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210000) 曹海永
閱讀評價:我們該怎樣作為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例診斷與重構
江蘇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210000) 曹海永
目前的閱讀教學存在評價過泛、過假、過空的現(xiàn)象,失去評價應有的意義和價值,造成課堂教學的低效無效甚至“負效應”。課堂評價要體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評價方向要指向學生的學習,評價態(tài)度真誠,褒貶結合,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評價的作用。
閱讀評價 診斷 重構
閱讀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有效的評價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學科思維、發(fā)掘學習潛能,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目前,閱讀教學存在評價過泛、過假、過空的現(xiàn)象,失卻了課堂評價應有的意義與價值,造成了課堂教學的低效、無效甚至“負效應”。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創(chuàng)生課堂教學評價的策略,變空泛評價為真誠評價、變否定評價為激勵評價、變結果評價為過程評價、變即時評價為延時評價,切實提高課堂評價的“正能量”。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瞬息萬變”是云霧的顯著特點之一。這是一位教師的教學片段——
師: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除了課文所寫的,其實還有很多的變化,所以這段以省略號結束。同學們能想象出廬山的云霧還有哪些變化嗎?誰能仿照課文的句式說說?
(教室里一片寂靜,許久,幾位學生慢慢地舉起了手)
生: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一個橘子,轉眼間又變成了一個蘋果。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還有誰說?
(聽了這個學生的回答和教師的表揚,舉手的學生頓時多了起來)
生:云霧剛剛是一座堅固的房子,一會兒又變成了一張漂亮的寫字臺。
師:你能想象到房子、寫字臺,可真不簡單!
(教師的褒獎,更加調動了學生想象的積極性,課堂氛圍空前高漲,學生們更加自由地交流)
這是筆者隨堂聽課時記錄的一個教學片段,教者旨在通過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充分感知云霧“瞬息萬變”的特點。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口常開的“活躍”課堂,并不能證明課堂的高效。相反,透過課堂的“熱鬧”背后,更加值得我們冷靜思考:課堂評價的應有之義到底是什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新課標”)關于“評價建議”一章,第一句話就提醒我們——“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彼?,評價既要從學生的回答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加以表揚,也要對學生的發(fā)言,及時做出反饋,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如此看來,課堂評價是指明學生探索的明燈,是茫茫學海中的加油站,是“誤入歧途”的及時提醒和正確指引。案例引發(fā)了我的反思與追問。
一、課堂評價“獨作為”——為何只有教師的聲音
課堂評價的主體就是教師一個人嗎?顯然不是?!靶抡n標”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要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边@是富有現(xiàn)實的針對性的。案例中,我們能聽到的評價的聲音,只有教師這個“孤家寡人”??墒?,我們要追問的是,課堂上更獨立的一個主體、更眾多的一個群體——學生“去哪兒”了?學生的自評、互評“去哪兒”了?小組評、全班評又“去哪兒”了?其實,往深處說,讓學生自評、互評關乎學生獨立人格與自由精神的培養(yǎng),這是一種更富有教育意蘊和魅力的學習。可是,這樣一種真正的學習,卻被教師“你的想象真豐富”這樣的話給遮蔽和遁形了?!巴瑢W們能想象出廬山的云霧還有哪些變化嗎?誰能仿照課文的句式說說?”教師一拋出這個問題,教室有片刻的安靜,這是學生在思考。終于有學生打破了課堂的沉悶,教師給予了充分的評價,贊揚性的話語讓學生們各抒己見,營造了“熱烈”的課堂氛圍。這里教師的“一言堂”,是因為對課堂暫時“冷場”的著急。其實,這樣的“靜思默想”是正常的,雖然課堂氣氛有些沉悶,但恰恰是思維自己、自然、自由生長的最真實、最充分的時機。教師的評價要耐心等待,更要在學生發(fā)言過后,適時引導學生相互評價:他(她)說得怎么樣?這樣的想象合情合理嗎?真正的評價一定是建立在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基礎上的,這也是我們所期待的全班共學、共進的應然狀態(tài)。
二、課堂評價“不作為”——為何只有無力的聲音
