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文 廖 容 吳修建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yī)院耳鼻咽喉科,重慶永川402160
品管圈活動在耳鼻咽喉科護理實習教學中的應用
郭文廖容吳修建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yī)院耳鼻咽喉科,重慶永川402160
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在耳鼻咽喉科護理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7月~2014年11月來自川渝兩地三所醫(yī)學院校護理專業(yè)的80名護生,按進入耳鼻咽喉科實習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名),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實驗組在此基礎上成立品管圈小組進行護理教學,比較兩組的教學效果。結果實施品管圈活動后,實驗組護生的專科理論考試成績、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帶教老師對實驗組護生實習滿意度、實驗組護生對老師帶教滿意度[(81.17±2.30)分、(90.87±2.69)分、92.5%、95.0%]均明顯高于對照組[(77.15±3.46)分、(86.89±3.42)分、80.0%、87.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品管圈活動可有效提高耳鼻咽喉科護理教學質量。
品管圈;耳鼻咽喉科;護理教育;護生;應用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品質管理圈的簡稱,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首創(chuàng)[1],指同一工作場所、工作性質相類似的基層員工,自動自發(fā)進行質量管理活動而組成的小團體[2]。品管圈是推動醫(yī)療質量持續(xù)改進的有效管理工具[3],其優(yōu)點是有利于發(fā)揮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便提高護理質量[4]。2011年開始的新一輪醫(yī)院等級評審,已把開展品管圈活動作為醫(yī)院管理評價指標之一。由于耳鼻咽喉科護理學專業(yè)性強、解剖結構精細復雜、生理功能特殊、護理操作技能多,有些難點內容如耳鼻咽喉腔道彎曲、狹小,部位隱蔽,結構特殊[5],須借助各種檢測儀器如額鏡、耳鏡、鼻鏡、間接喉鏡、電子纖維鼻咽喉鏡、內窺鏡等的輔助檢查,才能觀察到相應部位,還有許多??谱o理如剪鼻毛、外耳道沖洗、鼓膜穿刺、咽鼓管吹張、氣管切開術后換藥等操作更加復雜,都是影響護生學習興趣和實習效果的重要因素。臨床實習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階段,是學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續(xù)[6],為護生深化理論知識,將理論應用于臨床提供了實踐機會[7]。目前品管圈在醫(yī)療領域方面應用廣泛,能有效提高醫(yī)療安全和服務質量,在健康教育、護士素質、臨床護理、護理質量管理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8-9]。但在耳鼻咽喉科護理實習教學中開展品管圈活動的報道卻較少,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yī)院耳鼻咽喉科于2014年3月成立了品管圈小組,針對護理實習帶教開展品管圈活動,取得了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2014年11月來自川渝兩地三所醫(yī)學院校(重慶醫(yī)科大學、瀘州醫(yī)學院、內江醫(yī)科學校)護理專業(yè)的80名實習護生,按進入耳鼻咽喉科實習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名,開展品管圈活動前(2013年7月~2014年2月)的40名護生作為對照組,其中女36名,男4名;年齡18~24歲,平均(21.4±1.6)歲;本科21名,???9名。開展品管圈活動后(2014年3月~2014年11月)的40名護生作為實驗組,其中女38名,男2名;年齡19~23歲,平均(21.6±1.8)歲;本科20名,???0名。兩組護生在性別、年齡、學歷等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按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圍繞基礎知識和??浦R相結合進行臨床帶教;實驗組在此基礎上成立品管圈小組進行??谱o理實習帶教,按照策劃-實施-檢查-改進(plan-do-check action cycle,PDCA)循環(huán)實施,具體方法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小組
根據(jù)耳鼻咽喉科的專業(yè)特點,成立品管圈小組,確定圈名為必勝圈,繪制了圈徽。必(鼻的諧音)-代表耳鼻咽喉科;“必勝”寓意耳鼻咽喉科的勝利;必勝圈寓意耳鼻咽喉科的教學質量一定會提高,并取得最終勝利。品管圈小組成員10名,包括圈長1名,輔導員1名,圈員8名;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2名,護士3名,本科學歷6名,在讀本科4名。圈會時間定于每周五下午17:30~18:00,在學習室以座談會形式展開教學討論,還對圈員進行了專門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品管圈相關知識,品管圈活動原則,品管圈十大步驟,新、舊七大手法等。
1.2.2發(fā)現(xiàn)問題并選定主題
品管圈成員集思廣益,根據(jù)上級政策、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等因素進行評分比較,運用頭腦風暴法提出了多個主題。并根據(jù)對照組實習護生在臨床實習的綜合成績,老師的滿意度和護生的滿意度結果,從帶教老師、護生、教學管理等三方面進行分析,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評估,最終以“提高耳鼻咽喉科的護理實習帶教質量”為主題。經(jīng)圈會討論,找出了影響耳鼻咽喉科實習帶教質量方面存在的3個主要問題:①帶教老師方面:帶教方法缺乏??漆槍π?,帶教意識薄弱,帶教老師操作不規(guī)范,與護生缺乏溝通;②實習護生方面:操作流程不熟練,操作技能不達標,語言表達能力弱,不愿主動學習,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差,基礎理論知識不扎實,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等問題;③教學管理方面:監(jiān)督指導力度不夠,沒有嚴格的獎懲制度,帶教老師缺乏積極性。
