行距3 m×3.5 m,晚薺蜜梅株行距3.5 m×4 m,荸薺種株行距3.5 m×4 m,東魁株行距4 m×4 m。果樹管理一般,植株任其自然生長。
1.3 物候期觀察
每年觀察記錄品種的物候期,記錄數據項目包括株高、冠徑、不同季節(jié)新梢抽生時期、葉芽萌動期、葉片大小、開花期、結果期及成熟期等。
1.4 果實取樣及品質測定方法
果實成熟期,對各品種果實進行隨機采樣,并于室內測定縱徑、橫徑、單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總糖、總酸等指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日本Atago產的PR-101a便攜式數顯糖度儀測定,每品種取25個果實的平均值,總糖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總酸采用NaOH滴定法測定。
1.5 單株產量計算方法
以每品種選擇5株結果性狀相近的樹進行分批分次采收成熟果稱重統(tǒng)計株產。
2.1 物候期與植物學特征
經過幾年觀察可知,黑晶、晚薺蜜梅、荸薺種、東魁等品種在諸暨均生長發(fā)育正常,物候期大致相同,1年抽梢3次,以春、夏梢結果為主。3月中下旬葉芽萌動,4月上旬發(fā)芽,4月上中旬春梢開始生長,抽長期在4月8日至5月18日,7月上中旬抽發(fā)夏梢,抽長期在7月8日至8月15日,8月中旬抽發(fā)秋梢,抽長期在8月10日至10月10日,開花期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開花,花期約30 d左右。初花期晚薺蜜梅與荸薺種相近,較黑晶、東魁早3~7 d;成熟期差異明顯,最早為荸薺種,6月5日成熟,最遲為東魁,6月14日成熟。按成熟期早晚依次排列分別為荸薺種、晚薺蜜梅、黑晶和東魁(表1)。
表1 不同品種楊梅的物候期及植物學特征
從調查結果看出,不同品種的樹勢具有明顯差異。黑晶樹勢較弱,平均樹高2.47 m,樹姿開張,樹冠圓頭形,枝條稀疏,且枝梢較粗。荸薺種樹勢中庸,晚薺蜜梅與東魁樹勢強,抽枝旺,枝葉茂盛。黑晶樹冠較小,東西徑×南北徑為2.35 m× 2.05 m,較其他品種矮小,且葉片較大,葉長8.51 cm,葉寬2.56 cm,較荸薺種與晚薺蜜梅大,略小于東魁。幾個品種的植物學特征與其原產地相似,適應性好。
2.2 果實品質性狀
由表2可知,品種間果實大小差異較大,東魁果實最大,荸薺種最小。黑晶果核略大,果核重1.14 g,相比可食率較低,為91.75%,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為13.87%,其他品種可食率在93.23%~93.72%。黑晶與晚薺蜜梅果面光亮美觀,果實圓正,商品性極佳,肉質細軟,汁液多,甜酸適口,風味濃。
表2 果實經濟性狀比較
2.3 產量
由表3可知,黑晶結果較早,種植后第4年開始結果,株產量1.42 kg,較其他品種結果提早1~2年;東魁結果較遲,種植后第6年開始結果;晚薺蜜梅、荸薺種結果性好,株產重分別為25.82和30.28 kg。黑晶幼年樹徒長枝少,花芽形成早,其產量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結果初期。與荸薺種等品種相比,表現(xiàn)出良好的早果性。黑晶適于密植栽培,按2014年調查數據測算667 m2產量可達1 700 kg。東魁樹勢強,生長過旺,幼年樹徒長枝較多,不宜形成花芽,需加強控梢與修剪等技術管理。
表3 不同楊梅品種的產量表現(xiàn)
引進的4個楊梅品種經過幾年的種植試驗,生長、結果、品質等綜合性狀表現(xiàn)良好,品種間果實性狀特征與原產地表現(xiàn)相似[1,3_8]。但果實普遍偏小,可能與諸暨的氣候條件有關。黑晶種植后第4年開始陸續(xù)結果,晚薺蜜梅、荸薺種楊梅種植后第5年開始結果,且結果性好。東魁表現(xiàn)徒長枝多,花芽不宜形成,幾個品種果實風味俱佳,均可作為鮮食品種栽培,并適宜諸暨丘陵山地推廣種植。但在相同栽培管理下,由于品種特性不同,與其原產地表現(xiàn)有差異,需進一步對品種的配套栽培技術進行研究,以達到品種特性與優(yōu)良性狀的發(fā)揮。黑晶樹勢中庸,徒長枝少,花芽形成早,需加強肥水管理,一般3年生樹就有少量結果,并適于密植栽培;東魁生長勢旺,肥水管理應按“前促后控”原則,3~4年生樹應以枝梢調控與修剪等技術控制樹勢,促進花芽形成,提早結果。
[1] 鄭錫良,謝小波,求盈盈,等.黑晶楊梅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0(3):494_496.
[2] 梁森苗,戚行江,鄭錫良,等.無公害楊梅的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J].中國南方果樹,2004,33(4):36_38.
[3] 王濤,謝小波,戚行江,等.烏梅類楊梅大果型新品種“黑晶”的選育[J].中國南方果樹,2008,37(1):29_30.
[4] 戚行江,梁森苗,鄭錫良,等.優(yōu)質晚熟楊梅新品種‘晚薺蜜梅’[J].園藝學報,2004,31(1):136.
[5] 盧義華.東魁楊梅引種表現(xiàn)及主要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2(10):27_29.
[6] 吳振旺,唐征,熊自力.荸薺種楊梅生長結果習性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00,29(5):37.
[7] 李國華,鐘進良,黃鑫文,等.東魁楊梅引種初報[J].中國南方果樹,2004,33(5):60.
[8] 梁森苗,戚行江,鄭錫良,等.楊梅生理生態(tài)的適應性[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5(4):329_331.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667.6
B
0528-9017(2015)02-0199-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215
2014-09-26
國家公益性行業(yè)(農業(yè))科研專項經費項目(201203089)
馮 偉(1963_),浙江諸暨人,農藝師,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E-mail:fengwei5088@sina.com。
戚行江。E-mail:qixj@mail.zaas.ac.cn。
文獻著錄格式:馮偉,鄭錫良,梁森苗,等.楊梅品種在諸暨引種試驗[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5,56(2):199_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