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
溫潤如玉 風范長存——懷念甘幼玶教授
●黃健
甘幼玶教授出生于廣西一個壯族教育世家,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由國家公費選送到歐洲的留學生和美國的訪問學者,廣西大學培養(yǎng)的教授;是第一個成為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學生的廣西人;是第一個翻譯楊振寧博士的著作 《讀書教學四十年》和 《三十五年心路》的教授,是第一個把楊振寧博士邀請到廣西考察訪問并作為廣西大學特聘教授楊振寧博士的聯(lián)系人;是第一個系統(tǒng)介紹楊振寧博士成長道路,治學方法,科學成就,辯證思維的廣西學者。
2015年10月9日晚上我出差回到南寧,接到自治區(qū)教育廳老干部處打來的電話,告之甘幼玶老師因心臟病突發(fā),在加拿大不幸去世。放下電話,心中一陣悲痛,沉浸片刻,我的思緒回到與甘幼玶老師30多年的師生友誼、交往和往事之中。
甘幼玶1939年7月出生于廣西寧明縣一個教育世家。壯族,無黨派人士。1958年考入廣西大學物理系,1962年畢業(yè)后留校工作。
1978年恢復高考后,我考上了廣西大學,我在學習《普通物理》課程的過程中,甘幼玶老師給我們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授和答疑輔導,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個時期大學校園文化開始復蘇,學生會成立了廣西大學音樂協(xié)會,經(jīng)常邀請國內(nèi)和區(qū)內(nèi)的音樂家到廣西大學禮堂作音樂講座和演出,場場爆滿。每次演出或講座,文質(zhì)彬彬的甘幼玶老師都會準時到來,沒有座位時他就站在禮堂的走道上靜靜地欣賞。
1982年我畢業(yè)留校工作后,甘幼玶出國留學歸來,晚上常常來到我的宿舍聊天,講述他在丹麥和美國學習的經(jīng)歷,分享國外先進科技和管理見聞。記得有一次甘幼玶說,我到丹麥留學,常光顧美國駐哥本哈根大使館對面的南京飯店。記得有一次餐廳的王老板眉飛色舞地對我說:“楊振寧和李政道每次來哥本哈根,都在我這里吃飯?!彼噶酥笇﹂T的星條旗,“他們倆使我們在洋人面前挺起了腰板,真是了不起?!睆耐趵习迥樕系尿湴辽袂?,讓人感悟到,對海內(nèi)外華人、莘莘學子來說,楊振寧和李政道是他們心目中的偶像和楷模;對市井小民而言,這兩位同胞則是民族的榮耀。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我們國內(nèi)學子對國外留學生活的很多話題和故事都有著共鳴,有時我和甘幼玶聊天到深夜才分手。
還有一次,甘幼玶聊天時說到,1986年他到美國費城爵碩 (Dexrel)大學當訪問教授。在那里,他第一次有幸同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楊振寧教授會面,聆聽他那精彩的演講,同他無拘束地交談。當時,在他的腦際中萌發(fā)了寫介紹楊振寧成就和學術思想的圖書的念頭。爵碩大學與著名的美國常春藤盟校賓夕法尼亞大學是鄰居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是一個無盡的寶藏。利用整整一年的訪問學者留學時間,甘幼玶貪婪地在那里搜索著一切有用的素材,持續(xù)5天夜以繼日的辛勞,終于得到了豐碩的回報。
楊振寧 (右)與甘幼玶在美國費城合影
甘幼玶學的是物理,又在大學里教了近30年物理,對楊振寧教授所研究的領域一直很感興趣,深為楊振寧科學成就的燦爛輝煌和學術思想的博大精深所折服。上世紀80年代初,香港 “三聯(lián)書店”邀請他把英文版的《讀書教學四十年》翻譯成中文,此書1985年出版后,楊振寧來信稱贊譯文 “很好”,通過翻譯出版 《讀書教學四十年》,甘幼玶得以開始同楊振寧通信。每次給楊振寧去信,總是很快就收到熱情而誠摯的復函,甘幼玶所獲教益良多,從中看到楊振寧那閃爍著人類最深邃智慧的思維方式和理論功底。
我離開廣西大學到出版社工作后,記得是1988年秋天,甘幼玶老師騎自行車來到我的辦公室,他帶來了他和黃得勛老師共同翻譯的楊振寧博士的著作 《讀書教學四十年》,由香港 “三聯(lián)書店”出版,圖書裝幀設計和內(nèi)容編排非常精美,讓人愛不釋手。