1.2.3目標設定
護生在耳鼻咽喉科實習結束時,不僅能完成常見基礎護理操作,還能掌握一般的專科操作技能,出科理論考試平均成績達到80分以上,基礎和專科技能考核平均成績90分以上,護生對老師帶教滿意度以及帶教老師對護生實習滿意度均達90%以上。
1.2.4制訂對策并組織實施
1.2.4.1針對老師的帶教方法缺乏??漆槍π裕瑤Ы汤蠋煵僮鞑灰?guī)范等問題,制訂并實施了具有??铺厣膸Ы谭桨?,全體圈員制作了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課件、專科護理操作視頻。入科第1天由護士長或教學組長做好入科教育,幫助護生熟悉科室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采取集中講解??评碚撝R、看??谱o理操作視頻、??剖中g視頻等。前3天由教學組長專人帶教,講解本??频奶攸c、各班職責、工作流程,??苹静僮骷夹g要領,??茟鳖A案、核心制度等,護理記錄的書寫要求,患者的入院、出院護理。第1周,鼓勵護生多深入病房,多接觸患者,發(fā)放疾病健康教育處方,了解??萍膊∽o理常規(guī),重視基礎護理,做好皮內注射、靜脈采血、留置針穿刺、吸氧、氧化霧化吸入等工作,以調動護生的學習積極性。第2周由帶教老師一對一地帶教,熟悉一般的??撇僮骷寄?,采取專題講座、操作示范、完成剪鼻毛、鼻腔上藥、術前備皮等工作,正確書寫護理記錄,召開公休座談會,進行管理查房,??浦R及新業(yè)務新技術的講座,讓護生對??谱o理發(fā)展新動態(tài)有所了解。第3周由專職技能帶教老師集中講解、操作示范??撇僮骷寄?,強化??评碚撝R,在帶教老師指導下能完成外耳道滴藥、經(jīng)口/鼻腔吸痰法、氣管切開術后換藥等操作,使護生操作規(guī)范,熟悉專科疾病護理常規(guī),做好患者的術前術后健康教育,進行小講座、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第4周通過理論考試、操作技能考核、出科總結與反饋,對實習護生進行綜合評價,提出問題并予以解決。
1.2.4.2針對老師的帶教意識薄弱,與護生缺乏溝通,教學管理方面監(jiān)督指導力度不夠等問題,通過公開講課、說課、評課,聘請院外專家傳經(jīng)送寶,培訓??平處熞约皩W術交流等形式,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采取情景教學法[10],臨床教學路徑結合目標教學管理模式進行臨床教學[11]和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與目標教學法結合使用[12],激發(fā)實習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護生的自學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協(xié)調溝通及創(chuàng)新能力。為加強老師與護生的溝通,定于入科第一周、實習中期、實習結束前一周固定時間與護生們進行溝通,征求護生意見,了解帶教情況,做好記錄,及時反饋信息,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持續(xù)改進,提高了老師主動參與實習帶教質量管理意識,提升了帶教質量,提高了帶教老師的能力,并能準確熟練應用PDCA循環(huán)[13]。通過查檢表、魚骨圖、流程圖、柏拉圖、特性要因圖等工具的使用,科學地解決了帶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14]。醫(yī)院還成立了品管委、品管辦、品管圈督導組,在品管委、品管辦的領導下,品管圈督導組不定期巡回指導并督促檢查品管圈開展情況。圈長定期向品管辦和督導組匯報工作,同時尋求專家指導,督導組專家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指出存在的問題,使帶教工作不斷持續(xù)改進。
1.2.4.3針對實習護生的操作技能不標準,操作流程不熟練,不愿主動學習,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弱,基礎理論知識不扎實,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等問題。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讓護生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老師的作用是引導和啟發(fā),護生通過老師講解、操作示范、實際操作、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網(wǎng)絡和多媒體等獲取知識,在操作技能教學中,培養(yǎng)護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自主學習是培養(yǎng)護理人才的根本[15]。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熟悉了操作流程,掌握了操作技能,提高了自信,理解能力明顯提高,動手能力增強,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及工作積極性。護生進入病房實習后,強化了??浦R和基礎知識,語言溝通能力得到了鍛煉,增進了護患溝通技巧,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帶教老師在指導護生查找資料、制作課件、進行小講座、教學查房、管理查房、疑難病例討論的同時,提升了教學能力,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1.2.5評價方法
實習結束時對兩組護生??评碚?、基礎和??谱o理操作技能考核等成績進行比較,同時采用本科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共發(fā)放帶教老師對護生實習滿意度問卷和護生對老師帶教滿意度的問卷各80份,回收有效問卷各80份,有效率均為100%,調查問卷的內容10個,設有5個答案供選擇,分別為:很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設定的滿意度分值為:很滿意1;較滿意0.8分;一般0.6分;不滿意0.3分;很不滿意0分。每張問卷總分大于等于6.0分為滿意卷,小于6.0分為不滿意卷。滿意度=滿意卷數(shù)/總問卷數(shù)×100%,進行帶教老師對護生實習滿意度和護生對老師帶教滿意度的問卷調查,比較兩組的教學效果。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護生實習成績比較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實驗組護生的??评碚摷安僮骷寄芸己顺煽兠黠@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實習成績比較(分,±s)
