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強
小鵝瘟又名鵝肝炎、小鵝病毒性腸炎,是由鵝細小病毒引起雛鵝的一種急性或亞急性敗血性傳染病。臨診以嚴重下痢和神經(jīng)癥狀為主要特征,剖檢以小腸黏膜壞死和有香腸狀“腸栓子”為主要特征。該病主要侵害出殼后4~20天的雛鵝,傳染快、病死率高,是危害養(yǎng)鵝業(yè)最大的疫病。
1病原
該病的病原鵝細小病毒為DNA病毒。該病毒對酸堿、溫度以及外界環(huán)境因素有很強的抵抗力。該病毒對禽及哺乳動物的紅細胞無凝集作用,與其他細小病毒無抗原關系。世界各國分離的小鵝瘟病毒,均為同一個血清型。
在自然條件下只有雛鵝和番鴨才發(fā)病,即白鵝、灰鵝、獅頭鵝和雁鵝等的幼雛均可發(fā)病,但其他禽類和哺乳動物均不被感染。雛鴨和雛雞均未見發(fā)病的報道。成年鵝對病毒具有較強抵抗力,肌內(nèi)或靜脈注射1~3mL強毒株的鵝胚絨毛尿囊液,才能引起發(fā)病,癥狀為下痢和兩腳癱瘓;若只接種0.1mL的強毒,并不表現(xiàn)任何癥狀,但能產(chǎn)生堅強的免疫力。病雛鵝和帶毒成年鵝是該病的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也可經(jīng)卵垂直傳播。該病主要發(fā)生于出殼后3~4日齡至20日齡以下的雛鵝,不同品種的雛鵝均可感染,1月齡以上的雛鵝較少發(fā)病,隨著日齡的增加,其易感性和死亡率逐漸下降。該病一年四季都可流行,但各地的養(yǎng)鵝習慣和方式不同,發(fā)病時間也不相同。該病流行有一定周期性,其間隙期
防治方法:在飼料中添加抗病毒藥物,如雙黃連、板藍根、大青葉、清開靈、黃芪等,同時用抗菌藥物防治繼發(fā)感染,上午可用阿莫西林或口服頭孢菌素、下午用左氧氟沙星或恩諾沙星;此治療方案在動物發(fā)病初期有一定的效果,發(fā)病中后期效果不佳。個別病例注射頭孢曲松鈉5~10mg/kg,同時肌肉注射清開靈或地塞米松1mL/只(2mg規(guī)格),每天1次,連用3天。飲水中添加葡萄糖維生素C。用聚維酮碘噴霧或醋熏蒸加強消毒,每天1次,直到病愈。
2細菌性傳染病
毛皮動物細菌性疾病以治療為主,預防為輔,必要時進行病原的藥敏試驗,篩選高敏藥物進行積極的治療,若反復發(fā)生可試用菌苗進行預防。常見病原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鏈球菌、魏氏梭菌、綠膿桿菌、克雷伯氏菌、加德納氏菌、布氏桿菌、幽門螺旋菌等。根據(jù)病原感染部位及臨床表現(xiàn)可以分為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病、泌尿及生殖道病。
2.1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如臨床上的白痢、黃痢、紅痢、紅白痢等,都是臨床上常見疾病,發(fā)病多,但治愈率高。一般可投喂抗生素治療,如果耐藥嚴重,則需要實驗室分離致病菌,選擇敏感性藥物進行治療。近幾年需要關注的是水貂粘仔病,其主要病原是魏氏梭菌,可見發(fā)病動物皮毛上黏有糞便、有的動物腹脹、病死動物胃腸鼓氣、有的膀胱集尿,該病發(fā)病急、死亡速度非???,超急性死亡的無任何臨床癥狀,個別有神經(jīng)癥狀,口吐白沫、角弓反張、后肢麻痹,初期稀軟便,后期劇烈腹瀉,糞便呈深褐色、有惡臭。
治療方案:一般通過治療母貂達到目的,嚴重的要母仔同治。給泌乳母貂飼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藥物口服,如林可壯觀霉素、頭孢菌素、蒙脫石及多種維生素等3~5天,然后加益生菌、酵母粉等1~2周。對于發(fā)病嚴重的母貂注射頭孢菌素或者氧氟沙星等抗菌素消除炎癥,對仔貂口滴益生菌(如乳酸菌、雙歧桿菌等),對于腹脹者可以先滴2~3滴植物油,再口滴益生菌;有脫水癥狀者還應口滴口服補液鹽1~2mL/只。
