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利 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寧城縣國土資源局 內蒙古 赤峰 024200
信息化測繪體系的定位與框架
文/劉利 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寧城縣國土資源局 內蒙古 赤峰 024200
最近的幾十年來,信息電子技術應用于各領域中,并且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有關技術工程師也漸漸將一部分前衛(wèi)的科技運用到信息化測繪中,在其原來的構造前提下,對其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完善,提高了中國信息化測繪技術水準,并逐漸構成更為健全、效率更高的信息化測繪體系,不但降低了測繪人員的工作強度,更是對傳統(tǒng)測繪模式的一種顛覆。
信息化;測繪體系;定位;框架
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如今科技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電子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活動中。而這類高端技術的發(fā)展,不但大幅度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質,對中國的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也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當前,中國的測繪領域開始重視使用信息化技術,并在測繪實踐中,引進前衛(wèi)的信息化技術,提升了測繪成果的精確性;這不得不說是測繪歷史上的革命。筆者將在本文中重點探討信息化測繪體系的定位和框架,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到該課題的討論中來。
筆者將在數字化測繪體系的基礎上來探討信息化測繪體系,也就是從測繪技術自動化、測繪結果數字化、測繪服務網絡化、測繪商品社會化等方面來探討信息化測繪的定位。
(一) 測繪生產自動化
因為以往虛擬測繪生產技術體系已經過渡到數字化測繪生產技術,測繪設備開始往數字化的方向轉換,使控制測量從三角測量以及距離測量進化到衛(wèi)星定位測量;戶外測圖由平板儀紙質測量向數字化自動化的戶外測繪方向轉化;攝影測量從以往的虛擬航空攝影測量向無地面控制的全數字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獲得和處理系統(tǒng)過渡;測繪地圖從以往的手工制圖向數字地圖設計與制作體系轉化;測繪商品從紙質媒介轉化成地理信息數據庫以及地理信息數字化商品。
所以,從地理信息獲得、處置到服務的測繪生產的整個流程都達到了快速、便捷、科學的標準;特別是當三維數據被獲得、地理信息及時更新采集的需要程度不斷增大后,自動化測繪就成為了大勢所趨。即是說,信息化測繪必須以地理信息數據處理智能化、自動化為前提,構建生產技術體系,在其包含信息的采集、處理、管理和更新、應用流程中實現(xiàn)自動化,這也是對以往測繪模式的一種顛覆。
(二) 測繪結果的數字化和多元化
相較于以往測繪結果,測繪結果的數字化體現(xiàn)在下面幾個層面:
1.測繪結果的信息容量更為飽滿
因為數字結果不存在模擬結果的約束性。所以,除開以往紙質地圖上所顯示的自然地理元素抑或地面表層人工建筑的形態(tài)、大小、空間方位以及其特性信息之外,信息化測繪還將包含更多的海量數據。
2.測繪結果的現(xiàn)勢性
信息社會信息更新速度加快。所以,測繪結果必然會有現(xiàn)勢性的特征,而數字化能夠保障這一點。
3.測繪商品的多元化
在測繪結果數字化的前提下,能夠衍生出多元化的測繪商品。例如:運用廣泛的數字地圖、各類信息數據商品、用途廣泛的地理信息體系、決策支持體系等等。
(三) 測繪服務網絡化
以往的測繪服務模式與數字化測繪的服務模式通常都是以提供為導向,即是說:信息化測繪的服務將注重買方的需求,向需求市場模式轉化。伴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在全世界的普遍使用,使人們的社會空間在信息定義范疇內逐漸縮小,對測繪服務模式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測繪結果能夠分布式地存儲在各個位置,通過構建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務體系,建成專業(yè)的地理信息門戶網站。客戶只要想拜訪一個網站、一個查詢頁面,就能對散布在各個位置的地理信息進行檢索、拜訪或瀏覽,使用戶能夠隨時隨地共享地理信息服務。
融合數字化測繪體系構建的實際操作和理論研究,筆者歸結出了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框架結構圖(見圖1)。
圖1 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框架結構圖
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框架構造通常由技術層、數據層、管理層、服務層以及應用層等5個層面的創(chuàng)新、支持與保障系統(tǒng)、數據的獲得、數據庫的構建與更新系統(tǒng)、信息的整合、集成與導航系統(tǒng)、產業(yè)化與社會化信息應用服務系統(tǒng)等構成。
空間社會全社會化的普及運用是信息化測繪體系全流程、多角度、跨行業(yè)的服務于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發(fā)展的顯著特征,它在微觀上——例如空間基準框架服務體系、空間數據加工服務體系以及基礎空間數據庫服務體系。對空間基準框架來說,可增添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不斷追蹤站與差分基準站,實現(xiàn)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數據的處置,并將信息傳播給民眾。
鑒于地理信息獲得和處理體系不斷完善,能夠呈現(xiàn)出技術、設備等的優(yōu)點,相助專門機構構建專題數據庫抑或集成業(yè)務化地理信息體系;通過數據采集、搜集與集成、編纂、更新導航電子地圖。
對以定位服務、智能運輸系統(tǒng)為基礎的構建項目供應數據增值服務。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體系來說,能夠對關鍵的自然以及人文地理建筑的方位、高度、長度、面積等空間特征數據和群眾關心的地面表層資源環(huán)境信息實施精確、可信度高的靜態(tài)統(tǒng)計與動態(tài)解析,展開空間統(tǒng)計、監(jiān)測、趨勢估測與發(fā)布服務;為社會民眾供應空間數據檢索、查閱和下載等互聯(lián)網化的服務,為特殊客戶群供應在線地圖制作、集成服務,為我國相關部門供應地理信息系統(tǒng)數據更新業(yè)務。構建有利于國家機構策略制定、企業(yè)經營以及民眾生活的性格化、特殊化的空間信息服務項目,實現(xiàn)依照需求進行信息化測繪的目標。
然而,信息化測繪并非測繪的終極形態(tài),它必將伴隨科技的日新月異向更為高端的方向進化。
總而言之,公共平臺與公共商品服務的不到位將約束信息化測繪體系的進化,數據與信息資源共享的需求度是要根據公共服務的推動程度來決定的。信息化需求越強烈,公共服務的需求程度也會越加強烈;反之,也是同樣的道理。公共服務是測繪體系的基本和公益化的需求,也是保證測繪領域穩(wěn)步發(fā)展的先決條件。
[1]花向紅,向東,鄒進貴等.信息化測繪體系下“數字地形測量學”教學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1):186-189.
[2]薛文星,陳衛(wèi)平,王清麗等.信息化測繪體系中航測遙感數據管理與信息統(tǒng)計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測繪通報,2014,(8):87-91.
[3]張煜,楊鵬宇,張勝利等.求真務實鑄劍十年內蒙古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實現(xiàn)大發(fā)展[J].西部資源,2012,(6):9-10.
[4]陳美鳳.城市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實踐--以梅州市為例[J].新材料新裝飾,2014,(1):479-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