表1 兩組護生實習成績比較(分,±s)
?
2.2兩組護生對老師帶教滿意度和老師對護生實習滿意度比較
調查問卷顯示:帶教老師對實驗組護生實習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實驗組護生對老師帶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對老師帶教滿意度和老師對護生實習滿意度比較[n(%)]
3.1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重要階段,帶教老師可指導護生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把護生培養(yǎng)為有現(xiàn)代護理理念,有一定溝通交流技巧,能為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的現(xiàn)代護理人才[16]。老師在引導護生學習的過程中,還是有問必答的咨詢師、職業(yè)操作的教練員、高效的組織管理者、探索創(chuàng)新的引路人[17]。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護生逐步學會了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了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老師的幫助、支持和引導是分不開的,如果護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師生間的關系和諧,護生對老師的信賴就會轉化為對學習的自主行動[18],帶教老師具有專科特色的帶教,調動了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表1可以看出,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提高了護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和技能考核成績,達到了教學的預期目標。
3.2品管圈活動調動了帶教老師的工作積極性,提升了帶教老師的教學水平
在以往工作中,由于不同的管理體制和個人能力的限制,帶教老師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得不到很好地執(zhí)行,因此難以調動帶教老師的積極性,最終導致帶教效果欠佳,更不能滿足護理教學的多樣化需求,從而阻礙了護理教育工作的完善。品管圈活動的開展,使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通過魚骨圖、查檢表、流程圖、柏拉圖、特性要因圖等工具的使用,科學地找出護理帶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品管圈活動激發(fā)了大家參與護理質量管理意識,強化了制度管理的執(zhí)行力度,提高了護理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19-20],充分調動了帶教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提升了其教學水平。
3.3品管圈活動培養(yǎng)了帶教老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帶教老師通過收集各種資料,對存在的帶教缺陷進行原因分析,在圈會上討論,制訂出具體的步驟、目標和日程,并加以實施落實,從而提高了圈員間的凝聚力和團結精神,充分發(fā)揮出了帶教老師的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實習結束后雙方互相評價和反饋,找出教學活動中護生和帶教老師存在的問題,將反饋的信息進行分析、總結、及時做出改進和調整,增強了帶教老師的責任感,將PDCA循環(huán)理論應用于臨床護理帶教,有效提高了帶教老師教學能力[21-22]。在帶教和學習中,通過勤搜集、多思考、多總結等基礎工作,培養(yǎng)了帶教老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3.4品管圈活動培養(yǎng)了帶教老師和實習護生的團隊進取精神和協(xié)作精神,提高了帶教質量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帶教老師鼓勵護生在實習中通過思考和查閱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問題,與帶教老師及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并通過與老師們相互合作,共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老師們的帶教激情增高,也提高了護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激發(fā)了帶教老師和護生的潛能,師生相互監(jiān)督,能有效避免各類教學風險。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對存在的帶教缺陷進行及時分析總結,不斷改進帶教方法,強化大家的團隊責任感,培養(yǎng)團隊的進取精神和協(xié)作精神。本研究結果提示,品管圈活動的開展,護生對老師帶教滿意度以及帶教老師對護生實習滿意度均得到了提高。品管圈活動增強了帶教意識,提高了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從而提高了實習護生對帶教工作的滿意度[23],有效提高了耳鼻咽喉科護理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在耳鼻咽喉科護理實習教學中開展品管圈活動,通過PDCA的循環(huán)理論,使帶教老師和實習護生的工作積極性、責任心、團隊合作、溝通協(xié)調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步提升,促進帶教老師和實習護生之間的教、學主動性,顯著提高教、學合作的默契程度,提高了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了帶教老師的教學水平、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護生對老師帶教滿意度以及帶教老師對護生實習滿意度均得到了提高,有效提高了耳鼻咽喉科護理教學質量。
[1]劉雅玲,李青文,高鳳久.品管圈在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9):2934-2935.