1989年的 10月,甘幼玶老師又騎自行車來到我的辦公室,他告訴我,組織已任命他為自治區(qū)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依然和過去一樣,我們談了很久,他沒有官員作風的感覺,保持了一個教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1990年4月,甘幼玶老師又來到我的辦公室,把“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寄贈給他的有親筆簽名的新著《Seleeted Papers, 1945-1980With Commentary》拿來給我翻閱。這部大16開本洋洋灑灑596頁的全英文巨著,選載了楊振寧1945年至1980年的75篇物理學論文,這是楊振寧博士當時總數(shù)多達300篇 (部)的論、著中的一小部分,其中不少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我們一起很興奮的翻閱并分享。我當時任出版社編輯室主任,決定申報選題,作為重點出版物,后經(jīng)楊振寧的正式書面授權,1992年正式翻譯出版,我們把翻譯的著作書名定為 《三十五年心路》,由甘幼玶老師翻譯,其中由我負責翻譯其中的兩章。該書國內(nèi)公開發(fā)行,第二年榮獲“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優(yōu)秀圖書桂版獎”。楊振寧在美國收到由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樣書后,親筆來信對我們一并表示感謝。
1992年,甘幼玶又撰寫了 《楊振寧評傳》,由廣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書稿得到了楊振寧博士的大量珍貴照片和手稿。楊振寧評價說 “這本書寫得不錯”。后來,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出版了 《楊振寧評傳》的繁體字增訂版。增訂版添加了近40%的篇幅,包括甘幼玶老師潛心研究楊振寧學術成就和治學經(jīng)驗的心得。
記得那是1994年8月17日,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楊振寧博士和夫人杜致禮等在甘幼玶的陪同下,第一次來到廣西考察了廣西大學并瞻仰了昆侖關抗日戰(zhàn)爭遺址和紀念碑。楊振寧博士在受聘為廣西大學名譽教授儀式上發(fā)表熱情洋溢的講話,我也十分有幸參加了這個隆重又簡樸的聘請儀式。儀式結(jié)束后,楊振寧博士應我的請求,在廣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 《楊振寧評傳》和 《三十五年心路》兩本書上簽名并與我合影,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與楊振寧博士近距離的接觸。
在廣西大學聘請楊振寧博士為名譽教授的儀式上,楊振寧博士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廣西是我聞名已久的、非常重要的省份,桂林的山水是全世界都聞名的,不過,這還是我第一次到廣西。雖然10多年以前,我就跟甘幼玶教授有過一些通信,后來也多次在美國見面,可是始終沒有機會到廣西。這回有機會來,我很高興。我跟廣西也不是完全沒有關系,我的太太杜致禮曾經(jīng)在廣西上過小學、初中,她的妹妹,今天在座的杜致廉女士是在全州出生的,因為那個時候,我的岳父杜聿明將軍是第五軍的軍長,(駐)在廣西的東北部。這回我們來廣西,還有一個理由,就是在1939年我岳父率領著很多的將士在昆侖關打了個勝仗。昆侖關戰(zhàn)役在歷史上是很重要的,因為昆侖關大捷把日本人直搗重慶的計劃給摧毀掉了。這回我們來廣西,還希望能到昆侖關戰(zhàn)役遺址參觀。昨天,我們從香港坐飛機直飛南寧,一架新的波音737飛機,是座無虛席,我想,是很多國際上的投資者、香港的投資人、臺灣的投資人都希望到廣西來做生意。這是廣西4000多萬人民所非常高興看到的。廣西改革發(fā)展進步了,我相信,下回我再來,廣西一定會取得更多的進步?!?/p>
楊振寧博士到廣西并受聘廣西大學擔任名譽教授職銜,是廣西科學界和教育界的一件盛事。當年,為了安排好楊振寧和夫人的來訪,甘幼玶和楊振寧之間函電交往頻繁,幾個月里竟達十數(shù)封之多。10多年來,楊振寧給甘幼玶的信函也有近百封,成為甘幼玶研究和介紹楊振寧治學道路和科學人生的重要珍貴資料。
甘幼玶自從美國費城留學與楊振寧見面以后,多次見面,有時在香港,但相處時間最長的一次是在南寧,由甘幼玶為其策劃行程安排。楊振寧偕同太太杜致禮及妻妹杜致廉在南寧為時3天的訪問,甘幼玶一直全程陪伴。
2001年甘幼玶又出版新著 《楊振宇——20世紀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得到了楊振寧博士的高度評價。30多年來,甘幼玶先后在各類報紙期刊上發(fā)表介紹楊振寧博士的文章10多篇,學術論文10多篇,成為中國大陸與楊振寧博士結(jié)下深厚友誼為數(shù)不多的大學教授之一。
