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欣
比粒寺相守日落
◎劉欣欣
在比粒寺的臺階上相守日落,帶有相依為命和迎接彼岸的激動。
每天黃昏,這里擠滿了從世界各地涌來守望日落的人。和在吳哥寺的蓮花池畔看日出不同,他們此時腳步緩慢,一邊攀爬陡峭的石階,一邊感慨被夕陽染紅的建筑殘骸。這里沒有碧波蕩漾的池水,沒有精雕細(xì)琢的浮雕,沒有神靈的面孔,也沒有修復(fù)一新的宮殿,只有用石塊堆起的東歪西斜的高塔直聳云端,殘墻斷柱的城池廢墟孤寂地沐浴著夕陽的夕暉。
高塔的石縫間長滿了雜草,枯萎的草與新綠的草在撕扭中各不相讓。殘墻上布滿了雨點一樣風(fēng)化腐蝕的洞穴,只有威猛的神獅面對殘陽,扭動著嫵媚的腰肢。在沒有宮殿、沒有神像、沒有雕刻的殘跡中,你很難想象比粒寺曾是吳哥王國都城的中心,也曾是吳哥王國的國廟和吳哥多位君王火葬的地方。
今天來比粒寺的人并不是為了一睹這里往昔的風(fēng)采,更不是為了嘲笑人的弱小,他們只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坐在高聳云端、長滿雜草的塔頂石階上,像神靈在天空俯視大地一樣俯瞰吳哥平原的無限延伸。在大地的上空,一輪圓圓的落日向地平線靠攏,它帶著對白晝的依戀和對夜色的期待投入大地的懷中。
(摘自《嗨,吳哥》人民郵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