[2]張幸國,王臨潤,劉勇.醫(yī)院品管圈輔導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4-5.
[3]梁銘會,劉庭芳,董四平.品管圈在醫(yī)療質量持續(xù)改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院管理,2012,32(2):37-39.
[4]喬麗曼,周璇,蘇素紅.品管圈在降低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差錯中的作用[J].中國藥學雜志,2010,30(23):2025-2027.
[5]張麗,張紅艷,胡玉梅.多媒體教學在耳鼻咽喉科解剖學中的應用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0):111-112.
[6]東梅.目標教學法在護理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11):873-875.
[7]顏余竹,周穎清.護理本科生實習中期壓力的現(xiàn)象學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38-241.
[8]Liu SC,Wu HH,Chen HK.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by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a case ofmedication improvement team at a hospital in Taiwan[J].Informat Techno J,2010,9(4):692-697.
[9]葉思水,王德雄.服務業(yè)的品管圈活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137-138.
[10]姚蘇寧,嚴小惠.情景式教學法在用藥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3,20(4A):12-14.
[11]張園園,段培蓓,陳璇,等.兩種實踐教學模式下護理本科實習學生滿意度比較[J].中華護理教育,2012,9(6):256-258.[12]易艷輝,黃瓊.目標教學法結合PBL教學模式在護生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3,12(6):161-163.
[13]肖瓊芳,黃英,蔣海英,等.品管圈活動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西部醫(yī)學,2009,21(12):2189-2190.
[14]王秀芳.品管圈活動對住院病人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9(4):1089-1090.
[15]郭文,吳修建,劉克均,等.PBL教學法在護生臨床實習操作技能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3):156-157,159.
[16]朱慶柳.目標教育在耳鼻咽喉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1,4(2):175-176.
[17]彭鵬,趙萍.品管圈活動在兒科護理技能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4,21(2):196-197.
[18]王偉,程云,袁浩斌,等.護理實習生自主學習準備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4):355-357.
[19]趙應蘭,鄧開琴,鄒昌蘭,等.品管圈管理在護理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yī)學,2013,37(7):646-647.
[20]吳妙莉,古金燕,黃明麗,等.品管圈活動應用于普外科護理臨床教學效果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74-76.
[21]葉立新,龍娜.循環(huán)管理模式在合理控制醫(yī)院藥品收入占比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2013,8(10):1462-1464.
[22]朱曉菁,熊勇,王根群,等.PDCA循環(huán)法在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中的實踐[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4,13(6):84-87.
[23]張億琴,楊玉,俞蘭.PBL聯(lián)合目標教學法在消毒供應中心臨床帶教中的效果[J].現(xiàn)代醫(yī)院,2012,12(9):118-119.
App 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nursing practice teaching
GUOWen LIAO Rong WU Xiujia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Yongchuan Hospital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Yongchuan 40216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activities during nursing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M ethods 80 nursing students from July 2013 to November 2014 from three medical schools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by the order of entrance i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with 40 nursing stud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methods,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methods combined with QCC activities.Nursing teaching quality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In experiment group,the theory test scores,operation skills scores,satisfaction degree of teachers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nursing students were(81.17±2.30)scores,(90.87±2.69)scores,92.5%and 95.0%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77.15±3.46)scores,(86.89±3.42)scores,80.0%and 87.5%].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QCC activit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in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Quality control circle;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Nursing education;Nursing students;Application
R47
A
1673-7210(2015)05(a)-0059-05
2014-12-29本文編輯:任念)
重慶醫(y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40305)。
廖容(1963-),女,重慶永川人,主任護師;研究方向:護理管理及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