課堂評價即指導,這樣的理念和踐行似乎離教師們尚有一定的距離。案例中的教師雖然也在不遺余力地評價學生,卻沒有力度,更不能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究其原因,是不是跟教師只是在學生表達的外圍徘徊,而沒有直抵表達的內核,特別是沒有關注表達背后所存在的思維錯誤,并及時糾正和引領有關呢?這位教師在重視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時,顯然忽略了指導學生運用兩種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去比喻。孩子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這樣的自由導致的是“放任自流”?。∪绻谝晃粚W生回答之后,教師能在肯定學生勇氣的基礎上,及時引導大家回到課文中,品讀文字,感知云霧特點,相信接下來學生的想象就不會信馬由韁了??上?,教師“該出手時未出手”,沒有只言片語的指導,甚至對學生錯誤的回答也大力表揚,這種“為了評價而評價”的教學,導致課堂上學生雖舉手不斷,卻收獲甚微的現(xiàn)狀的產生。這種“虛假的繁榮”不能不說是課堂的遺憾。如果處理得當,這該是一個很好的基于學生學情的引導學習契機??!對照語文新課標關于語文課程評價的要求,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就是說語文教學的評價應該指向于學生的學,應該能通過評價指導學生的學習,即“為學而評”。這樣的評價就是一種指導,是一種更有針對性、更具啟發(fā)性、更富實效性的指導,是引導教學評價從“務虛”的天空重返“務實”的地面的回歸之路。
三、課堂評價“亂作為”——為何只有表揚的聲音
面對學生各種各樣的想象,教師一律空泛地表揚“你的想象真豐富”“你能想到……真不簡單”。泛濫的肯定,刺激了學生“信手拈來”“信口開河”。其實,從課文前兩段中“飄來”“騰云駕霧”“纏繞”“彌漫”“一縷輕煙”等這些詞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廬山的云霧飄緲、輕柔的特點。學生的想象——“云霧剛剛是一座堅固的房子,一會兒又變成了一張漂亮寫字臺?!睙o論是房子,還是寫字臺,它們都是堅硬的,絲毫沒有輕柔的感覺。從“白色絨帽”“玉帶”“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等詞句,可以感受到云霧的潔白無瑕。而學生的想象——“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一個橘子,轉眼間又變成了一個蘋果?!痹噯枺耗囊环N顏色的蘋果、橘子會與茫茫的云霧相似?從“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詞中,我們又看到了云霧的數(shù)量之多、范圍之廣?!皬]山的云霧一會兒像帽子,一會兒又變成了一件衣服”,這樣天馬行空的想象,脫離文本語言,全然不顧廬山云霧的特點,盲目地追求新異、發(fā)散。不能不說,這是教師評價缺乏針對性、真誠性“闖的禍”。殊不知,表揚也要有“度”,要適得其所,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與狀態(tài),要使表揚真正起到激勵與促進作用。而廉價的、沒有原則的表揚,只能提供暫時的輕松和膚淺的滿足感,更多的則是一種無法彌補的傷害。拿著放大鏡去看學生,只會讓學生飄飄然而迷失了努力的方向;而一旦遭遇困難和挫折,他們就手足無措,有的甚至一蹶不振。教師課堂評價中的這種“說好話”現(xiàn)象,其實最大的原因在于沒有認識到評價的“診斷”功能。正是由于及時、客觀的診斷性評價,才能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從而落實語文課程目標。課堂評價要敢于對學生說“不”,這是教師“不跪著教書”的應有之義,也是教書育人的職責賦予我們的權利和使命,更是我們正確引導學生的應然選擇。
基于對閱讀評價的再認識,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課堂評價的針對性、指導性、激勵性,我和任課教師重構了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除了課文所寫的,其實還有很多變化,所以這段以省略號結束。同學們能想象出廬山的云霧還有哪些變化嗎?請模仿課文的句式說說。(出示句式)
預設一
生1:剛剛還是山頂皚皚的積雪,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團團棉絮在山腰間飄動。
師:你優(yōu)美的語言,讓老師仿佛和你一樣,看到了廬山那飄渺、潔白、柔軟的云霧。
(教師的評價有意識地點到了云霧的質感、顏色,既充分贊賞學生想象的合理性,又引導了后面學生想象的方向)
生2:明明是圍在山頂上的白色圍巾,還沒等你看清楚,又變成了遮擋群山的巨大的白窗簾。
師:這條白圍巾、這幅白窗簾該有多大??!
(教師的評價有針對性地關注到了云霧的范圍)
這兩句看似簡單的評價,實則既肯定了學生合理而豐富的想象,又聯(lián)系上文,從顏色、范圍、數(shù)量指導了學生的想象,拓展了文本,促進學生對云霧“瞬息萬變”特點的感知。
預設二
(學生隨意說)
師:是這樣的嗎?其他同學聽了他的想象,你有什么要提醒或者質疑的嗎?
(學生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
師:是呀,剛才這位同學的想象很大膽,不過,想象首先要合理。請你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再來感受一下廬山云霧的顏色、質感。
(學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我們一起再看看插圖。讀了文,看了圖,現(xiàn)在你能想象到云霧的變化了嗎?說給大家聽聽。
生:明明是無數(shù)軟軟的羽毛,還沒等你看清楚,又變成了一床碩大無朋的棉花墊。
師:多美妙的想象呀!連老師都想躺在上面美美地睡一覺??墒遣乓徽Q?,它又變了。這次變成什么了?(學生繼續(xù)想象)
同一個學生,從脫離文本、天馬行空地亂想到有理有據(jù)的想象,這其間,教師及時地組織學生互評,給了所有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四兩撥千斤”式的巧妙評價,教給了學生想象的方法,指導學生讀文字,看插圖;充滿期待的延時評價,給了學生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的時間與空間;教師感同身受的真誠評價,直抵學生內心,給了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責編 韋 雄)
G623.2
A
1007-9068(2015)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