2.2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可分為一般性肺炎、化膿性肺炎及出血性肺炎。現(xiàn)在危害最嚴重的是綠膿桿菌引起的水貂出血性肺炎,但不是所有口鼻出血的病例都是綠膿桿菌引起,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克雷伯氏菌都可以引起出血性肺炎。另外綠膿桿菌引起的狐貍、貉的出血性肺炎也日益嚴重。其臨床癥狀為發(fā)病急促,呼吸困難,腹式呼吸,有的口吐白沫、血水。
治療方法:對發(fā)病動物用頭孢菌素或頭孢-舒巴坦鈉與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分開肌肉注射。大群可用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拌料,連用3~5天。
2.3泌尿道及生殖道疾病
泌尿道及生殖道疾病現(xiàn)在最常見的是由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引起動物流產(chǎn)、產(chǎn)胎。
治療方案為:青霉素鉀(鈉)肌肉注射或硫酸慶大霉素肌肉注射、口服或靜脈注射,阿莫西林或復方新諾明口服(首次用量加倍)或諾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口服。
為1~2年,因雛鵝有母源抗體存在,所以能抵抗小鵝瘟的感染。
2流行病學
該病主要發(fā)生于20日齡以內(nèi)的雛鵝,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可達90%~100%,且發(fā)病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近年來,1月齡以上鵝發(fā)病的病例增多。病鵝、帶病鵝群及隱性感染的成鵝是該病主要的傳染源。小鵝瘟在我國各地均有流行,華東地區(qū)流行季節(jié)為每年12月至次年7月,東北、西北地區(qū)為4~7月,西南地區(qū)為每年11月至次年6月。
3臨床癥狀
該病的潛伏期為3~5天,臨診可分為最急性、急性和亞急性三種病型。①最急性:常發(fā)生于1周齡以內(nèi)的雛鵝。最急性發(fā)病一般無明顯的前驅(qū)癥狀,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即見病鵝衰弱,極度委頓,隨之倒地,兩腳劃動,不久即死亡。②急性:15日齡內(nèi)發(fā)病的雛鵝大多為急性。表現(xiàn)為精神委頓,行走遲緩,掉群,打瞌睡,食欲減少或廢食,口渴喜飲,但后期拒飲。排出灰白或淡黃綠色稀糞,并混有氣泡或纖維碎片。臨死前兩腳麻痹或抽搐而死,病程1~2天。③亞急性:主要發(fā)生于15日齡以上的雛鵝,多出現(xiàn)于流行后期。以精神委頓、減食或廢食、消瘦和腹瀉為主要癥狀,3~7天死亡,少數(shù)病鵝可自行康復,但日后成為僵鵝。
4病理剖檢變化
剖檢可見腸道的血管怒張,十二指腸的黏液增多,黏膜呈現(xiàn)橘黃色,小腸中后段膨大增粗,腸壁變薄,里面有容易剝離的凝固性栓子。肝臟腫大,呈棕黃色,膽囊明顯膨大,充滿藍綠色膽汁。胰腺顏色變暗,個別的胰腺出現(xiàn)小白點。心肌顏色變淡,腎臟腫脹。法氏囊質(zhì)地堅硬,內(nèi)部有纖維素性滲出物。有神經(jīng)癥狀的鵝剖檢時,可見腦膜下血管充血。
5預防措施
加強消毒:全場定期(建議每周一次)消毒,針對墊草、料槽、場地,應用百毒殺進行噴霧消毒。對病死鵝要作深埋,加入消毒粉(如三氯異氰尿酸鈉、生石灰等)處理。把好引種關,引進健康鵝。防止帶回疫病,已引進的要隔離飼養(yǎng)觀察。
