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評論
巴黎有《巴黎評論》,南京也應(yīng)該有《南京評論》,這個名字道盡同仁們的豪氣和野心。
《南京評論》2002年創(chuàng)刊號封面
《南京評論·詩年刊》2006年第4期封面
《南京評論》2010年第6期封面
民刊名稱:《南京評論》
創(chuàng)刊地點:南京
創(chuàng)刊時間:2001年
出刊形式:2001-2002年:網(wǎng)刊;2003年起,每1-2年出1期紙刊。
創(chuàng)刊人:黃梵
主要同仁:黃梵、馬鈴薯兄弟、育邦、瘦叟、何同彬、傅元峰、高興、張爾客、李心釋、梁雪波、炎石等。
·觀察
民刊《南京評論》的前史是“南京評論”網(wǎng)站,創(chuàng)辦于2001年。創(chuàng)辦伊始,他們規(guī)定了維護個人美學個性的責任,它倡導詩歌審美的個人化,鞭撻集體審美暗含的功利等,企圖續(xù)接“南京”一詞含有的江南個人主義傳統(tǒng),創(chuàng)建一種獨立、自由、松散的精神聯(lián)盟。它更在乎它多元、獨立、自由的姿態(tài),它對文學時刻保持的謙卑——重現(xiàn)文學的儆戒。2007年至今,受柔剛委托,主持“柔剛詩歌獎”的評選和頒獎,該獎經(jīng)過“南京評論”多元趣味的逐年改造,已在國內(nèi)產(chǎn)生很大影響。
很多民刊都有明顯的辦刊傾向和風格,甚至高調(diào)宣傳自己的寫作理念,但《南京評論》并不呈現(xiàn)這些特點,正如黃梵在《南京的“自由作家”》中所言:“《南京評論》在趣味上是寬進的……它不看重趣味而只看重‘出色’……”換言之,她更在乎她多元、獨立、自由的姿態(tài),她對文學時刻保持的謙卑——重現(xiàn)文學的儆戒。他們的詩學體系來源于宏偉的文學野心,同仁夏夜清曾述說過這種野心:“心里想著要給它的封底寫上幾句話:世界級精神文化重鎮(zhèn):南京/世界級精神文化重鎮(zhèn):南京、布拉格、維也納、巴黎……/世界級精神文化之都南京的一場文學運動:《南京評論》。是否有點夸大其詞呢,不,這里首先是自己對這個城市的情感,其次,這里一定有頂尖的作家,人們可以期待。”是的,他們想到了文學史上那些著名的雜志:《巴黎評論》、《大西洋評論》、《小評論》……事實上,一方面他們夸大了這份雜志的精神存在,另一方面他們依然期待著它的發(fā)生。同仁阿長給予她一個小小的總結(jié):“它和南京部分面容之間的明投暗合也屬于不可考證的范疇,它顯然更愿意服從另外一種更加隱密也更加細微的文學愿望,就如內(nèi)頁上的那行黑底白字:重現(xiàn)文學的儆戒……”他們在第一期發(fā)刊詞中寫道:與其說一份刊物試圖倡導某種寫作風尚,不如說它將會提供這樣一處場所:在其中,一批寫作者自由集結(jié),各自尋索通往寫作秘地的路徑。沒錯,《南京評論》是新世紀最早提倡多元文化精神的詩歌民刊,是新世紀多元詩歌的先驅(qū)和塑造者之一,它倡導詩歌審美的個人化,鞭撻集體審美暗含的功利等,企圖續(xù)接“南京”一詞含有的江南個人主義傳統(tǒng),創(chuàng)建一種獨立、自由、松散的精神聯(lián)盟。
2002年8月《南京評論》舉辦的“中美詩歌交流南京詩會”部分與會者合照。后排左起:張?zhí)抑?、代薇、黃梵、黃運特、義海、朱朱;前排:美國詩人羅森堡夫婦。朱朱家門前。
2007年5月南京評論部分同仁在南京半坡茶社聚會左起:張繼軍、何同彬、黃梵、馬永波、育邦、蘇省
《第十一誡》(黃梵著,2004年)《女校先生》(黃梵著,2005年)
《等待青春消失》(黃梵著,2009年)
《南京哀歌》(黃梵著,2013年)
《浮色》(黃梵著,2015年)
《再見,甲殼蟲》(育邦著,2003年)
《體內(nèi)的戰(zhàn)爭》(育邦著,2007年)
《憶故人》(育邦著,2010年)
《渡江》(育邦著,2010年)
