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君飛
長時間地凝視一朵薔薇,世界便是一朵薔薇的樣子。長時間地凝視一只老虎,世界便是一只老虎的樣子。長時間地凝視鏡子中的我,世界便是我的樣子。
你會在世界里發(fā)現多少個自己呢?
一個叫楊帆的年輕人不滿足于對世界的凝視,他要去盡可能廣闊和遙遠的地方尋找另一些我。
13歲時,楊帆騎行西藏后便開始關注自己和世界的關系。16歲,他拍攝了人生第一部紀錄片。21歲,他橫跨歐亞大陸,尋找世界上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另一個我”。黃色、白色、黑色、棕色的另一些我啊,就在前方某一個神秘別樣的地方等候著,這樣的探尋真如一朵花走向另一些花,僅僅想一想就叫人心神躍動。
這次尋找,楊帆坐騎一輛挎斗摩托車,還學會用沾滿機油的雙手修理車輛,他說黑色才是男人早該有的顏色。在蒙古,他遇到的“我”叫芭森扈,即將成為一個90后媽媽。俄羅斯的“我”叫馬克斯,被單身母親遺棄,剛剛經歷失戀,卻在街上動情地跳舞,生活在邊緣,喜歡獨立闖蕩。那個冰島的“我”是沙發(fā)客宮厘,他們一起在雪原中裸奔……奔赴8個國家,尋找到23個“我”,最終有17個人出現在楊帆的鏡頭里。
這樣真真切切地見到這么多自己,跟他們共處的時光,即使難以再相見,從此以后也不會活得孤獨和虛無吧。我們凝視世界,又勇于奔赴探尋,才能夠擁抱另一些自己,知曉世界的秘密和真相,更懂得美,更珍惜生命的每一個角落。
楊帆說,這些“另一個我”在許多個不同中,有一個地方極其相似,就是“他們都是行動派”,而這正給了青春無限的可能性,也給了世界更多值得凝視的層次和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