在該病流行的地區(qū),可用鵝胚化弱毒疫苗給母鵝免疫接種,這是防治該病有效的方法,即在留種蛋前15~30天,給種母鵝皮下或肌內(nèi)注射1∶100稀釋的鵝胚化弱毒疫苗1mL。這樣在免疫接種后12天至4個月內(nèi)種鵝所產(chǎn)的蛋孵出的雛鵝,可獲得保護。4個月后,種鵝應再次進行免疫接種。未經(jīng)免疫接種或免疫接種超過4個月的種鵝所產(chǎn)的蛋孵出的雛鵝,應在48小時內(nèi)應用1∶(50~100),稀釋的鵝胚化雛鵝弱毒疫苗進行免疫,每只雛鵝皮下注射0.1mL。此外,做好孵房的清潔、消毒工作,已經(jīng)被污染的孵房所孵出的雛鵝,可在出殼后注射抗小鵝瘟血清,每只雛鵝注射0.5~1mL,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小鵝瘟活疫苗系用小鵝瘟病毒接種鴨胚培養(yǎng),收獲感染鴨胚液,加適宜穩(wěn)定劑,經(jīng)冷凍真空干燥制成。緊急預防與緊急治療使用血清抗體肌肉注射,未經(jīng)免疫的雛鵝可用鵝瘟清進行預防和治療。疫苗呈微黃或微紅色海綿狀疏松團塊狀,易與瓶壁脫離,加稀釋液后迅速溶解。預防:出殼1~2天的雛鵝,每只皮下注射0.3mL,保護率達95%左右;治療:7日齡的雛鵝每只注射0.5mL,15日齡的雛鵝每只注射1mL,成鵝注射1mL。
6治療方法
目前該病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抗小鵝瘟血清對初期病鵝有50%左右的療效。每只皮下注射0.5~0.8mL;雛鵝(10日齡或體重150g以內(nèi))胸部皮下注射0.8~1mL,成年鵝(10日齡以上或體重150g以上)注射1~1.5mL。注射時要一鵝一針頭,同時工作人員進出每個群體時要注意換衣?lián)Q鞋,避免交叉感染。也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投入禽用抗病毒藥物,可配合使用急救干擾素20mL每支注射1500羽成禽,2000羽雛禽。飲水50mL,每只800羽成禽,1000羽雛禽,一般飲水一次即可、病情嚴重者飲水2天,每天1次,效果顯著。為防止細菌性感染,每羽小鵝可肌肉注射1000~2000U慶大霉素,早晚各1次,連用2~3天。幫助鵝增強體質(zhì)和恢復體能。注射高免蛋黃勻漿1.5~2.5mL,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中草藥治療以清熱解毒、澀腸止瀉為治則,用藥宜早,重點在防,對重癥病鵝效果較差,可選用下列方劑之一。方1:新鮮魚腥草適量,搗汁灌服或自飲,病重鵝每只每次1~2mL,分早、中、晚3次灌服,連服3~5天;或每羽喂服白胡椒2粒,連服3~5天。方2:馬齒莧120g、梔子70g、黃連50g、黃柏80g、黃芩80g、連翹75g、白芍70g、金銀花85g、地榆90g(200羽鵝用量),水煎取汁,灌服或拌料混飼,每天2次,連用3~4天。方3:中西藥結合治療,金銀花20g、黃連40g、黃芩40g、黃柏40g、板藍根200g、梔子25g、甘草15g、連翹80g、丹皮25g、魚腥草30g、大蒜35g、紫花地丁45g、水牛角20g、生地30g、官桂35g,加水2500mL浸泡48小時,隨后煮沸1小時,取汁,再加水3500mL煮沸75分鐘,合并二煎藥液,用文火濃縮至2000mL,冷卻后加維生素C25g、維生素B110g、青霉素鈉800萬U、硫酸鏈霉素600萬U,振蕩混勻分裝密封。輕癥病鵝每只內(nèi)服1mL,重癥每只腹腔注射1.5mL,每天3次,連用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