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峰
(安徽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安徽鳳陽 233100)
試論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shù)語言的處理原則
關(guān)峰
(安徽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安徽鳳陽233100)
翻譯的出現(xiàn)是為了適應不同文化的地域之間的交流,而為了準確地傳達英語中所表示的含義,翻譯者必須對于英語文化有充分的了解,這就對翻譯者的綜合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認為,在英語翻譯的過程中要遵循,“信、達、雅”的翻譯原則,翻譯的同時,不僅要注重對于意思的準確表達,還要注重對語言的美學表達。本文將簡述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shù)語言的處理原則,希望對英語翻譯的發(fā)展有所促進。
英語文學翻譯藝術(shù)語言處理原則
英語作文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探究英語翻譯中藝術(shù)語言處理的技巧,對于加強中西方文化溝通有著重要的價值。想要完整的翻譯英語中的意思,翻譯人員不僅需要對英語國家的經(jīng)濟、社會和生活有足夠的了解,還需要在翻譯的同時保證本國的讀者能夠讀懂。因此在翻譯的時候,不僅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作的用詞,以保障行文的流暢,更重要的是注重對于作品中語言藝術(shù)的表達,從而準確而優(yōu)美地表達出英語的含義。
嚴復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原則中的“信”, 指的是譯文的含義要尊重原文,對于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這是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shù)語言處理的首要原則。無論是翻譯怎樣的英文作品,翻譯的作用是在作者與讀者之間構(gòu)建跨文化溝通的橋梁,因此想要準確地表達作者的意思,就要必須忠于原文。
所謂的忠于原文并不是一字一句的翻譯,因為不同語言的表述方式不同,如果逐句翻譯很可能造成意思上的曲解。在翻譯的時候,如果想要忠于原文,對于簡單的句子可以采取直接的翻譯,但是對于復雜的句子就應該加以意譯。例如:He is poor like a church mouse. 這句話如果直接翻譯過來就是“他窮得像教堂里的老鼠?!钡沁@句話讀起來就會讓我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說窮的像老鼠。因而在翻譯的時候為了便于我們的了解,可以翻譯為“他窮得像叫花子”,這就是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了,不同的文化中的名詞擁有不同的含義,這一點在翻譯時應該加以重視。從這一點上來看,從事翻譯的人員不僅需要了解單詞表面的含義,還需要了解單詞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這樣才能夠充分表現(xiàn)出作者的思想,將作者的思想由英文轉(zhuǎn)換為中文。
語言具有六種功能: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美感功能、應酬功能和原語音功能。不同的表達能夠行使不同的功能,因此在翻譯時要盡可能保證譯文的語言功能與原文一致。例如: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 the game . 如果直譯的話,其意思就是 “約翰很可靠,他不吃魚,只玩游戲”。這句話乍一聽顯得莫名其妙,好像牛頭不對馬嘴的感覺。但是事實上這里的“eats no fish”和“play the game” 都是有其相應的典故的,在伊麗莎白的時代,人們?yōu)榱吮硎緦φ闹艺\,不在星期五吃魚。因此,“eats no fish” 實際上表示的是忠誠的意思?!皃lay the game”則指的是為人正直。因此,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 the game . 應該翻譯為:約翰為人可靠,既忠誠又正直。這樣讀起來就通順多了,而且意思也很好地保留了。
英語同中文一樣也是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的,因而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學作品事實上是蘊含著該時代的特殊社會和文化內(nèi)涵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想要翻譯不同歷史時期的作品,就需要充分了解其時代背景,了解該時代下的各種文化內(nèi)涵。例如柳鳴九先生翻譯的《羊脂球》一書,柳先生對于時代背景以及社會文化的把握非常準確,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出同一輛馬車中十個人的不同的身份地位,以及除了“羊脂球”外的九個人的同樣骯臟的心靈,可以說將所有的角色都刻畫得入木三分,在贊揚“羊脂球”高貴靈魂的同時,也反襯了資本主義的丑惡骯臟的靈魂,揭示了所謂的貴族的虛偽面具下的污穢的思想。柳鳴九先生翻譯的《羊脂球》一書至今仍少有譯本能夠超越,由此可見,在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shù)語言的處理必須尊重時代背景,這樣才能保證全文的意思的準確。
