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大為
狠抓立意奮力破題(下)
即指作品在提出問題后,不是直截了當正面回答,而是拐彎抹角地側(cè)面陳述。如《月亮代表我的心》(佚名詞)作品一開始就唱道: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而這首作品卻別出心裁地唱出“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聰明的作者雖然沒有直接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只是含蓄地吐露了心聲,可這種回答卻比直截了當?shù)鼗卮鸶擅?,也更令人欣喜,不同的觀眾可根據(jù)各自的理解去領會、感悟它的回答。
又如《那就是我》(曉光詞)作者寫道:“我思戀故鄉(xiāng)的小河/還有河邊吱吱唱歌的水磨/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卑盐⑿Φ睦嘶ㄕf成那就是我,既巧妙,又含蓄,給聽眾留下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和盡情馳騁的廣闊天地。
再如《同桌的你》(高曉松詞),作品開始唱道:“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到最后又寫到“誰把你的長發(fā)盤起/誰給你做的嫁衣”,中間寫了無數(shù)個“誰”,從這個不確定的詞中,透視出歌者對這個“同桌的你”的深深牽掛和懷念,整首歌詞雖然沒有直接回答,卻都留下了無限放飛的天空,一樣令人滿足。
其它如《濤聲依舊》(陳小奇詞)、《彎彎的月亮》(李海鷹詞)、《小芳》(李春波詞)、《丹頂鶴的故事》(陳哲、陳雷詞)等也都是極有代表性的好作品。
巧妙含蓄式結(jié)尾的最大特點是在欣賞歌曲的同時得到更多的思考、想象的余地,從而使聽眾受到啟迪、感染,認識得到深化。
指作者在描述事物完成時突然出現(xiàn)一個意想不到的、突如其來的結(jié)尾,以收到強化主題、震撼心靈的奇效。
如《鄉(xiāng)愁》(余光中詞),作者在敘述小時候的鄉(xiāng)愁,長大后的鄉(xiāng)愁以及母親去世后的鄉(xiāng)愁。按一般寫作,這個愁已經(jīng)完成了它的使命,而作者筆鋒一轉(zhuǎn)“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币幌伦影褌€人的鄉(xiāng)愁升華為中華兒女民族之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猶如石破天驚,令人起敬,令人贊嘆,令人稱絕。
又如《我們是黃河泰山》(曹勇詞),作者在前兩段詞中分別抒發(fā)了“我漫步黃河岸邊”和“我登上泰山之巔”的情懷,而在第三段的結(jié)尾處突然唱出了“我們是黃河/我們是泰山/我們就是黃河泰山”的響亮歌聲,把人們的心緒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境界、更美的空間。
再如《血染的風采》(陳哲詞),作品開始唱的是“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你是否還有永久的期待?!钡浇Y(jié)尾的“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辈粌H是對戰(zhàn)士犧牲的緬懷,更是對軍人偉大獻身精神的贊頌。其它如《長城長》(閻肅詞)《命運不是轆轤》(張藜詞)、《霧里看花》(閻肅詞)等也都是精彩紛呈的作品。
奇峰突起式結(jié)尾的最大優(yōu)點是給聽眾以突然的新奇感和強大的沖擊力,使大家在藝術享受的同時得到心靈的洗滌和思想的滿足。
采用充滿哲理的語句概括作品主題作為全詞尾句,如《敢問路在何方》(閻肅詞)這是作者為電視劇《西游記》寫的主題歌。全劇描寫師徒四人如何經(jīng)過千辛萬苦,戰(zhàn)勝千難萬險,最后到達西天取來真經(jīng)的故事。全劇的情節(jié)絕大部分發(fā)生在取經(jīng)途中。聰明的作者從這里開掘立意,把“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作為西天取經(jīng)的思想動力。從而也向人們揭示一個真理,要完成任何一件事,必須靠一步一步去實現(xiàn),像取經(jīng)的師徒四人一樣,路在腳下。
又如《莫愁?。∧睢罚ㄙR東之詞)這是一首由景而生、有感而發(fā)的優(yōu)秀作品。作者從“莫愁”這一中心內(nèi)容出發(fā),把它與人生聯(lián)系起來,在大量抒發(fā)了對景的贊美后唱出了心底的感悟:“自古人生多風浪/何必愁白少年頭?!奔仁菍δ詈母袊@,更是對人生的領悟,不愧是高手之作。
再如《我的祖國》(喬羽詞)作者在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對祖國的愛后,卻以“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財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p>
把祖國的形象提到一個更深層次和更含哲理的高度。其他如《共產(chǎn)黨好共產(chǎn)黨親》(宋軍詞)結(jié)尾句寫道:“黨和人民心連心/魚水相依不離分?!卑腰h和人民的關系比喻為魚和水的關系,充滿了真情、飽含哲理。
哲理深化式結(jié)尾的最大優(yōu)點是通過富有思想深度的詞句深化了主題,運用飽含哲理的話語提升了立意,從而給聽眾以美的享受。
即采用問答、解題等方式把中心內(nèi)容介紹出來。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是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插曲,由雷振邦作詞。作品謳了歌邊防軍人如何在最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下守衛(wèi)邊疆、英勇獻身的悲壯事跡。歌曲一開始便提出“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紅得就像燃燒的火”,最后的回答是“它是用青春和血液來澆灌”,“它象征著純潔的友誼和愛情”,從而完成了對作品主題的揭示。再如《千萬次的問》(馮小剛、鄭曉龍、李曉明詞),《敖包相會》(海默詞)等都是通過反復的設問,最后用回答來揭示主題。設問答題式結(jié)尾最大的優(yōu)點是,以問引人,設疑誘人。增添了聽眾的參與感和好奇心,也使作品更加受到歡迎。
以上舉出的僅是平時使用較多的幾種,其實要細細分起來,還可派生出許多支流,這里僅摘取部分供各位參考吧!
(責任編輯 吳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