《潛行者》(育邦著,2012年)
《附庸風雅》(育邦著,2014年)
《思想的狐貍》(傅元峰著,2011年)
《尋找當代漢詩的礦脈》(傅元峰著,2013年)
《景象的困厄》(傅元峰著,2014年)
《浮游的守夜人》(何同彬著,2013年)
《重建青年性》(何同彬著,2014年)
《東歐文學史》(高興等著,1993年)
《米蘭·昆德拉傳》(高興著,2005年)
《東歐文學大花園》(高興著,2007年)
《布拉格,那藍雨中的石子路》(高興著,2008年)
《邊緣人語》(張爾客著,1997年)
2012年南京評論舉辦中加詩歌交流會
2015年南京評論舉辦中加詩歌交流會
《非鳥》(張爾客著,2003年)
《純?nèi)恢罚◤垹柨椭?005年)
《聽老鼠唱歌》(張爾客著,2005年)
《遼闊的寂寞》(張爾客著,2010年)
《“語言”的語言迷途》(李心釋著,2009年)
《神祗腳?。褐袊幕栔拗窳麸L》(李心釋著,2009年)
《午夜的斷刀》(梁雪波著,2011年)
中美詩歌交流南京詩會,2002年,地點:先鋒書店
南京詩歌專輯:2003年3期《山花》
小詩劇,2004年,地點:半坡咖啡館
大型沙龍“演詩”活動,2005年,地點:先鋒書店
南京評論“詩與影”朗誦會,2005年,地點:半坡咖啡館
香泉湖詩歌節(jié)、第16屆柔剛詩歌獎評選及頒獎、詩歌榜(俗稱庸詩榜),2007年,地點:南京、安徽香泉湖度假村
鳳凰臺詩歌節(jié)、第17屆柔剛詩歌獎評選及頒獎、詩歌榜,2009年,地點:南京鳳凰臺飯店
隨園詩歌節(jié)、第18屆柔剛詩歌獎評選及頒獎,詩歌榜,2010年,地點:南京師范大學
“走進沙溪”、第19屆柔剛詩歌獎評選及頒獎,2011年,地點:南京、江蘇沙溪鎮(zhèn)
南京評論專輯:2011年11期《西部》
影響力中國·2012年柔剛詩歌獎年度詩會,2012年,地點:北京師范大學
中國與加拿大詩歌交流會,2012年,地點:先鋒書店
中國新詩百年·兩岸翠屏詩會、第21屆柔剛詩歌獎評選及頒獎,2013年,地點:南京大學、翠屏花園
南京評論創(chuàng)刊十周年活動,2013年,地點:先鋒書店
琴島有約·詩歌回家、第22屆柔剛詩歌獎評選及頒獎,2014年,地點:南京、廈門鼓浪嶼
第23屆柔剛詩歌獎評選,2015年,地點:南京
中國與加拿大詩歌交流會,2015年,地點:南京法盟、南京大學、先鋒書店、諸公
南京評論小輯:2007-2014年《詩歌月刊》
1. 2001年“南京評論”網(wǎng)站一佚問世,就產(chǎn)生很大影響,現(xiàn)今的許多成名詩人、作家、評論家,都曾從南京評論的網(wǎng)刊和論壇起步,如盛可以、張楚、曹寇、馬鈴薯兄弟、育邦、崔曼莉、何同彬、張?zhí)抑薜龋植粍倜杜e。同仁瘦叟曾處理過一件有趣的事:詩人劉春舉報,有兩家文學網(wǎng)站僅僅更換站名,內(nèi)容不差分毫,全盤拷貝了“南京評論”網(wǎng);經(jīng)過交涉,上述兩個站長不得不跑到論壇道歉,停止了剽竊活動。更有趣的是,幾乎所有朋友都覺得“南京評論”這個名字起得有感覺。很快,網(wǎng)絡(luò)上就有了“北京評論”網(wǎng)、“南方評論”網(wǎng)、“某某評論”網(wǎng)……
2. 南京學者何言宏與南京評論合作推出的年度詩歌榜(俗稱庸詩榜),2007年一佚問世,就引起媒體轟動,引發(fā)全國數(shù)百家報紙競相報道,并引起各種論戰(zhàn),直到3年后停止推出詩歌榜,詩壇硝煙才漸漸消散。
3. 自2006年柔剛先生將柔剛詩歌獎交予南京評論組織評選以來,經(jīng)過南京評論同仁們多年對評獎程序、獎項設(shè)置、評委制度等的改造完善,加上每年舉辦與之配套的大型頒獎活動等,使柔剛詩歌獎的影響早已超出地域,使該獎目前成為詩壇矚目的重要詩歌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