“信、達、雅”的翻譯原則中的“達”指的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譯文通順明白,因此相關(guān)翻譯人員在從事翻譯工作時,不能夠僅注重字面意思的連貫,而應該勇于開拓自己的理念,在注重原文意識的同時要保證譯文的意思能夠符合國人的閱讀理解能力,依據(jù)中國的語法重新排列句子的結(jié)構(gòu),使句子變得更通順流暢。例如在英語中常常會看到幾個連續(xù)的短句,英文中的短句用英語讀起來有特殊的韻律,但是在翻譯時卻最忌諱直接將短句翻譯,因為翻譯成中文之后的短句不存在任何的美感,譯者在翻譯時應該注重對于多個短句的合并。當然,對于長句同樣如此,英語中的從句的存在使得一句話可以說很長,但是如果直接翻譯卻會讓人覺得讀起來很不順暢,這時候就需要適當?shù)牟鸱志渥樱瑢㈤L而復雜的句子變?yōu)槎绦【傻木渥?,以便于理解。對于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可以翻譯為不同的形式,如“incense”直譯時“發(fā)怒”但是在不同的文學作品中可以意譯為“怒氣沖沖”、“怒發(fā)沖冠”等。又例如:在翻譯時不能脫離原文,例如莎士比亞的名著《哈姆雷特》中寫道的: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這句話如果單純的翻譯為:做或不做,這是個問題,就會對讀者的閱讀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讓讀者覺得莫名其妙。而朱生豪先生翻譯的“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就很好地聯(lián)系了上下文,進行了合理的翻譯,使得譯文與莎士比亞想要表達的意思更加接近,方便了讀者進行理解。
在翻譯英文作品時往往需要考慮到如何去讓中國的讀者進行理解,這就涉及到合理規(guī)劃的原則,只有將英語文化合理的轉(zhuǎn)變?yōu)橥ㄋ滓锥闹袊幕拍軌蜃屩袊淖x者更加方便地理解,無論有沒有英語功底都能夠準確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在這一點上,我國著名的英語文學翻譯家傅東華先生做的很好。傅東華先生5其他原則
在翻譯《飄》時,沒有像其他翻譯人員一樣直接將文中的主人公人名音譯為中文,而是創(chuàng)新性的將文中的主人公翻譯為“郝思嘉”、“白瑞德”等,由此整個文章便被賦予了中國語言的色彩,加深了中國語言氣息,這就是合理規(guī)劃原則的直接體現(xiàn)。錢鐘書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和實踐家。他也認為合理規(guī)劃原則是英語文學翻譯的最高境界。利用合理規(guī)劃的原則,對于原文來說,增加了趣味,但是仍能將原著作的風味完全的保留下來。
為了完整的呈現(xiàn)英文作品的內(nèi)容和意境,在保證了譯文的準確性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對于譯文作品的聲、韻、音的調(diào)整,盡量在中文作品中體現(xiàn)擬聲詞、首尾的韻律。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對文章中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脑鎏砗蛣h減,可以增添一些內(nèi)容,以便于讀者的理解,也可以在不改變原文意思的基礎之上,刪去一些重復的詞語,這些詞語很可能是為了滿足旋律上的需要才加入的,因此刪去并不妨礙讀者的理解。有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修辭手法來幫助讀者進行理解,對修辭最常用的是保留、更換、取消和增加,中西方的修辭手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通過修辭手法的變更也能夠幫助中國讀者進行理解。
翻譯是加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英語翻譯的過程中要遵循,“信、達、雅”的翻譯原則。在翻譯的同時,不僅要注重對于意思的準確表達,還要注重對語言的美學表達。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首先要忠實于原文,尊重時代背景,運用合理規(guī)劃原則盡量保持翻譯的流暢性,唯有如此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英語文學中的藝術(shù)語言的魅力。
[1]陳思琦.淺談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shù)語言的處理原則探討[J].英語廣場(下旬刊),2013,(9):22.
[2]呂佳.文化視角下英語習語的漢語翻譯探析[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1,(7):66-68.
[3]張佳卉,王翰霆.談英文歌詞漢譯[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2,(2):57-61.
[4]李廣歡.以舞臺演出為目的的戲劇翻譯原則[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2):48-49.
安徽科技學院校級課題,課題編號:SRC2014355。
關(guān)峰(1980—),女,漢族,河北省張家口市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助教,安徽科技學院教師,研究方向 :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