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朝參”議事制度
古代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的“家天下”,皇帝自稱天子,其實他是真正的明白人,知道“一個人拍腦袋”的局限性,于是有了“朝參”和“集議”?!俺瘏ⅰ庇纸小俺瘯?,“集議”也稱“議會”——這便是古代中國決策國家大事的議事制度。
“朝參”由皇帝親自主持,是小范圍的議事形式。原本是百官進入皇帝的辦公大殿參拜皇帝的一種形式,古裝戲中常出現(xiàn)君臣在朝廷上問答的場景,其實就是“朝會”。一般在進行重要的人事任免和重大的工作安排、典章頒布時,皇帝都會開“朝會”。有資格參加“朝會”的都是“三公”、“九卿”,最低也得是正五品官員?!俺瘏ⅰ睂嶋H上是一種御前會議或內閣會議,時間不長,但相對頻繁。到了唐代,“朝參”被制度化,變成了“早朝”,每日或隔日舉行。
“集議”則由“三公”們或地位相當于“三公”的大臣主持,皇帝一般不參加。“集議”實際上是應皇帝的要求或同意才開的,其規(guī)??纱罂尚。瑓叩挠懻摲秶蛢热菹鄬碗s,“集議”通過的議案都是要認真執(zhí)行的。
(摘自《遼寧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