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何 絢
如何應對孩子的不聽話
[澳大利亞]何絢
澳洲幼兒園教師從尊重、愛護孩子出發(fā),采用一些積極、正面的教育方法讓孩子服從管教,這種做法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fā)。不過,教育無定式,爸爸媽媽應從孩子的特點出發(fā),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方法。
孩子的調(diào)皮形式各異,亂扔東西、不聽指揮、搶東西、吵架打架……可以說,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種調(diào)皮的表現(xiàn)方式。
來到澳洲的第二年,我的大兒子就在當?shù)厣狭擞變簣@。澳洲在保護孩子方面有特別嚴格的法律,老師對孩子,絕對不能打、不能罵、不能體罰。無論是怎樣調(diào)皮的孩子,老師的處理都必須固守這個底線。
那么,總有孩子難管,發(fā)生讓大人難堪事情的時候,澳洲的老師如何應對呢?從程度角度由淺入深,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這是一種言語否定外加正面指導,是力度最初級的手法。
之所以用“施壓”而非批評,是因為老師確實很注意言辭,即使意在批評和阻止某個行為,也仍用正面的詞語和語調(diào),不用任何否定、消極的語詞。老師說這些話時,一般提高語調(diào),表情嚴肅認真,靠近孩子,看著孩子的眼睛,一本正經(jīng)但還是很和氣地說。對有些孩子來說,這種言語壓力就足夠見效了。
孩子如果犯了錯,屢次教育和警告都不奏效的話,接下來,老師會采用“停止孩子某個權利”的方法,以示懲戒。如,孩子搶玩具多次無法制止,老師就會規(guī)定他們在一定時間內(nèi)不能再玩某些玩具,直到他真正改正為止;再如,孩子們互相推搡打架,就禁止他們在一定時間內(nèi)靠近彼此,或者不能參加接下來的某個游戲等。很多孩子會吃這套,因為這意味著“失去”,他們也懂得失去的滋味不好受。
聽慣了罰站,乍一聽罰坐,還挺新鮮。這恰好體現(xiàn)了老師對孩子的愛護和尊重,哪怕是對犯錯的孩子實施懲罰。罰站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坐著則會好很多,算是一種略帶愛心的懲罰。兒子上的幼兒園有個孩子,比較容易出手打人,有時老師就在跟前,都不一定能眼疾手快地制止。在其他方法都不奏效后,老師就罰他坐在凳子上,達到一段時間才放行。在澳洲,這算是種頗有些力度的方法了。
何為“鎖”?就是孩子只能緊跟著老師,不能離開,直到懲罰結束。這是對付一些特別頑皮的孩子時使用的方法,往往是在坐小板凳都不起作用的情況下用的。要說孩子的調(diào)皮,有時是剛教育好,也許下一分鐘馬上再犯。對這些孩子,老師就采用這種“個人綁定”的方法,讓孩子一步不離地跟在老師身邊,一來讓他沒有機會再犯,二來即使他再犯,老師可以在第一時間制止和教育,效率很高。
這個降級,是指從高年齡段的班級降到低年齡段的班級,譬如從大班降到中班甚至小班。這是一種隱形的教訓,但卻是力度最大的懲罰方法。因為這是一種對孩子行為年齡的最高警示。就像一位園長所說:“如果你不能表現(xiàn)得跟你的年齡相符,那么你就只能到跟你相符年齡的班級去?!焙⒆尤绻麖拇蟀嘟档叫“?,他們多少會明白其中的難堪,不僅是孩子,甚至家長,都能感受到壓力。如此一來,家長會更加重視,再加上老師的引導,能有效地改善孩子的不足。當然,等孩子表現(xiàn)進步了,他自然就回到原來的班級去。
總體上看,澳洲的幼兒園對付調(diào)皮孩子的方法,表面上不是那么厲害。但是細究下,這些貌似不那么厲害的手法,因為摻進了老師堅持的耐心、真摯的愛心、執(zhí)行的堅定,在無形中形成了一張規(guī)矩之網(wǎng),讓再調(diào)皮的孩子都能慢慢循規(guī)蹈矩起來。要說教育孩子最切實的手法,可不就是一種天長日久的決心和堅持么?當然,還有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