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坤 王超 李晶琨
摘 要:采用光學顯微、透射電子顯微、拉伸試驗等技術,研究了Al-Mg-Si合金的高溫拉伸行為及微觀組織特征。結果表明,Al-Mg-Si系合金在高應力狀態(tài)下,其變形量明顯高于低應力狀態(tài);在同一溫度和應力狀態(tài)下,變形量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增加,變形量-時間的曲線大致呈現(xiàn)線性關系,隨著施加應力的增加,變形量的增量也隨之增加;在高應力狀態(tài)下的位錯明顯多于低應力狀態(tài),此外,高應力條件下,Al-Mg-Si系合金的熱變形主要受位錯攀移控制;而在低應力條件下,合金的熱變形主要受原子和空位的擴散控制。
關鍵詞:Al-Mg-Si系合金;高溫拉伸行為;微觀組織
Al-Mg-Si系合金是可熱處理鋁合金,因高強度和良好的韌性,在汽車、船舶、航空航天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1,2]。該類合金的零件在鈑金成形領域加工流程主要為冷軋板材—淬火—冷成形—人工時效—零件修整—檢驗—交付,成形過程主要以冷加工為主,常溫狀態(tài)下,零件成形因加工硬化易產(chǎn)生裂紋,尤其在旋壓成形、拉伸成形過程中,冷加工難以成形較為復雜的零件??蔁崽幚礓X合金在熱時效過程中引入應力,可在時效硬化的過程中,發(fā)生塑性變形,從而實現(xiàn)板材的熱加工成形[3]。目前,Al-Mg-Si系合金在高溫和低應力方面研究較少,因此,本文主要通過對Al-Mg-Si合金高溫拉伸行為的研究,為后續(xù)該類合金熱加工成形的工藝提供研究基礎。
1 材料制備與試驗方法
1.1 材料制備
試驗用Al-Mg-合金在實驗室條件下制備。配料采用高純鋁(99.85%)、純鎂(99.90%)、純鋅(99.92%)和Al-20%Si、Al-15%Mn中間合金,細化劑采用Al-5%Ti-B。合金的熔煉在石墨坩堝電阻爐內(nèi)進行,熔化溫度760~780℃,澆鑄溫度為720~730℃,除氣劑采用C2Cl6,在鐵模中澆鑄。澆鑄后的合金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合金采用550℃×24h的均勻化制度。
2 試驗結果
2.1 合金在不同應力條件下的變形量-時間關系
圖1為Al-Mg-Si合金在175℃溫度條件下,不同應力的變形量-時間的關系曲線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200MPa高應力狀態(tài)下,其變形量明顯高于150MPa,在14h時間下,150MPa的變形量為0.18%,而200MPa的合金變形量最大,為1.27%。在同一溫度和應力狀態(tài)下,變形量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增加,同時在時間1h~14h之間,其變形量曲線大致呈現(xiàn)線性關系,通過線性擬合得出200MPa下的曲線斜率為0.022,150MPa下的曲線斜率為0.0074。通過斜率可以看出,隨著施加應力的增加,變形量的增量也隨之增加。
2.2 合金不同應力條件下的TEM對比
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合金微觀組織的演變,需通過透視電鏡手段進行分析。圖3為Al-Mg-Si合金在不同應力條件下的TEM照片。從圖中可以看出,在高應力(200MPa)條件下,1h時間內(nèi),晶內(nèi)受應力的影響,產(chǎn)生大量位錯,且位錯處于不斷增殖的趨勢;當處于14h時間下,晶內(nèi)位錯逐漸向晶界處大量聚集,并纏結在一起形成位錯的胞狀結構,遠離晶界處的位錯逐漸減少。而在低應力(150MPa)條件下,1h時間內(nèi),晶內(nèi)位錯與高應力相比,明顯偏少,僅存在小部分條帶狀的位錯存在;當處于14h時間下,位錯仍然偏少,形狀發(fā)生彎曲,逐漸形成盤片狀。
一般說來,合金的熱變形過程是受溫度、應力、組織形態(tài)、溶質(zhì)原子濃度等諸多因素耦合的影響,對于鋁合金而言,不同熱/力條件下的緩慢變形主要由位錯運動(如位錯攀移、位錯滑移、位錯交滑移)、晶界運動(如晶界遷移、晶界擴散、晶界擴散)及溶質(zhì)原子濃度等控制[4]。從圖3的TEM照片結果可知,高應力下,在長時間的變形過程中,合金晶內(nèi)、晶界處均存在大量的位錯,說明位錯攀移在變形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在低應力下,在長時間變形條件下,合金晶內(nèi)和晶界處的位錯始終很少,且位錯逐漸彎曲成盤片狀,說明低應力條件下,合金變形過程中主要受晶界遷移和原子擴散控制。
3結論
(1)Al-Mg-Si合金在高應力狀態(tài)下,其變形量明顯高于低應力狀態(tài);在同一溫度和應力狀態(tài)下,變形量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增加,變形量-時間的曲線大致呈現(xiàn)線性關系,隨著施加應力的增加,變形量的增量也隨之增加;
(2)在高應力狀態(tài)下的位錯明顯多于低應力狀態(tài),此外,高應力條件下,Al-Mg-Si合金的熱變形主要受位錯攀移控制;而在低應力條件下,合金的熱變形主要受原子和空位的擴散控制。
參考文獻:
[1] 張建新, 高新華, 陳昊. 合金元素對Al-Mg-Si系鋁合金組織及性能的影響[J]. 鑄造技術, 2007, 28(3): 373-375.
[2] 李海, 等. Mn和Cr對Al-Mg-Si-Cu合金組織及性能的影響[J]. 材料熱處理學報, 2011, 32(10): 100-105.
[3] 劉靜安. 熱加工工藝對Al-Mg-Si系合金型才性能的影響[J]. 輕合金加工技術, 2002, 30(2): 1-5.
[4] 晏井利, 孫揚善, 薛烽, 等. 純Mg的蠕變行為研究[J]. 金屬學報, 2008, 44(11): 1354-1359.