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 郭煒 張敬治
糖尿?。―M)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所致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僅次于心血管病、癌癥的第三大慢性致死性疾病。DM患者常伴有血糖升高及血脂代謝異常,而造成機體代謝紊亂[1]。脂質(zhì)代謝異常加重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及胰島素抵抗,是導致心血管疾病及并發(fā)癥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HbAlc升高是冠心病獨立的危險因素[2],對DM患者實施必要的血脂檢測是預測DM發(fā)展成為心血管疾病等并發(fā)癥的有效措施,也是DM治療過程中用藥的重要指南。血糖的檢測影響因素較多,只能反映機體當時的血糖水平,而HbAlc可反映測定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HbAlc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檢測血糖的金標準,與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密切相關(guān),可作為DM輕癥、隱性并發(fā)癥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指標,并且已經(jīng)成為臨床監(jiān)測糖尿病病情及療效的一項[3-4]。本文通過對400例T2DM患者和400例健康體檢者的HbAlc、FPG及血脂的各項指標檢測結(jié)果進行比較,并對T2DM患者的HbAlc、FPG及血脂的相關(guān)性及其意義進行分析探討,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間確診T2DM患者400例作為T2DM組。年齡35~80歲,平均55.5歲,男216例,女184例,健康體檢者40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30~75歲,平均50.5歲,男216例,女184例。
1.2 標本采集 糖化血紅蛋白:靜脈抽血2 mL,EDTA-K2抗凝,用全血進行檢測。血糖、血脂:靜脈空腹抽血4 mL,離心取血清檢測。
1.3 儀器試劑與方法 HbAlc: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使用美國伯樂BIO-RAD公司D-10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試劑批號AA31088、AA31042、AA31089),校準品(BA31047、BA31048)和質(zhì)控品(L1:33831;L2:33832),室內(nèi)質(zhì)控在控。
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使用美國貝克曼公司DXC-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的試劑(試劑批號 Z309214)、校準品(L1:58691302;L2:58711302)和質(zhì)控品(L1:M210011;L2:M210012;L3:M210013)。室內(nèi)質(zhì)控在控。
TCH:采用氧化酶法。TG:甘油磷酸氧化酶法,使用美國貝克曼公司DXC-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的試劑(試劑批號TCH:Z309243;TG:Z212215),校準品(M301565)。
HDL-C、LDL-C:采用直接法。試劑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使用美國貝克曼DXC-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試劑批號HDL-C:131207,LDL-C:140301)、校準品(M301565)和質(zhì)控品(L1:M210011;L2:M210012;L3:M210013)。室內(nèi)質(zhì)控在控。
1.4 判斷標準 HbAlc的正常參考范圍為:4.0%~6.0%,血糖的正常參考范圍為:3.89~6.50 mmol/L。TG的正常參考范圍為:0.4~1.8 mmol/L,TCH的正常參考范圍為:3.0~6.0 mmol/L,HDL-C的正常參考范圍為:1.0~1.8 mmol/L,LDL-C的正常參考范圍為:2.06~3.10 mmol/L。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HbAlc和FPG檢測結(jié)果比較 T2DM組HbAlc和FPG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HbAlc和FPG檢測結(jié)果比較(±s)
表1 兩組的HbAlc和FPG檢測結(jié)果比較(±s)
組別HbAlc(%)FPG (mmol/L)T2DM 組(n=400) 9.0±2.5 12.8±1.8對照組(n=400) 5.0±0.9 5.1±1.3 t值 14.97 13.14 P值 <0.05 <0.05
2.2 兩組HbAlc和血脂各項指標檢測結(jié)果比較T2DM組HbAlc和TG、TCH、LDL-C均高于對照組,HDL-C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HbAlc和血脂各項指標檢測結(jié)果比較(±s)
表2 兩組HbAlc和血脂各項指標檢測結(jié)果比較(±s)
組別 HbAlc(%) TG(mmol/L) TCH(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T2DM 組(n=400) 9.0±2.5 3.08±0.47 6.12±1.05 1.33±0.32 3.46±0.69對照組(n=400) 5.0±0.9 1.09±0.66 4.5±0.83 1.46±0.16 2.68±0.42 t值 14.97 3.52 3.98 2.15 2.7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HbAlc與FPG、血脂各項指標之間的相關(guān)性分析 HbAlc與HDL-C呈負相關(guān)(r=-0.27,P<0.05),與FPG、TCH、TG、LDL-C均呈正相關(guān)(P<0.05),見表3。
表3 HbAlc與FPG、血脂間的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可引起廣泛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并導致脂代謝紊亂,而脂代謝紊亂是T2DM患者異常的始動因素[5],且可加重各種血管病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發(fā)展[6]。并發(fā)癥是糖尿病致殘與早亡的最主要原因,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可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7]。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老齡化人數(shù)的增加,常伴有代謝性疾病的增加,尤其以糖尿病、高脂血癥最為突出。故而檢測血糖、血脂是十分必要的。
