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娣
(江蘇省高郵中等??茖W校,高郵 225600)
如何提高對口單招語文二輪復習質量
王永娣
(江蘇省高郵中等??茖W校,高郵 225600)
對口單招語文二輪復習是在一輪對書本知識的梳理之上,同時又為三輪綜合能力的訓練打好基礎的過渡性復習,它的復習總原則是“依綱據(jù)本,按點復習,注重基礎,循序漸進”。但教師在具體進行二輪復習時還要根據(jù)具體專項的特點,合理安排復習時間、調整復習進度、處理復習難度,幫學生總結規(guī)律,拓展學習寬度,以提高對口單招語文二輪復習的質量。
二輪復習 統(tǒng)籌安排 總結規(guī)律 融會貫通 逐一過關
對口單招高考是我國高等教育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單招考試語文復習中,一般采用“三段制”復習模式。第一階段主要對教材基本篇目知識點進行梳理,第二階段按照考試大綱進行專項復習,第三階段考前強化訓練。許多教師都注重一輪基礎知識的梳理和三輪能力的強化訓練。那么,二輪復習究竟有沒有必要?二輪復習的重點是什么?如何提高二輪復習的質量?
筆者以為,二輪復習的總原則應該是“依綱據(jù)本,按點復習,注重基礎,循序漸進”?!熬V”就是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編訂的《〈語文〉考試大綱》,“本”就是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蘇省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本,但在具體復習時還要根據(jù)具體專項練習進行拓展延伸,必要時進行適當調整,以提高二輪復習的質量。具體做法如下:
根據(jù)《2014年普通高校對口單招語文考試大綱》的內(nèi)容要求,對口單招語文考試內(nèi)容包含語文基礎知識(字音、字形、字義、標點符號、成語、病句、修辭、表達方式、文學常識、課文內(nèi)容)、閱讀與欣賞(現(xiàn)代文閱讀與文言文閱讀)、文學作品欣賞(主要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xiàn))、表達與交流(口語交際、語文綜合實踐、應用文、作文)等內(nèi)容,所以二輪復習中將它們分成語音專項、字形專項、修辭手法專項、病句專項、口語交際專項、文學作品欣賞專項、應用文專項等十八個專項版塊進行復習。因為對口單招語文試卷與普通高考語文試卷有所區(qū)別,試卷中的題型、考試內(nèi)容都與課本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的直接就是書中的題目,學生對課本掌握得好,就能得高分。因此,復習的時候,就需要教師做一個統(tǒng)籌的時間安排,讓學生能夠迅速、有效地掌握書本知識。筆者認為,二輪復習安排一般按照試卷題型分的專題依次復習,比如語音、字形、字義、修辭等專題就在前面復習,而且內(nèi)容簡單,所以復習的時間也不要太多,兩三節(jié)課即可;隔一段時間讓學生再讀一讀,防止遺忘。而試卷中作文、口語交際等專項在試卷后半部分,且難度相對較大,應安排在二輪復習的后段,時間上相對也要放長一點。再比如文學作品欣賞專項,也就是簡答題部分,因為容量大、答案長,學生難記憶,即使背了也容易忘掉,雖然它在試卷的后半部分,但不能安排在后面復習,否則到四月底考試的時候,有可能學生還沒背完,或者因準備不充分背得不熟。應安排在一輪復習完之后,趁熱打鐵即可著手復習簡答題部分,而且這一專項的內(nèi)容多、容量大、分值比例重(試卷中占20分),拉的戰(zhàn)線比較長,可能要貫穿整個二輪復習,甚至在三輪復習中還要進行鞏固。
對口單招語文二輪復習是專項練習,它是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之上,對所學知識的梳理,集中訓練對口單招語文試卷中出現(xiàn)的試題類型。比如基礎知識部分的語音、字形、語義題目,最近兩三年,考的都是書本上的字詞、句子,如:2014年江蘇對口單招語文試卷中的第1.2.3題,無論是注音還是加點字解釋或是錯別字,都來源于課本。所以,在二輪專項復習的時候,還是要緊扣書本。作為教師要將書下的注釋和書中的重點字詞,尤其是四字詞語劃出來、羅列出來,讓學生熟讀記憶。再比如修辭部分,教師不僅要將常用修辭:比喻、擬人、通感、借代、互文、對偶、對比等逐一講解、分析、比較,以便學生能迅速辨別。如:借喻和借代的區(qū)別,借喻重在“喻”,本體和比喻詞不出現(xiàn),但本體與喻體之間有相似性;而借代重在“代”;學生要判斷是借喻還是借代,只要將它改成含“像”的比喻句,講得通的就是“借喻”,否則就是借代。還要將課本中出現(xiàn)的特殊修辭挑出來,讓學生理解、掌握。如:《荷塘月色》中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運用了通感的修辭;《將進酒》中“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運用了夸張、比喻的修辭;《琵琶行》中“主人下馬客在船”運用了通感的修辭。