2002年6月19日,應中共中央黨校的邀請,楊振寧博士為全校教師和學員作了題為 “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的現(xiàn)代科技”的精彩演講,當時我正好在中央黨校中青班學習。演講結(jié)束后,在休息室里,我和楊振寧博士單獨交談了20多分鐘并合影留念,楊振寧博士滿面笑容,愉快回憶起 《楊振寧評傳》《三十五年心路》在廣西出版的往事,記憶猶新的談到1994年8月在廣西大學的演講和聘請儀式。他還很關切的問到了甘幼玶老師的近況并讓我代為問好。我將自己的新作 《走近科學家》一書贈送給楊振寧博士,書中的第一篇便是介紹他的。他專門在休息廳的沙發(fā)上,認真仔細翻閱了 《走近科學家》一書,并問及什么時間出版,還對圖書的內(nèi)容質(zhì)量、清晰圖片給予高度評價。身在一旁的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虞云耀風趣地說:“黃健是你學生甘幼玶教授的學生,所以你是他的師爺,孫子寫師爺?shù)臅?《走近科學家》,很有意義嘛?!睏钫駥幉┦繒庥炙实匦α似饋?。當晚,我致電甘幼玶老師告知在中央黨校與楊振寧博士會面的問候。
甘幼玶老師作為無黨派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知識分子,得到了黨的培養(yǎng)和關心,是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政協(xié)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六、七屆常務委員、廣西政協(xié)教育文化體育委員會副主任;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任自治區(qū)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9年4月退休。
甘幼玶老師退休后,仍然關心少數(shù)民族的教育事業(yè),2009年他擔任廣西民族教育發(fā)展基金會理事長,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集資辦學,捐資助學,推動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yè),促進我區(qū)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記得那是2010 年6月,甘幼玶老師來到我的辦公室,他說,廣西的農(nóng)村中小學圖書館里非常缺少《新華字典》和適合農(nóng)村青少年閱讀的好書,能否發(fā)動社會特別是圖書出版社給學校捐獻些圖書或期刊。經(jīng)協(xié)商和發(fā)動,全國和廣西有幾十家出版單位給廣西的中小學校捐贈了價值達幾百萬元的圖書、期刊、電子音像出版物。
甘幼玶老師退休后,還應邀經(jīng)常在廣西的多所高等院校作 “譯事雜議”的學術講座,他從嚴復 “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入手,介紹了錢鐘書先生對我國翻譯的考證,并用大量惟妙惟肖的實例講述了翻譯的一般原則和要求。同時,甘幼玶老師以朱生豪等翻譯家的經(jīng)歷勉勵同學們要學會克服困難,努力學習英語。甘幼玶老師在英語翻譯方面也很有造詣,生前他曾任廣西翻譯協(xié)會名譽會長。
甘幼玶老師從事物理教育、科研工作近30年,為人師表、治學嚴謹、勤于鉆研,深受學生愛戴,在物理學領域頗有建樹;他在教育管理部門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管理經(jīng)驗,具有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堅持真理,實事求是,作風嚴謹,任勞任怨,為廣西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甘幼玶老師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對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得到了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甘幼玶老師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以后,仍十分關心國家的各項事業(yè),關心廣西的改革開放建設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保持參政熱情,積極建言獻策,充分體現(xiàn)了知識分子愛國為民的高尚品格。
甘幼玶老師不幸去世后,得到了中共中央領導同志的親自關心和過問,這是我黨對一個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充分肯定,也是他一生中最高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