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武漢工商學院,湖北武漢430065)
民族元素在旅游廣告中的作用
李丹
(武漢工商學院,湖北武漢430065)
本文從實地考察、資料調研,初步探究了鳳凰古城中孕育的民間刻紙藝術、集市商貿、民俗歌舞、民族服飾、飲食等民間文化在旅游推廣中的作用。
鳳凰;旅游廣告;孕育;民族元素
“在人類所有一切可以謀生的職業(yè)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狀態(tài)的職業(yè)是手工勞動”。——盧梭《愛彌兒》
沈從文曾在散文中寫到過鳳凰縣獨特的刻紙藝術,我在鳳凰得以親見。去過鳳凰古城的人都會知道在虹橋的橋頭一溜小攤中有一位穿著整齊、干凈利落的苗族大娘在賣剪紙。小攤鋪了一片紅紅的剪紙,她每天就在攤子旁的小凳上刻呀刻,也不吆喝,在這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的虹橋上已有五六年了。來鳳凰旅游的人十有八九買過她的剪紙,來采風的民俗攝影家們也把她作為絕好的攝影題材。
苗族剪紙藝術是最富有苗族特點的藝術事象。苗族傳統(tǒng)手工藝的剪紙之所以美,在于它流露著苗家婦女寧靜安詳?shù)纳顟B(tài)度和向往美好事物的純真情感,沒有批量生產(chǎn)下粗制濫造的旅游工藝品的浮躁和功利。久居城市的人們厭倦了工業(yè)品的千篇一律和機械,傳統(tǒng)工藝因傳統(tǒng)的造型語言和手工性質能喚起我們無比的親切感。
山江位于縣境中部,屬苗族聚居區(qū),保持著濃厚的民族特色。山江就是苗語說的“叭咕苗寨”。三江逢三逢八趕場的日子,這個熱鬧是一定要湊的。
在集市上我發(fā)現(xiàn)了好多“寶貝”:龍頭魚身耳環(huán)、八卦陰陽魚童帽銀飾、福祿壽喜童帽銀飾、銀針筒等。每一件東西都在吸引著我,眼在不停的看,嘴在不停的問,手在不停的按快門。即使是以前知道的東西,這里的苗女們做了另外一種詮釋,像苗族婦女用的一個蝴蝶銀片和一條花帶固定在前胸的繡花兜有這樣的來歷:以前的苗家女都很聰明,男人不喜歡女人太聰明,于是女人們用衣兜來遮住自己的心,也就遮住自己的聰明。
這些“寶貝”無論是本身的工藝,還是圖案的蘊義或是每一個與之相關的傳說的故事都對旅游廣告中元素的挖掘有很高的價值。
苗族的男女老幼都喜歡唱歌,苗族地區(qū)素有“歌的海洋”之稱。苗歌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情歌是苗族歌謠中最為豐富的一種。苗家姑娘小伙,多以歌會友,唱歌傳情,因此產(chǎn)生了大量的情歌。苗族情歌善于借景,詠物抒情,情景交融。苗族按其內容,唱法上也各有特色。有的旋律優(yōu)美,婉轉纏綿;有的嘹亮奔放,激越昂揚;有的女唱男和,多情善感。其中多聲部苗歌的唱詞,聯(lián)想豐富,旁征博引,比喻得體,頗富哲理。
苗族人民不僅能歌,而且善舞。苗族逢年過節(jié)或遇喜慶的日子,都要跳蘆笙舞。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三月三、九月重陽等,還是專門跳蘆笙舞的蘆笙節(jié)。這種蘆笙舞是集會和節(jié)目中作為表演比賽的一種形式,舞曲明快,節(jié)奏強烈,動作技巧比較難,有少數(shù)人能跳。
自鳳凰古城被冠以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后,旅游業(yè)在鳳凰已轟烈興起,走入鳳凰觀光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增多。遍觀游客,他們除去領略鳳凰古城的人文景觀外,返途時都會帶上一些不忘此行的紀念品,諸如富有苗家特色的扎染衣物,銀首飾,但還有一大部分人手中提著一包包精美包裝的姜糖。
姜糖,系鳳凰傳統(tǒng)的獨家特產(chǎn),起源于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這個起源無從在史志書上查找,依據(jù)乃是制糖藝人們一代代身傳口諭至今。
在日月輪回的光陰中。姜糖制作日漸得以精細,一些富裕人家不斷深研將其加入一系列有益于身體健康的中草藥。如此一來,姜糖便成其為鳳凰諸家祖?zhèn)髅夭煌庑沟奶俏锞?,因而也就順理成章為鳳凰人獨領風騷的常用保健糖物。
由此它走入市場,成為一些人主要的養(yǎng)生之道,共和國建國前后,鳳凰古城便有多家制作姜糖作坊,由小孩婦女提籃在古城街巷轉走,長街之上,經(jīng)常可見大人小孩鼓著腮幫,將姜糖吮吸得津津有味。
或許更多人來到鳳凰是尋找城市已無法尋覓的真實自然,還有完全陌生的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狀態(tài),所以當他們被問到鳳凰美在哪里時,大多數(shù)人都會說:“環(huán)境、景物還有民俗”。我一點都不否認鳳凰有著保護得幾乎是完美的自然風景和傳統(tǒng)而不刻意的民俗景物,因為堆綠的南華山,澄澈的沱江水和一排掛著大紅燈籠的吊角樓就可以證明一切。從千余年的歲月中一步步堅實走過的鳳凰。如果只有如他們所說的外在的美,恐怕是美的浮華,而同時,一個僅以自然和民俗為根基的山城也是不可能在惡劣的自然災害和殘酷的各類斗爭中生存下來的。所以,直至現(xiàn)在依舊完整的鳳凰,最重要的延續(xù)紐帶就是那一種特殊而珍貴至善至美的人性精神。鳳凰的驕傲,沈從文先生就一直以“鄉(xiāng)下人”自居,并充滿了對只屬于鄉(xiāng)下的那“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向往,故園正式代表著他里的精神家園,而鳳凰人則代表這種純真人性和人生形式。
[1]吳彥承.鳳凰縣民族志[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7.
J524.3
A
1005-5312(2015)29-02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