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琴
走進武夷山的懷抱是在初秋的黎明,夜的黑暗漸漸褪盡,秋的涼爽仍未來臨,空氣中濕度依然很大,濃濃的白霧,或從地面蒸騰而起,或從云端悠然飄來,微風輕擾,霧氣頑皮地變幻著姿態(tài)嬉戲在山巒間,群山的蒼翠秀美若隱若現(xiàn),給了人們無盡的神秘感。
佇立幔亭峰下,我像一個求知若渴的孩子,仰望拔地而起的奇秀山峰,情不自禁地詠出李商隱的《初入武夷》:“未到名山夢已斷,千峰拔地玉嶙峋。幔亭一夜風吹雨,似與游人洗俗塵?!蔽遗c詩人一樣,矚目崢嶸的山峰,腳步未至心已醉。
武夷山,我是為欣賞她奇特的美景而來,走近她,我仿佛走進了宏大淵博的自然博物館。
坐落在閩北的武夷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大部分山峰都是拔地而起,獨立成峰,溪流穿行于山峰之間,交相輝映,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方圓70平方公里的風景區(qū)內(nèi),赤壁、奇峰、幽谷、曲流、險壑、洞穴、怪石構(gòu)成了獨樹一幟的自然風光。
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一百零八個景點四季景色各異,季季有精彩。
天游峰、大王峰、玉女峰、幔亭峰、三仰峰等,座座山峰:險、威、秀、奇、高,巍峨風景各有千秋。
水簾洞,水珠飄灑似珠簾;桃源洞,地處幽深如桃源;云窩,云卷云舒多變幻。
天心巖,茶香飄萬里;鷹嘴巖,雄鷹欲騰飛;虎嘯巖,極目皆圖畫,怒吼撼群山。
流香澗、臥龍?zhí)?、芙蓉灘,一反常態(tài),妙趣橫生。
武夷之魂九曲溪是整個景區(qū)的精華,如同一條彩鏈蜿蜒穿行在峽谷間,將座座山峰相牽,千百年來更是吸引了八方來客,奇特風景令文人墨客贊美青睞。真可謂,九曲十八灣,山臨水立,水繞山行,曲曲顯奇景,灣灣有詩篇。
武夷山,我是為探尋她厚重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來,走近她,我仿佛走進了朱子理學的搖籃。
漫步武夷宮,遙想武夷君的傳說,感受千百年來人們對武夷君的崇敬,我想,也許武夷君的真實身份深藏在云山霧海難定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克己愛民的首領一定會贏得人們的愛戴。
蕩舟九曲溪,仰望古越人遺留的“架壑船”、“虹橋板”,驚嘆古人的勇氣、遠古風俗的奇異。
武夷君的故事、架壑船、虹橋板等,都在無聲中訴說著歷史的久遠。
駐足朱熹講學處,仿佛置身朱子理學的搖籃,先哲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熱情和理想仍然時時將游人感染。武夷山養(yǎng)育了朱熹,而朱熹一生傾心教育、致力于理學研究,構(gòu)建了完整的儒學思想體系——朱子理學。朱子理學影響了中國社會700余年,并在哲學和政治方面影響了東南亞國家。
古閩族文化、古漢城遺址、道教洞天、武夷宮,賦予了武夷山更為深厚的內(nèi)涵,使她像一顆歷史文化明珠鑲嵌在祖國東南。
武夷山,我是為品她芬芳的茶文化而來,走近她,我仿佛走進了茶的世界。
徜徉在“天心巖”村,領略著名的茶葉生長地“三坑兩澗”,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條件造就了武夷巖茶上等的品質(zhì)。
武夷巖茶的歷史悠久,早在商周就有記載?!板ч}族”的君長,會盟伐紂時就曾進獻武夷巖茶給周武王。武夷巖茶代代相傳。宋代,武夷巖茶已稱雄國內(nèi)茶壇,成為貢茶。如今,武夷巖茶中的“大紅袍茶葉”已經(jīng)“入住”國家博物館。
武夷巖茶的品種多得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按國家標準分為:水仙、肉桂、大紅袍、名叢和奇種五大系列。
武夷巖茶香飄萬里,既有紅茶的甘醇,又有綠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齊備的茶中珍品。
武夷巖茶的功效,因“大紅袍”名字的來歷而被代代傳頌,不言而喻。
舉世聞名的“大紅袍”茶樹就生長在她的懷抱。歷經(jīng)340余年的風雨洗禮,六株古樸蒼郁的茶樹,依然枝繁葉茂。2007年最后一次采自母樹的20克“大紅袍”茶葉被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武夷山,我是追隨文人雅士的腳步而來,走近她,我仿佛走進了詩的海洋、歌的世界。
走遍武夷山的景點,歷代文人學者遺留的摩崖石刻隨處可見,古樸中點綴了武夷山如畫的風景,凝聚了深遠厚重的人文歷史,賦予了她獨特的精神世界、人文價值。
李商隱、范仲淹、朱熹、陸游、辛棄疾、徐霞客都崇敬地留下詩篇。
范仲淹一曲《和章岷從事斗茶歌》,寫出茶中極品非武夷茶莫屬,寫盡斗茶之盛況?!跋吰孳谔煜?,武夷仙人從古栽?!眰髡b至今,依然鮮活大氣,依然是宣傳武夷茶最具穿透力的名句。
陸游的長詩《游武夷山》,探究人文歷史,描繪自然景觀,字里行間浸透著詩人對武夷山的深深情結(jié)。
朱熹在此講學40余年,弟子如云。當年的講學處,歷代修繕今仍在,紫陽樓、屏山書院每一處都是青磚素瓦、古樸典雅,濃郁的文化氣息飄蕩其間?!墩撜Z集注》、《四書章句集注》、《楚辭集注》等著作仍將傳統(tǒng)文化傳承。朱子四大家訓:“讀書起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循禮保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闭蔑@出朱熹治家、治學的嚴謹態(tài)度。從古語“北有曲阜,南有五夫”的說法可見朱熹之地位、成就。
放歌朱熹的《九曲棹歌》,不到九曲溪,九曲十八灣的山水美景已經(jīng)在眼前。
武夷山,如今,她已經(jīng)成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她集山岳、河川風景于一身,奇、秀、古、美,她豐富的森林資源、生物資源、種質(zhì)資源,令她無愧為自然寶庫,被人們時時呵護珍愛。
她所蘊涵的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已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穿越千年,將先民的智慧、文人雅士的情愫傳承、展現(xiàn),令她奇秀的風景更具內(nèi)涵、名揚四海。
武夷山的厚重,我今生今世也書不完。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樣,仰望她,匆匆來,又要匆匆去,但我們都會將她的美景、文化贊美、傳承。我們的知識,我們的文化,我們對她的理解,或深或淺,但一定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因為仰慕她才聚集在她的懷抱。
匆匆一晤,依依惜別。歲月不居,滄海桑田。愿武夷山的文化能源源流長,愿她的美景長秀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