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亞蕓
【“書”材展示】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疾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屈原《離騷》)
【運用方向】
1.困厄未敢忘憂國。屈原始終深愛著他的祖國,即使被讒毀,被流放,依然不忘故國。他不僅為百姓疾苦涕淚橫流,而且為君王的昏昧而痛心,為朝政的昏庸而疾首。這份深沉的憂國憂民情懷,體現(xiàn)了一個有擔當?shù)氖看蠓虻膼蹏閼选?/p>
2. 崇尚美德,追求美德,踐行美德。屈原是一個視美德重于生命的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而他追求的美德與其“美政”理想密不可分,用圣君賢相的理想人格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
3. 清高的思想者,在孤獨中踽踽獨行。屈原被流放,而且遭遇群小的攻擊,“眾女疾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堅持理想的屈原是孤獨的,也正是這份獨孤,成就了他靈魂的偉大。
4. 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上,面臨著理性與感性的兩難。屈原既要求自己“修能”,又追求“內美”,從而讓自己陷入了理性與感性的兩難境地,在感性和理性的沖撞中煥發(fā)出絢麗的帶有痛苦意味的美。
5.生命在歷史的天平上留下永恒的重量。生命的重量,從來都是由歷史稱量的。屈原那“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化成了一座精神的豐碑,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重量,穩(wěn)穩(wěn)地站成一座峰巒。
【適用話題】
憂國憂民 美德 孤獨 理性與感性 輕與重
【寫作片段】
生命的重量
夜無眠,將往事落照,在月光的棧道上,我看到優(yōu)秀靈魂的破碎,如片片浮萍在冷凝處低懸,碎成搖曳的翡翠,卻在一潭民族之水中劃下粼粼波紋……
走過蒼蒼蒹葭的河畔,淌過氣象升騰的大河,我在亂世的黃沙找到了一顆耀眼的河珠。
亙古長江旁,衣裙翻飛,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的那個士子是你嗎?
廟堂案牘旁,滿臉正氣、為國興亡而舌戰(zhàn)群儒的三閭大夫是你嗎?
汨羅江水旁,形容枯槁、“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悲憫者是你嗎?
是的,是你,你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的執(zhí)著者,你是“羌中道而改路”的孤獨者。原本可以居廟堂之高以享榮華富貴,本可以紉蕙茝以閑居,可你放棄了,你放棄本屬于你的那副輕擔,而負上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楚國的安危、民生的艱難。你注定了一生的孤獨與漂泊。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有人在竊笑,有人在詛咒,而你被那個時代拋棄了。高貴是高貴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原以為你高貴的靈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本以為高貴會獲得高貴的通行證,卻不想,善于爾虞我詐的官場卻卑鄙地攫取了你的希望。生命之重,讓你無法承擔,卻不能放手。
生命之分量,可如鴻毛般輕,可似泰山般重,一個杰出的靈魂,放棄個人之重,而取天下之重,似泰山屹立于民族之峰,似珍珠,在寧靜的湖水中蕩開民族精神。遠處,那歷史的天平,將生命的重量高懸我頭頂?shù)男强铡?/p>
【亮點評說】
文段以散文化的抒情筆法,借鑒課本中屈原堅持理想的內容,演繹生命的重量:縱然高貴的靈魂得不到理解,孤獨而痛苦,依然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留下了生命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