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古今中外,凡成大器者,無不把“感恩師教”當成做人的美德。居里夫人獲諾貝爾獎的時候,把她的中學老師歐班推上了領獎臺。她說:“不管一個人取得多么值得驕傲的成績,都應該飲水思源,應該記住是自己的老師為他們的成長播下了最初的種子?!毕旅娼Y合具體習作,談談寫作“感恩師教”主題類作文的藝術技巧。
一、選取典型事例,處理好“人”與“事”的關系,彰顯恩師品質?!案卸鲙熃獭保瑥淖置胬斫?,感恩的對象是老師,感恩的事是老師的諄諄教導。由此可以確定,這種主題文章偏重于寫人的記敘文,以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特點為目的,文章的中心思想著重表現(xiàn)主人公的思想品德。然而,寫人離不開寫事,因為人物的思想品德是在典型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通過一言一行表現(xiàn)出來的。
例如,吳星儀同學在《感受師恩》(本期所刊文章)一文中,選取感受深刻的“壓軟度”“獨舞比賽”“師生共舞”三個典型事件,完成“我”由憎恨老師到感恩老師的情感轉變。老師的無聲教育,使“我”在絕望中檢討、反思、反省,終于發(fā)現(xiàn)“那濃濃的師恩”早已浸潤到靈魂的深處,塑造出一位大愛無言的“嚴師”形象。
二、采用“欲揚先抑”的描寫技巧,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欲揚先抑,是一種人物寫作技巧?!皳P”,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用這種方法,能夠使情節(jié)多變,波瀾起伏,形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例如,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除用具體事例表現(xiàn)藤野先生的治學嚴謹,正直熱忱,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外,還用欲揚先抑的技法勾畫人物的特征:藤野先生的黑瘦八字須,衣著“模胡”,忘記帶領結,穿舊外套。活畫出一位其貌不揚、不拘小節(jié)、生活儉樸的學者形象。再舉吳星儀同學的《感受師恩》為例,小作者通過前文“馴獸師”的嚴厲、“小獸”大賽的失利,層層鋪墊,為后文感恩老師的付出與“我”由恨而愛的轉變蓄足了勢。開篇的“抑”是為了襯托后面的“揚”,嚴厲與慈愛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鏡子中我看見了漸漸長大的我與慢慢老去的老師?!崩蠋煹臒o言,“我”的失語,讀者被拉入情感的波瀾之中,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三、營造詩的意境,用散文詩的語言表達對老師的感恩與思念之情。詩的意境,指給人以美感或有強烈的抒情意味?!案卸鲙熃獭?,必然是在記人敘事的基礎上,抒發(fā)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因而,語言表達上可呈現(xiàn)散文詩的特質:濃縮、跳躍,一般是跳躍式地聯(lián)結意象。句與句之間,尤其是段與段之間,往往是似斷實連的關系,這就留下較多的可供讀者想象的空白美。
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師》,文中抓取幾個特寫鏡頭:蔡老師課堂上假裝發(fā)怒,課外教“我們”跳舞,假日帶“我們”觀察蜜蜂,平時教“我們”讀詩,“我們”看老師寫字……營造出一幅幅詩意的美景。尤其是“她愛詩,并且愛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她讀詩的音調,還能背誦她教我們的詩……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幾十年過去了,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蕓芝先生的音容笑貌呈現(xiàn)于魏巍筆下。魏巍之所以成長為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小說家)都與蔡老師的文學啟蒙息息相關?!皦糁袑煛钡那榫懊枋觯砻髁藢W生依戀老師的程度,只有夢境才能滿足“我”的心愿。這心理、這感情、這思念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正像作者說的:“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 苯o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縱觀本欄目的三篇“感恩師教”的習作,以及筆者所舉例的魯迅的《藤野先生》與魏巍的《我的老師》,在寫作形式上都是以“我”對老師的感情變化為行文線索,選取師生互動中的典型事件,或采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技巧,或側面烘托,或正面描寫,贊美老師的高尚品質,抒發(fā)對老師的思念、感懷之情。寫“感恩師教”題材的作文,同寫感恩父母題材的作文一樣,是中學生作文的重要主題之一,應予以重視。
(作者單位:遼寧省錦西工業(yè)學校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