綜高班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文言文都很頭疼,尤其是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因為他們許多人連形容詞、主語、定語、賓語都搞不清楚。其實,試卷中出現(xiàn)的文言知識點都來自我們語文教材(江蘇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指導委員會審定的省職業(yè)學校文化課教材)1—5冊中的10篇文言文,而且我們將許多文言句式放在一起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大有規(guī)律可循。如含“于”的句子,除了少數(shù)翻譯成“被”的被字句,絕大多數(shù)是狀語后置句,如:“而恥學于師”、“趙嘗五戰(zhàn)于秦”、“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都是狀語后置句;含“何”、“安”的問句,絕大多數(shù)是賓語前置句,如:“大王來何操”、“沛公安在”、“何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再如“孰”字,當翻譯成“仔細”就是通假字,通“熟”,如“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當翻譯成“誰”,就不是通假字,如:“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如:文言文中含“是”的句式,一般都不是判斷句,而是翻譯成代詞“這”,句中含“……者,……也”的句式一般才是是判斷句。如果學生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那么要對付試卷中的文言題目就不是難題了。
在進行二輪專項復習的時候,有的學生只能機械做題、死記硬背,所以有學生經(jīng)常會叫苦:“我花了那么多時間,怎么還是不會?”“他花的時間沒我多,怎么考試比我考得好?”其實,這就是在對口單招語文學習中要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比如“明日黃花”這個詞,練習中問的是“黃花”的解釋,有的學生將“黃花”的意思一查,下次練習卻是問“明日”的意思,有的同學就傻眼了,會舉一反三的同學會將聯(lián)系中相關的知識點都復習一下。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如:層巒疊嶂、峨冠博帶、妖童媛女、長治久安、殞身不恤等都屬于這一類型。不僅復習知識點時要拓展開來,而且在做練習時還要學會變換題型,將知識融會貫通。比如“游目騁懷”中的“騁”字在這份試卷中考的是解釋,到下一份試卷可能就考字音,再下一份試卷可能又考字形;再比如簡答題“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也可能到了另一試卷中出現(xiàn)在口語交際中,變成“根據(jù)魯迅的小說《祝福》,請為祥林嫂寫小傳”的題目。所以我們在跟學生進行二輪復習時,不能僅局限于本專題,還要將幾個專項融會貫通,變換題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熟悉同一知識點。
對口單招考試語文試題許多都需要老師的講解,如病句專項,教師要列舉常見病句類型(句式雜糅、搭配不當、成分殘缺、兩面對一面),還要對常見病句進行分析。如“去年4月23日,全國幾十個報社的編輯記者來到國家圖書館,參觀展覽,聆聽講座,度過了一個很有意義的‘世界閱日’”中“幾十個”既限制“報社”也限制“編輯記者”,屬于有歧義;再如“今年的好青年海選活動繼續(xù)采取組織推薦、社會舉薦和個人自薦相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宣傳、推薦、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的好青年”中“宣傳”、“推薦”、“發(fā)現(xiàn)”邏輯循序錯誤,應該是先“發(fā)現(xiàn)”,再“宣傳”“推薦”。還有一些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應用文等有格式的類型的題目,不僅需要老師的講解,更要學生動手寫,否則考試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千奇百怪的錯誤。如海報的格式包括標題、正文(宣傳鼓動性內(nèi)容和具體實質性內(nèi)容)、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海報的具體實質性內(nèi)容必須逐一分項列出。學生在練習的時候總是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有的加上稱呼,有的具體實質性內(nèi)容未寫或寫得不全,有的沒有落款或落款的署名和日期顛倒了。再比如即席發(fā)言,在2014年模擬試卷出現(xiàn)了,而且平時也講過了,練習了一兩次,在2015年模擬考試中任然有許多學生將格式寫錯,要么少稱呼,要么沒落款,內(nèi)容不符合要求的就更不要說了。所以,學生不僅要對口語交際、應用文等主觀題多多練習,而且教師還要逐一面批,否則很難拿到70%--80%的分數(shù)。還有簡答題的背誦部分,教師要采取上課聽寫、學生互背,教師抽查的方式,督查學生注意過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對口單招語文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總之,在對口單招語文二輪復習中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班上的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統(tǒng)籌調配進度、幫學生歸納知識點,總結學習規(guī)律,以便提高復習質量,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