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萍 盧小蓮 羅世彬 李 莉 周 燕 譚遠彩
(梧州市中心血站,廣西 梧州 543002)
血液濾白時機對制備去白細胞血液的影響
張月萍 盧小蓮 羅世彬 李 莉 周 燕 譚遠彩
(梧州市中心血站,廣西 梧州 543002)
目的 探討不同濾器其血液儲存溫度、儲存時間、過濾時機對制備去白細胞血液的影響。方法 根據(jù)血液成分制備需要和采血點的遠近,采用不同濾器采血袋采集抗凝全血,分別將其分為:①常溫組、②2~6 h冷藏組、③8~48 h冷藏組,分別濾除白細胞。測定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和過濾時間,計算白細胞殘留量,白細胞濾除率,血紅蛋白含量。結(jié)果 ①組和②③組相比,白細胞殘留量明顯偏高,過濾時間延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白細胞去除率偏低,紅細胞回收率明顯升高。②組和③組相比,白細胞殘留量,過濾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 常溫組制備的去白細胞血液白細胞殘留量部分超過國家標準,其他檢測項目達標。②組和③組制備的去白細胞血液各項檢測結(jié)果均達標。不同的濾器,要掌握其最佳濾白時機,確保白細胞的有效去除及血液的質(zhì)量。
濾除白細胞;儲存溫度;時間因素
去白細胞血液成分是現(xiàn)階段國內(nèi)外一致公認的既安全又高效的血液成分之一,但其制備受儲存溫度、時間的限制。如何根據(jù)制備需要和采血點的遠近,選擇合適的濾器掌握其最佳濾白時機,更有效去除血液中的白細胞,提高血液質(zhì)量,各地血站均在探討。本站于2012年科研立項開展血液去白細胞技術研究,為掌握各種型號濾器的血液最佳過濾時機,我們對三種去白細胞濾器采血袋采集的血液在不同儲存溫度和儲存時間的過濾性能和濾除白細胞效果進行了評價。
1.1材料:一次性使用去白細胞多聯(lián)采血袋(帶軟芯濾器型、即采即濾型、隔夜過濾型);超大容量低溫離心機(索福12BP、賀利氏6000i 美國Thermo);SE250熱合機(韓國森通);低溫濾白柜(上海諾驪);Nageotte白細胞計數(shù)盤(assistent);血細胞計數(shù)儀(希森美康)。
1.2去白細胞紅細胞制備:隨機選取本站2012年采集的無償獻血者全血(400 mL)各40袋:①常溫組:采用帶軟芯濾器型多聯(lián)采血袋采集全血,在(22±2) ℃血小板保存箱內(nèi)不振蕩保存。在6 h內(nèi)連同軟芯濾器一起離心,制備濃縮血小板、新鮮冰凍血漿、懸浮紅細胞。懸浮紅細胞在制備后連同軟芯濾器一起靜置于2~8 ℃低溫操作臺,30 min~2 h內(nèi)在低溫濾白柜內(nèi)濾除白細胞,②2~6 h冷藏組:采用即采即濾型(硬芯濾器)一次性去白細胞多聯(lián)采血袋采集全血,采集后的全血放置于(4±2) ℃冰箱3 h以上,在采血后6 h內(nèi)同上法過濾(控制滴速不超250滴/分鐘)。過濾后的全血制備新鮮冰凍血漿、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③8~48 h冷藏組:采用隔夜過濾型(硬芯濾器)一次性去白細胞多聯(lián)采血袋采集全血,采集后的全血放置于(4±2) ℃冰箱,在采血后8 h以上至48 h內(nèi)同上法過濾(毋需控制滴速)。過濾后的全血制備冰凍血漿、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
1.3血樣留取及檢測:每袋分別留取過濾前的全血和過濾后的紅細胞標本,分別稱量過濾前的全血和過濾后的紅細胞重量。采用血細胞計數(shù)儀或白細胞計數(shù)盤對標本進行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檢測,同時計算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白細胞殘留量,白細胞濾除率,血紅蛋白含量。
表1 三組濾白血液質(zhì)量及過濾時間的比較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方差分析分別計算三種方法中的白細胞殘留量、白細胞濾除率、血紅蛋白含量、血細胞比容、過濾時間,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白細胞殘留量三組之間比較:F=10.58>3.18,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之間比較:①組與②組對比:q=5.40>2.86,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①組與③組對比:q=5.84,>3.44,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②組與③組對比:q=0.44,< 