空腹血糖反映的是即刻血糖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評價一段時期內(nèi)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8]。而HbAlc測定能反映過去2~3個月內(nèi)的平均血糖水平[9-10],是反映血糖控制情況的金標準[11-12],是對糖尿病患者較長時間內(nèi)血糖控制水平進行反映的良好指標[13-14]。本研究顯示,T2DM組的HbAlc水平與FPG具有正相關(guān)性,且T2DM組的HbAlc和FPG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2DM組和對照組的HbAlc和FPG的檢測結(jié)果也呈正相關(guān)(P<0.05),提示如果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HbAlc水平也會降低。
研究表明,T2DM容易發(fā)生脂代謝紊亂,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患者體內(nèi)胰島素分泌不足,可直接導致血脂代謝紊亂的發(fā)生;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血糖濃度過高,但機體不能有效的分解利用,從而血脂過度合成提供能量。T2DM組與對照組相比,T2DM組的HbAlc和TG、TCH及LDL-C均高于對照組,HDL-C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T2DM患者由于β細胞功能衰減或產(chǎn)生胰島素抵抗,使糖代謝失調(diào),而引起脂代謝異常,常表現(xiàn)為TG、TCH、LDL-C升高[15]。TG是冠心病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TCH和LDL-C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16]。由表3可知,HbAlc與HDL-C呈負相關(guān)(r=-0.27),與FPG、TG、TCH、LDL-C均呈正相關(guān)。由此可見,T2DM患者檢測血脂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T2DM患者中HbAlc與FPG、血脂各項指標均具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聯(lián)合檢測T2DM患者的HbAlc、FPG及血脂水平,對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觀察、病情診斷治療和控制以及預防并發(fā)癥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1]徐建國.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30):28-29.
[2] Selvin E,Coresh J,Golden S H,et al.Glycemic control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person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 [J].Arch Intem Med,2005,165(16):1910-1916.
[3]曹炳琨,黃東平.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在糖尿病診治中的臨床意義[J].吉林醫(yī)學,2011,32(19):3925-3926.
[4]朱永華,姜慶波.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改變與血糖值變化的相關(guān)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9):1132-1133.
[5]祝超瑜,魏麗,賈偉平.甘油三酯代謝異常與胰島素抵抗關(guān)系的研究進展[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11,27(4):357-359.
[6]平龍玉,葉丹.冠心病和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脂、血糖和尿酸檢測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8,37(12):1340
[7]王冬環(huán),陳文祥.糖化血紅蛋白應用的標準化和實用化進程[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2,4(7):389-393.
[8]李鳳英.2型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及C肽檢測的臨床價值[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2):2826
[9]陸在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777.
[10]唐建冬,李清楚,康志強,等.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評估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動[J].中國醫(yī)藥,2010,5(10):1005-1006.
[11]曹晶晶,彭俊華,殷瑞鵬,等.影響糖化血紅蛋白HbAlc檢測結(jié)果的因素分析[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27(5):75-76.
[12]喬俊妮.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的關(guān)系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4):64-65.
[13]王貴嬌,楊柳,王大莉.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31):7627.
[14]周佳燁,吳炯,潘柏申.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在糖尿病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2010,8(25):83.
[15]陸宗良.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的治療[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9,15(1):2-4.
[16]潘柏申,高鑫.糖尿病診斷治療中實驗室檢測項目的應用建議[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3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