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旭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看上去普普通通,但他們卻有一顆閃亮的心,常常會在不經(jīng)意間,以他們的慈愛、善良、寬容、誠信、堅強等品質(zhì),深深打動我們,溫暖我們,讓我們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吳應(yīng)海)
母親在街頭擺了個小攤賣茶葉蛋:一個小火爐,鋼精鍋里煮著熱氣騰騰的茶葉蛋,裊裊香味在街頭彌散開來。路過的人們,常常被撲鼻的香味吸引,情不自禁地走過來,買上一兩個。
母親70多歲了,本該在家好好享受清福,可她卻閑不住,硬要到街頭去賣茶葉蛋。母親說,一個茶葉蛋賺不了幾分錢,但看到人們品嘗她煮的茶葉蛋,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吹侥赣H喜歡干,我們做兒女的也只好由著她了。
每天收攤回來,母親總是將一小袋硬幣倒在桌子上,認真地清理著。不經(jīng)意地,我發(fā)現(xiàn)母親總是從一堆硬幣中清理出幾枚放在旁邊。我問母親,這幾枚硬幣為什么不和其他硬幣放在一起?
母親笑了笑,說道,這是幾枚類似一元硬幣的游戲機牌子,不是錢。
我說,那您以后注意點,不要總收到這種游戲機牌子。母親笑道,我早知道是什么人給的,不過我從沒有說過他。
我一愣,問道,您知道是誰給的?
母親說,這是一個撿破爛的老頭給的。他那天從我攤位前經(jīng)過,聞著香噴噴的茶葉蛋,流著鼻涕,眼睛里露出饑餓的神色。他仿佛猶豫了很長時間,然后從口袋里顫巍巍地掏出一枚硬幣遞了過來。我接過硬幣用手一摸,就知道這是一枚游戲機牌子。我看到,老人的目光極力躲閃著,不敢和我眼睛對視。我知道,老人餓了,對他來說,佝僂著身子走多遠的路,拾多少破爛,才能賣到一元錢啊。我什么也沒說,遞給他兩個茶葉蛋,說道,一元錢兩個。老人雙手接過茶葉蛋,眼睛里流出兩行渾濁的淚水,連聲說道,謝謝!謝謝!
就這樣,老人每天經(jīng)過我的小攤前,踟躕一會兒,就會從口袋里顫巍巍地掏出這樣一枚游戲機牌子來。我假裝不識,接過牌子,熱情地遞上兩個茶葉蛋。兩個茶葉蛋值不了幾個錢,但對于拾荒老人來說,卻是填飽肚子的及時雨啊。
母親說,如果我說送他兩個茶葉蛋不要錢,他肯定不干,收下老人遞過來的一枚類似硬幣的游戲機牌子,對老人來說,就是一種尊嚴。
我不禁被母親的慈善之心深深地感動。對于母親來說,施舍也是要顧及對方尊嚴的。
一天,一對進城打工的夫妻找到母親,緊緊地握住母親的手,熱淚盈眶地感激母親對他們孩子的資助,使孩子能夠把學(xué)繼續(xù)上下去。
母親笑道,我沒有資助啊,我只不過是給孩子付了工錢啊。
原來,母親看到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在街上溜達,一打聽,原來這孩子沒錢上學(xué),失學(xué)了。于是就請孩子幫著把這小車推回家,然后給他工錢。從此,每天收工回家,那孩子就來推車,靠自己“本事”掙錢上學(xué)!
那一刻,那對農(nóng)民工夫妻似乎全明白了,他們擁抱著母親,喃喃地說道,您有一副菩薩心腸啊。
送走了那對農(nóng)民工夫妻,母親對我說,如果直接給錢,那孩子很可能有種不勞而獲的思想,讓他幫我推車,使他有了尊嚴,他會更加努力和勤奮的。
(摘自《中老年時報》2015年第5期)
賞析
本文講述了母親資助別人的兩件事,一是賣茶葉蛋給手持游戲機牌的老人,二是資助失學(xué)小男孩兒。這位母親不但心地善良,而且善解人意,以她特有的慈善方式,既幫助了別人,又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令人欽佩。
在記敘過程中,由于兩則素材的主題相同,所以作者詳寫了第一件事,略寫了第二件事,很好地突出了母親感人的形象。而在第一件事的記敘過程中,作者同樣注意詳略得當(dāng),重點寫了母親講述游戲機牌是如何而來的前后經(jīng)過,而略寫了母親是怎樣賣茶葉蛋的。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前者能反映作品的主題,而后者與主題沒有多大的關(guān)聯(lián)。如此匠心獨運,使得文章的結(jié)構(gòu)更加合理,主題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