2.86,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過濾時間三組之間比較:F=19.71>3.18,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之間比較:①組與②組對比:q=8.40>2.86,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①組與③組對比:q=6.68>3.44,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②組與③組對比:q=1.72<2.86,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血紅蛋白含量三組之間比較:F=0.54<3.18,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擬通過檢測不同型號濾器在采血后不同儲存溫度、儲存時間濾除血液中白細胞的性能,選擇適合采血點、適合制備需要的濾器。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②組和③組制備的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質(zhì)量符合國家標準,即白細胞殘留量≤5.0×106個/400mL,血紅蛋白含量≥36 g,血細胞比容:0.45~0.60[1]。②組可在采集后 6 h內(nèi)過濾,可以制備新鮮冰凍血漿,滿足臨床新鮮冰凍血漿需求和制備冷沉淀用漿要求。適合用于市區(qū)采血點和車程在2 h內(nèi)的鄉(xiāng)鎮(zhèn)采血點采血活動結(jié)束前3 h使用,但不適合用于路程較遠的鄉(xiāng)鎮(zhèn)或縣城采血,我們觀察到采血后隔夜或隔天才把血液接回來過濾,會增加濾器堵塞比例。③組適合用于路程較遠的縣城或鄉(xiāng)鎮(zhèn)采血,但不能制備新鮮冰凍血漿。從過濾時間看,①組所需的時間明顯多于全血直接過濾法,可能是因為懸浮紅細胞較全血黏度高,過濾時不夠通暢所致。從紅細胞回收率看①組高于②組和③組,與報道的室溫保存的血液紅細胞回收率高于2~6 ℃保存一致[2]。
目前,血站使用的白細胞濾器大多是硬芯濾器,硬芯濾器因為容易破裂不宜放進離心機一起離心,不能制備手工血小板。隨著血小板的臨床用量不斷增大,為了滿足血站制備需求,近幾年來已有廠家研發(fā)出可制備手工血小板的帶軟芯濾器的一次性去白細胞多聯(lián)采血袋。我站進行了試用(見①組),檢測結(jié)果顯示白細胞濾除率達不到99.9%,比其他兩組高,白細胞殘留量部分超過國家標準,可見濾白效果不如②組和③組,與報道的硬芯濾器與軟芯濾器在白細胞濾除效果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軟芯濾器濾除白細胞可達到同樣的效果[3]不一致。是否與血液冷藏時間不夠有關還需要進一步試驗。因為血液放置在4 ℃冰箱一段時間后白細胞、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凝聚形成微聚體從而容易被去除[4]。而且白細胞在4~6 ℃中變形能力差,容易被白細胞濾器攔截。在制備去白細胞血液過程中,去白細胞血液質(zhì)量與濾器的材質(zhì)也有很大關系。血液的貯存時間、貯存溫度、血漿的量、過濾前白細胞的量 、過濾時間的長短 、濾過時血液的流速等都會影響白細胞的去除效果[5]。在以后的工作中找出各種型號濾器血液濾白效果好、操作簡單的制備方法,掌握血液的最佳濾白時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質(zhì)量要求[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2] 潘越飛.血液過濾去除白細胞的質(zhì)量控制[J].內(nèi)科,2012,7(1):64.
[3] 朱琳,明文娟,丁國良.應用軟芯濾器進行血液過濾的效果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0,12(2):157.
[4] 楊成民,李家增,季陽.基礎輸血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l:444-446.
[5] 劉加軍,伍新堯,潘祥林,等.去白細胞輸血治療對惡性血液病化療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4,18 (1):6-7.
R446.11
B
1671-8194(2015)30-0038-02
2012年梧州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fā)計劃項目立項科研課題(編號:201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