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然
以真求善 善達美哉
◎任仲然
當拿到同事安升的散文詩歌集時,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是那種非常寶貴的真。在他這里不僅僅是生活的真,而且還有樸素情感的真和心扉靈動的真。對于這一點,我是很看重的。
經(jīng)過磨礪的生活通常是這樣:真往往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善則常常不大可能垂手而得,更不會自發(fā)而生。同時,生活也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真與善的背面就是假與惡以及五花八門的邪與丑。寫散文作詩歌,把握并駕馭這兩個敏感點尤其必要。
正反以致多面的人性要素雜糅在一起,我們不但要發(fā)現(xiàn)分辨識別,而且還應當或贊賞弘揚它,或貶抑鞭撻它。你是站在真與善的立場,還是站在惡與丑的立場,顯然是檢驗人性良知和良心的試金石。退一步說,你的作品即便是描寫丑陋,揭露邪惡,但出發(fā)點一定要真實,追求的價值一定是趨善揚善。否則,真而不善非本真,善而不真即偽善。
我們知道,真的并不都是善的,有些真甚至是丑的、壞的、惡的。但以真求善,則是人與動物的本質(zhì)區(qū)別——人性的定義在于此,文學藝術(shù)的生命在于此,人生過程的美好亦在于此。安升用他的散文和詩歌,相當誠實地做出了以真求善的辛勞耕耘。
遺憾的是,有些人缺少這種覺醒和感悟。他們寫的東西不可謂不真,但卻很難說是善,甚至會是相反。熱衷于渲染述說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惡及丑,結(jié)果放大了社會陰暗角落,異化成讓人適應“壞”甚或?qū)W習“壞”的負能。這樣的作品出發(fā)點也許為真,但如果落腳點背離了善,就會有意無意走上歪路。背離了善的真,肯定不是好真。落腳點不善,真又有何用呢?
在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真是需要執(zhí)著堅守才不會丟失,善只有經(jīng)過不懈追求才能達到彼岸。以真求善者,真者愈真,善者愈善。真與善情同手足,結(jié)義于世間桃園,真的是離不開善的,那么善又豈能離開真?真善乃大善之源,善真為大真之帆。
話再說回來,安升散文詩歌集的可貴之處,不在于言辭有多么華麗,不在于話語有多么深刻,而在于蘊涵其中的真實本性和善良本色。這本薄薄的文集,以真求善表達得自然流暢,字里行間的一嘆、一息、一贊都滲透出樸實純凈。真是底色,善是內(nèi)核,美是魂魄。正因為如此,才使之開啟了以真求善、善達美哉的追尋之旅。
我一直以為,真善美乃人間三大瑰寶,可遇、可求、可為、可通達、可融合。一個人小的時候,真是與生俱來的,不需偽飾包裹,不需矯揉造作。隨著年齡的增長,真實的品質(zhì)趨于內(nèi)向化,虛假的言行趨于外向化,堅守真實變得不那么容易了。在這種情況下,靠什么來執(zhí)真守實呢?
我的經(jīng)驗是,靠一顆淳樸善良的心來堅守真實,靠真情實感求得真實的善良,避功淡利地向善的巔峰攀援,能否達到大善大美的境界姑且不去強求,當成一個順遂人性、享受生活的過程就可心安理得了。
誠然,無論從文學的視角觀察,還是從審美學的層面剖析,美都源于真而高于真,且都歸于善而精于善。某種意義上,真為美的基礎,善為美的前提,美為真的升華。真善美互為血肉,互通脈絡,互強筋骨。具體到短短的一篇好作品,真善美都不會孤影行單,她們肯定彼此相近相通相融。顯而易見,安升的散文詩歌集,保持了真善美的原汁原味原生態(tài),語言文字提煉加工得如何可另當別論。
簡言之,非專業(yè)寫作的人,工作閑暇寫些散文詩歌,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此種狀態(tài)下的寫作,不宜刻意地去模仿雕琢的技巧,不宜肆意地去宣泄過于自我的感受,更不可云山霧罩、無病呻吟、嘩眾取寵。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像安升這樣,用真誠的心、真實的情來潤筆,憑善的靈感、善的旋律去歌詠,真也,善矣,美哉!
(作者單位:中共云南省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程 健
滿江紅 疏林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